既然无法预知三年后的病症,燕长倾决定从根本着手——通过增强马皇后体质来提高抗病能力。即便日后染疾,强健的体魄或许能助她渡过难关。
他所要传授的,并非前世那位太极拳宗师为青少年创编的套路,而是后世国家推广的全民健身太极拳。
国家既然能推广一套健身拳法,那这套拳法必然经过了健身、养生、精神、营养等多方面的严格验证,最终才面向全民普及。
这样的全民太极拳,即便是燕长倾前世那位开宗立派的太极拳宗师,也难以在普适性上做出更精简、更完善的改良。
不过,由于全民太极拳在健身养生方面的效果较为缓慢,燕长倾的那位太极拳宗师朋友便额外创编了一套吐纳呼吸法,用以配合这套拳法。
按照那位宗师的解释,正常情况下,人体健康会随时间流逝逐年递减,呈现减一、减二、减三……的趋势。
而练习国家推广的全民太极拳,则能让健康状况以加二、加二、加二的幅度稳步提升。
一减一增,相互抵消后,便能延缓身体衰退,从而达到健身、养生、延寿的效果。
至于那位宗师创编的辅助吐纳法,则能在太极拳加二的基础上,再额外增加零点五、零点五、零点五……
日积月累之下,效果自然比单纯练习全民太极拳更胜一筹。
“这……”
马皇后目光犹疑地看向朱元璋,一时不知是否该接受燕长倾所说的太极拳。
察觉到她的询问,朱元璋直接对燕长倾道:“打来给咱瞧瞧。”
从一个普通红巾军一路拼杀到 之位,即便朱元璋起初对许多事物一窍不通,数十年的征战生涯也让他精通了不少本事。
比如拳脚功夫,他年轻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毕竟,若没有真本事,又怎能在数十上百场乱军厮杀中存活至今?
见朱元璋如此说,燕长倾也不推辞,当即在殿内演练起前世的全民二十四式太极拳,同时详细讲解配套的吐纳呼吸法。
待燕长倾演示完毕,朱元璋闭目沉思片刻,随后竟也打起了二十四式太极拳。一遍下来,竟与燕长倾的招式有七八分相似!
这一幕令燕长倾暗自惊叹。
【这场景……怎么莫名有种诡异的熟悉感?!】
他忽然想起前世某部影视剧中,一位在武侠世界修仙的百岁老者教导徒孙太极拳的画面。
区别在于,那位百岁高人的徒孙是初学即忘,而朱元璋却是过目不忘。
【按历史推算,那位此刻应当尚在人世,只是不知是否已在武当山创立门派。】
提及这位百岁高人,燕长倾心中亦生好奇。此人在史册与后世文艺作品中,声望确实极高。
朱元璋反复演练数遍,直至将燕长倾所授二十四式太极拳及配套呼吸法尽数掌握,方收势吐息,转向马皇后道:
能否延年益寿尚难断言,但每日习练必无坏处,这点咱可以确定。
见马皇后神色犹疑,燕长倾适时进言:
娘娘难道不愿与陛下白头偕老?这套《太极拳》于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确有效用。
马皇后沉吟片刻,终是颔首应允:那便有劳燕先生指教了。
说罢正欲行礼,燕长倾慌忙阻拦:使不得!区区小事,岂敢受娘娘大礼!愿学便好。
他分明瞥见朱元璋等人投来的凌厉目光。
最终马皇后只行了半礼便作罢。
随后,在朱元璋及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旁观下,燕长倾开始传授《二十四式太极拳》及其呼吸法门。
......
第二茬土豆播种完毕,燕长倾立即着手实施琉璃盈利计划。
在此期间,先前雇佣的工匠已在农学院另侧建起简易琉璃作坊及附属居所。为打造合格工坊,燕长倾不惜重金,更得朱元璋调遣 匠师相助,方告完成。
加上之前种植第二茬土豆的开销,朱元璋与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前期投入的十万两银子已耗去三四成。
若再算上燕长倾后续采购的原料,这笔资金已用掉近半。
好在一切尚在掌控之中。
站在简易的琉璃作坊前,燕长倾望着烧制琉璃的池窑,轻轻颔首。
需知中国古代早就有琉璃及其烧制工艺。
追溯源头,西周时期便具备琉璃制造条件——当时鼓风炉温度可达1200度,而琉璃烧制仅需1050度。
最初的琉璃材料,实为青铜器铸造的副产品,经提炼加工而成。
战国墓葬中已陆续出土玻璃制品。
至汉代,琉璃工艺趋于成熟,这得益于公元前三世纪大月氏商人传入的人造琉璃技术。
《魏书·西戎传》载:大月氏商人自称能以矿石炼五色琉璃,在京师试制成功后,光泽胜于西域来货。朝廷用以建造行殿,光彩夺目,世人皆惊为神物......此后中原琉璃身价渐跌。
不过所谓身价渐跌,仅是从无价之宝降为贵重商品。
