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姜明和舒晴,她嘲讽道:“真是郎情妾意的啊!”
姜明被她说得冷汗直冒,不知道唐柔为何如此针对他。
他试图忽略她的话,装作听不懂。
唐柔则更加鄙视他,“你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他人吗?姜明,你是已婚人士了。”
姜明有些受不了她的语气,“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唐冷漠回应,“确实没关系,只是我讨厌那些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行为。”
姜明头疼不已,他不明白为何唐柔总是看他不顺眼,每次见面都会争吵。
但他自问对林婉无愧,这些没必要跟她解释。
于是转移话题道:“抓到人了?”
唐柔听到这个,暂时忘记了争吵,开始关注案情的发展。
虽然她鄙视姜明的私德,但在某些方面,他的小聪明确实有帮助。
警方扑了个空,但在姜明的提醒下,她协助警方将调查方向转向地下。
早年,天州因历史原因兴建了众多的地方防空设施,纵横交错在城市各处,如同城市的血脉。
随着和平年代的来临,这些设施被市政接管,摇身一变成了地下排水系统。
市区因兴建地铁和地下商场,已将这些设施破坏严重,唯有江北区因发展缓慢得以部分保留。
警方在排查过程中,在一处隐蔽的出口,成功捉拿了一伙企图逃窜市外的犯罪嫌疑人。
唐柔对姜明的这一发现表示惊奇。
当姜明欲离开时,唐柔责问他是否完成警方要求的笔录,姜明未予回应,她则提醒他不要忘记之前的承诺。
后续的事情在唐柔的协助下顺利解决,警方并未过多追问姜明的身份。
此外,警方还解救了几个被困的报废厂工人,这一额外收获让双方的默契得以保持。
姜明回到车里后,首先给舒妈妈打电话报平安,虽未详谈,但他让妈妈尽快赶往医院。
舒妈妈在电话中表达了对姜明的感激,并为自己之前的态度道歉。
姜明对舒 ** 想法有了一些理解,但也无法完全释怀。
之后,他又给王如月报了平安。
处理好这些事情后已近中午,姜明直接驱车回家。
家中大哥和大嫂已在江北区工作,恰逢饭点回家。
家中的午餐已经备好,丰盛的食物引起大嫂的好奇。
姜妈妈揭晓答案,因姜明的归来,今日家中才有如此佳肴。
随后,姜妈妈进入厨房,大嫂对身后嘀咕道,小儿子的回来总能享受如此好的待遇,怎么不见妈妈对大儿子也这样好呢?
大哥见到姜明回来,热情招呼并邀请一起喝酒。
姜明回应后,大嫂询问他回家的目的。
姜明尝试解释,但大嫂似乎对他的行为有所不满。
原来,姜明想帮忙,但被母亲阻止,之后他选择整理老宅。
母亲对此并不满意,与大嫂产生了分歧。
大哥介入,劝姜明理解大嫂并帮助厨房工作。
同时,大哥解释了大嫂的性格特点,并告诉姜明嫂子其实善良直接,希望他不要往心里去。
姜明表示理解后,提及了母亲对他们兄弟俩的宠爱与付出,尤其是大哥为了让他完成学业而提前辍学工作的经历。
姜明深感对母亲的亏欠,同时也觉得对大哥的亏欠更多。
大哥总是宽容待抱怨,他是对母亲的孝顺最为尊敬的人。
所以无论嫂子如何,姜明都心存感激,不会过于计较。
他清楚嫂子本性善良,只是有时言语上快人快语。
面对欺负,嫂子总是坚定站在他这一边。
然而在小事上,她喜欢计较细节,但并无恶意。
多年来,姜明一直感到遗憾,未能有足够的能力和本事补偿大哥和大嫂的付出。
大哥心情好时,邀请他共饮一杯,姜明欣然答应。
席间,嫂子向母亲透露了关于小满的升学问题。
小满即将面临初中升学考试,虽然平时调皮好动,但在体育方面表现出色。
学校有一个体育生的保送名额,这引起了嫂子的关注。
她担心仅凭小满的成绩无法进入心仪的重点学校。
而家长们都在积极争取这个名额,使得申请过程变得困难重重。
大嫂不得不向母亲寻求帮助,希望通过母亲的关系在教育局获取这个保送名额。
然而母亲断然拒绝了这个请求,她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并且不想因关系而影响公正的选拔过程。
因此她对大嫂明确表示不会干涉此事。
姜家发生了一场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争论。
大嫂向母亲姜妈妈提出了关于小满上高中的疑惑。
姜妈妈反问,即使未能进入四十八中,也不能否认他自身的努力与未来。
她强调,学习不仅仅是追求名牌学校,而是培养孩子的内在能力。
大嫂则认为小满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希望他能上重点学校,如同父亲的期望一样。
但姜妈妈并不认同父亲的经历会决定孩子的未来。
她提到小明虽然未上重点学校,但依然有机会成为有用之人。
争论升级时,大哥出面缓和气氛并试图平息争执。
大嫂的情绪逐渐缓和下来。
然后,姜明带来一则新消息:妹妹小婉因为家中房子装修,需要在他们家里暂住一段时间。
这一消息使得大嫂一时之间愣住了,不过最终还是接受了现实。
这场对话也在家族内部带来了新的问题和议题。
听说林婉将要入住姜家老宅,我心中一时难以消化这个消息。
林婉出身优越,怎会愿意居住老宅?莫非是玩笑之言?老宅并非别墅,她能否适应?更何况,此事并非简单的搬家,背后涉及诸多生活琐事。
若只是暂住三五日,我自然欢迎,毕竟未来可能是一家人。
但若打算长期居住,则需考虑日常生活问题。
住宿简单,一张床即可解决,但日常饮食、水电费、垃圾清洁费等开销需如何解决?还有一日三餐谁来准备?林婉看似娇贵,似乎不会下厨。
虽她目前并非姜家儿媳,但也不能让她下厨。
若全由我来伺候,我既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又要照顾姜明和林婉,实在力不从心。
若分开饮食,则无此忧虑,但母亲会同意吗?
