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
西周时期,
周文王姬发站在空旷的原野上,仰望着天空中那片神秘的天幕。
天幕之上,一行行古老而神秘的文字若隐若现,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信息。
姬发的脸上写满了震惊,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些文字,仿佛要将它们看穿一般。
其中有一句话尤其让他惊愕不已:
“龙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8.6岁?”
“这怎么可能?”
姬发喃喃自语道,
“要知道,我们周朝的平均寿命也才不过20岁而已啊!这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他不禁想起了自己所知道的那些长寿之人,屈指可数,而大多数人在青壮年时就已经离世。
再加上婴儿夭折率极高,姬发实在难以想象一个平均寿命高达78.6岁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
“难道龙国的婴儿夭折人数很少?”他暗自思忖道。
一旁的姜子牙同样被这句话震撼到了,他心中诧异万分,
“平均寿命78.6岁?这怎么可能呢?除非龙国的社会已经高度发展,百姓们衣食无忧,医疗条件也极其先进。”
姜子牙越想越觉得好奇,
“这后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
他不禁开始想象那个遥远的时代,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拥有怎样的科技和文化。
视频继续播放,
【为什么古人寿命这么短?可即使到了清代人们的平均寿命都不到35岁。
你不到十岁就开始下地干活,到了十几岁发育成熟就可以娶妻,全家几年攒下的余粮就为了给你娶一个媳妇耗光。
甚至还要背上外债,所以白天你得没命的干活,凌晨四点钟你就得摸着黑下地干活,中间也就在地里吃上一顿饭。
冬天到了地里活清闲了,官家又会派人来征徭役,家里的饭不好吃,但至少能让自己活着。
至于服徭役时候的饭能不能养活自己,那就得看官家了,
官家廉洁一点那吃的还可以,官家要是想赚点外快,那你们当中想到一部分人就是要饿死的。
像牛羊一样活到30三岁,没得大病生下来孩子还能有一半活下来,那你就算是祖上积德了。
每年地里种的粮食,官府都能用各种手段把你们的粮食收得刚好只剩一家人勉强活下去。
等到40岁,你的几个儿女逐渐成人,家里的日子蒸蒸日上,可突然年景不好,遇上饥荒,不仅你过去几十年的努力付之一炬,全家大多数人都无法活过这场饥荒。
东西吃完了就得卖女儿,女儿卖了卖老婆。走到绝路了只能吃观音土,这些年谁也没有偷懒,可都到了现在这个地步。】
大秦末年,
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陈胜、吴广二人本是普通百姓,却被征发去服徭役,修筑那万里长城。
这日,两人正手持锤子,一锤一锤地敲打着砖石,修筑着长城。
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奇异的光芒,紧接着,一个巨大的视频画面出现在天幕之中。
陈胜和吴广惊愕地望着那画面,只见画面中的人滔滔不绝地分析着当今社会的种种问题。
他指出,咸阳城内的高官们整日大鱼大肉,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而像他们这样的底层民众,却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
吴广不禁感叹道:
“这天幕之中的人分析得真是太透彻了!
我们这些老百姓,真的是太难了!底层民众就如同牛马一般,终日劳作,早出晚归,却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这还算是好的了,若是遇上天灾,那对于我们百姓来说,简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只能活活饿死啊!”
陈胜听了吴广的话,心中也涌起一股悲愤之情。他看着那视频画面,咬牙切齿地说道:
“天下何其不公!如今我们又要被派往渔阳戍边,可这连日的大雨,道路泥泞,我们又该如何前往呢?
按照大秦的法律,延期到达只有死路一条。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就彻底反了吧!”
吴广看着陈胜,似乎也下定了某种决心。他紧紧握住手中的锤子,说道:
“好!陈胜,我跟你一起反了!天下苦秦久矣,这大秦的天下,也该变一变了!”
大汉,
汉武帝看着天幕之中的视频,眼神闪烁,双手微微颤抖,
“寡人实在不知,百姓竟然如此困苦!他们终日劳作,却换不来一饱饭,终究是寡人无能!”
说着他闭上了双目,脸上满是自责,连年的战争导致大汉人口衰减,很多百姓死于非命。
可这个战他不打,他的子孙也要打,匈奴人欺辱汉人已久,他没得选。
大唐,
贞观年间,太极殿内气氛凝重。
李世民背负双手,在宽阔的大殿上来回踱步,他的目光紧盯着天幕之中的视频,心中涌起阵阵波澜。
视频中的画面让他深感震撼,底层百姓的生活竟然如此艰难困苦。
粮食短缺,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百姓们常常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他不禁感叹道:
“若能提高粮食产量,必能让百姓们饱腹无忧啊!”
然而,不仅仅是粮食问题,战争也是令他忧心忡忡的难题。
他深知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痛苦。看着视频中关于后世之人平均年龄高达 78.6 岁的信息,他心中充满了疑惑,
“后世究竟是如何实现如此长寿的呢?”
房玄龄站在一旁,捻着胡须,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后说道:
“陛下,依臣之见,后世子孙婴孩的夭折率或许不高,且无战争之扰,又能饱腹,这些因素只要其中一项得以实现,都足以提高平均寿命。”
杜如晦则面露难色,插话道:
“话虽如此,然每一项都绝非易事啊!
就说这吃饱饭,大唐的粮食产量本就不及后世,且一旦遭遇天灾,若无足够的灾粮储备,百姓们便只能忍饥挨饿,甚至被活活饿死。”
说罢,他无奈地叹息一声,显然对于这些难题也是束手无策。
大明,洪武年间,天下初定,但百姓的生活却依旧困苦不堪。
“咱的爹娘就是因为天灾,没有粮食吃,最终无奈吊死的啊!”
皇帝朱元璋痛心疾首地说道,
“普通百姓若是有粮食吃,谁会去造反呢?咱大明的百姓寿命之所以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吃不饱饭啊!”
他的话语如重锤一般敲在众人的心上,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因饥饿而面黄肌瘦的百姓们。
“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实在太低了,”
朱元璋接着说,
“如果再交了赋税,百姓们种的粮食仅仅只够一家人糊口
。一旦遇到天灾、战乱,百姓们就更加没有活路了,饿死的人简直不计其数啊!”
李善长在一旁也是频频点头,表示对皇帝观点的认同,
“上位说的正是,老百姓的日子实在太艰难了!只是这吃不饱饭的问题,又该如何去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