因技术长期被皇室贵族垄断,直到唐代通过丝路吸收西域技法,才发展出吹制工艺——1985年锡兰附近唐寺遗址就出土过绿色玻璃瓶。
历经元朝发展,到明初时,不仅豪商掌握琉璃技艺,以朱元璋为代表的皇室更拥有顶尖工艺。此次调来的匠人中,就有世代专精此道的老师傅。
此时琉璃的价值,早已称不上是奢侈品。若真有意购买,在这个时代,只需数十两银子便可购得巴掌大小的五色琉璃瓦。
然而必须明确区分的是,现代玻璃虽由古代琉璃发展而来,却与古代琉璃并非同一事物。
其一在外观上,古代琉璃色泽浑浊,色彩斑驳(实为杂质过多),只能称作琉璃制品,远非现代玻璃可比。
其二在原料上,普通琉璃以黄丹、洛石和铜末制成,上等琉璃则用水晶母料烧制。无论哪种工艺,都可谓成本高昂——毕竟铜在古代可直接作货币,即便是铜末也价值不菲,水晶母料更是价比黄金。加之烧制过程中的损耗与瑕疵,即便技术成熟,琉璃制品仍要价数十至上百两,皆因其本就不菲的造价。
现代玻璃却能呈现晶莹剔透的质感,更能精准控制色泽,杜绝任何杂色。正如燕长倾在豪商交易会上展示的琉璃珍品,之所以价值三十万两白银,关键便在于其惊人的透明度——置于掌心竟能清晰映现掌纹!这等工艺在此世堪称奇迹,需在数十万次烧制中才可能偶然得之。百万分之一的极品琉璃,溢价百倍实属平常,再配以祥瑞造型,自然价值连城。
这也解释了为何朱元璋及其皇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人认定燕长倾的琉璃能牟取暴利——他们确信燕长倾掌握了更精湛的烧制技艺。事实的确如此。
更何况现代玻璃仅需石英(河沙)与纯碱两种原料,其成本与产出价值相比,说是点石成金亦不为过。
正因如此,尽管琉璃工艺可追溯至西周时期,但穿越者仍能凭借这种存在三千多年的玻璃制品获利。
石英与纯碱带来的成本优势,对古代琉璃制作而言堪称碾压。
炉温持续攀升,热浪使空气都微微扭曲。
燕长倾估算温度达标后,对两侧的琉璃匠人下令:
投料。
匠人们立即将粉碎的河沙、含纯碱的石灰石、白云石、芒硝、煤粉、方解石、长石、萤石,以及首炉的碎玻璃废料等混合物倾入炉中。
玻璃炼制方法有简有繁。
最简易之法,需趁雷暴天气,将铁棍插入沙地引雷——闪电高温能使沙粒瞬间玻璃化。
若条件有限,可采用三步法:
先粉碎沙碱混合物并烘干;
再于窑中高温熔成液态;
最后吹制定型即可售卖。
现代玻璃工艺本就这么简单。
但燕长倾既得朱元璋支持,自当追求完善。他摒弃简易三步法,采用现代工厂的全套工艺。
添加的辅料中:
石灰石(含纯碱)可降低熔点;
芒硝能充当澄清剂;
其余材料则赋予玻璃特殊性能。
这些辅料用量少且价廉,成本增幅微乎其微,对传统琉璃仍是绝对优势。考虑到成品质量提升带来的溢价,燕长倾最终选择了更精细的现代工艺。
......
池窑内炽热的火焰将原料熔化成晶莹剔透的玻璃溶液,燕长倾见状微微颔首,脸上浮现满意的笑容。
对他而言,玻璃制作的关键步骤已然完成。后续的吹塑成型工序,朱元璋派来的世代传承的琉璃匠人们远比燕长倾更为精通。
当清澈如水的玻璃液呈现眼前时,在场的匠人们无不瞠目结舌。这些世代从事琉璃制作的匠师们,从未见过如此纯净透明的琉璃溶液!
传统琉璃之所以色泽浑浊、五彩缤纷,正是因为其溶液本身就不够纯净。而此刻,他们竟亲眼目睹了完全透明的琉璃溶液——透过这晶莹的液体,池窑底部的纹路清晰可见!
大...大人...匠人首领声音颤抖,这...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这位资历最深的老师傅激动得语不成句。当初燕长倾要求改用河沙与石灰石作为原料时,匠人们虽表面顺从,内心却暗自埋怨这位外行瞎指挥。毕竟在他们世代相传的工艺中,从未使用过这些材料。
碍于燕长倾尊贵的身份,匠人们只得照办,却早已准备好等失败后如何委婉地纠正这位大人的。
第一炉仅用河沙和石灰石烧制的次品玻璃,已令众人惊叹不已。
第二炉加入白云石、芒硝、煤粉、方解石、长石、萤石等辅料后,竟炼出完美无瑕的琉璃液,彻底颠覆了他们世代相传的琉璃烧制认知。
“如何做到的?你不是亲眼所见吗?”燕长倾淡然一笑。
“日后琉璃炼制,皆按此法进行。”
“先用河沙与石灰石炼一炉次品,再以次品琉璃及其他原料炼制第二炉精品。”
“琉璃吹制暂按我先前要求的形状制作。”
“今日参与炼制的工匠,每人赏银五百两。日后表现优异者,每月另有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