姜明也对此事感到头疼。
他原以为搬入即可,未曾料到家长里短和人际关系如此复杂。
他与大哥虽为亲兄弟,不会计较,但大嫂和林婉分属两家人。
若住在一起,必然会产生摩擦。
但如何开口沟通?
大哥却持乐观态度,调侃道:“哈哈,你小子有手段,这么快就把林婉领上门了?”
妈妈也欣然接受,但提出林婉和小明只是男女朋友不宜同住,她愿意把自己的房间让给林婉使用。
大嫂表面未置一词,心里却不免嘀咕。
这些年小明忙于军旅生涯,母亲一直是她在照顾。
如今小明退伍归来并找到稳定工作和女友,却要搬离母亲住处至老宅?她深知小叔子性格断然不会提出此要求,唯一的可能便是林婉的意愿。
大嫂过去很欣赏林婉,觉得她气质高雅,有文化涵养,长相出众,能嫁入姜家是她的一种荣耀。
但今天,她却不禁心生疑虑,觉得这未来的儿媳心机深沉,日后恐怕难以驾驭。
同时,她也觉得姜妈妈对姜明偏心可以理解,但对小儿子的女朋友也偏心,让她难以接受。
姜妈妈眉头紧锁,察觉到大嫂的疑虑,问道:“老大媳妇,你有意见吗?”
大哥立即出来打圆场,表示大家都是喜悦的,没有异议。
然而大嫂却借机提出了林婉搬来后伙食的问题。
目前家中伙食由姜妈妈负责午餐,大嫂负责早晚餐,费用是姜妈妈每月出一千五百块,剩下的由大嫂承担。
姜明偶尔回家吃饭,没有额外收费。
但如果林婉搬来后,这样的局面恐怕难以维持。
姜明主动表示,他会承担伙食费,中午他和林婉都不在家,剩下的饭菜还需要大嫂准备,每月五千块,询问是否足够。
大嫂原本期望姜明能承担三千块,现在觉得小叔子很懂事,开口就是五千,这让她很满意。
然而,姜妈妈却不同意收费,“你还没成家,在家里吃饭用得着你掏钱?”
她与儿媳之间很少争论,但这次她坚持自己的观点。
大嫂试图解释,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大哥和姜明都同意按照姜 ** 意思办。
最后,姜妈妈瞪了姜明一眼,警告他不要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就可以不听她的话。
姜明只好乖乖闭嘴。
午饭过后,姜妈妈和大哥开始各自收拾房间迎接未来儿媳的到来。
大嫂正在收拾厨房时,姜明进来帮助清理碗筷。
他开口解释:“大嫂,今天的局面我有责任,我本该提前通知你的,事情来得太突然,请你不要往心里去。”
大嫂回应:“小明,你不用解释,我对你并没有不满。”
接着,姜明表示这都是一家人,不应该产生矛盾。
随后,姜明从口袋中掏出一张卡递给大嫂。
大嫂有些惊讶并拒绝接受:“小明,你这是什么意思?”
姜明解释道:“大嫂,我和小婉已经商量好了,这些钱你拿着,我们会每月固定存入生活费。”
大嫂试图拒绝:“小明,你大哥知道的话,会误解是你被我和小婉赶出去了。”
但姜明的态度坚决。
最终,大嫂接受这笔钱但心存愧疚。
事后,她甚至有些后悔争论此事。
考虑到小婉回来只能住三两个月的时间是否值得争论这一问题开始浮现于她心头。
但她的纠结与顾虑却成了无法更改的事实。
在不久后发生的事件中显露无疑。
正当大嫂打算向姜明解释时,大哥突然走了进来打断了她的计划。
大哥让大嫂收下钱并表示这是他让小明的决定。
尽管大嫂内心感到困扰但仍接受了这笔钱并希望大哥能帮助她解释这一情况以防母亲知道后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大哥对此表示无奈并指出小明的性格以及林婉的家庭背景即使大嫂不提出要求小明也会主动给予帮助的情况因此他提醒大嫂在日后住在一起时要调整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