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陆知行一个人待在宿舍里。听着外面零星的、显得有些稀疏的鞭炮声,感受着这座巨大城市在节日里特有的、混合着寂静与隐约喧嚣的氛围,他并没有感到太多的孤独。桌上放着周维雄送来的罐头和糖果,他没有打开,只是看着。
在过去的大半年里,他们从一无所有,到造出晶体管,搭建出运算器,甚至提纯出硅材料,还意外地赢得了苏青筠的关心和周维雄的潜在支持……虽然距离最终的目标还无比遥远,虽然依旧困难重重,但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实,每一次微小的突破都凝聚着心血与智慧。
周维雄透露的关于磁性材料的消息,更是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一个打破目前僵局的契机。
他摊开了自己的那个牛皮笔记本,翻到“科技树蓝图”那一页。在昏暗的灯光下,页面已经有些磨损,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迹和图表。在过去成绩的基础上,他开始用那支苏青筠送的、吸饱了墨水的钢笔,勾勒新的、更具体、也更具野心的分支。笔尖在粗糙的纸面上沙沙作响,如同春蚕食叶,又如同战士在绘制作战地图。
一、 完整原型机系统(代号:争气机-1型):
· 核心:8位cpU(基于现有运算器架构优化,目标速度提升50%)。
· 存储器:磁芯存储器(目标容量:1K byte,依赖新型材料配额,需攻克穿线工艺)。
· 指令集:扩展和完善,支持基础循环、子程序调用。
· 外部设备:纸带输入\/输出(初期),目标:争取一台报废的电传打字机进行改造。
· 电源:设计更稳定的专用电源系统,替代目前拼凑的破烂。
二、 关键技术预研与储备:
· 硅平面工艺探索:基于区域提纯硅,尝试制作平面晶体管原型,为集成电路铺路。
· 简易光刻技术尝试:结合刘思敏的思路,研究接触式曝光和化学蚀刻。
· 操作系统雏形思考:记录关于任务调度、内存管理等核心概念的零星想法。
三、 团队与生态构建:
· 人才培养:扩大“讲习班”影响,吸引更多有潜力的年轻人,如赵庆民。
· 应用拓展:寻找合适的单位进行试点应用(如气象数据预处理),证明价值,反哺研发。
他的笔尖在纸上坚定地移动,目光炯炯有神。过去的成绩是基石,未来的挑战是阶梯,而周维雄带来的希望,则是推开下一扇门的动力。
他知道,春节过后,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艰巨的任务——争取资源、攻克工艺、扩大团队……但也可能是更广阔的舞台。有了初步的技术验证,有了潜在的上级支持,有了这个虽然微小却充满生命力的团队,他有决心,带领着大家,去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难关。
窗外的夜空,偶尔被远处顽童点燃的、单一的烟花照亮,瞬间的绚烂划破沉寂。陆知行合上笔记本,走到窗前,望着那转瞬即逝的光亮,以及光晕之外无垠的、布满寒星的夜空。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新的蓝图。他相信,“争气机”的星星之火,必将在更多人的关注和努力下,在这片充满坚韧与智慧的土地上,形成不可阻挡的燎原之势。
他的蓝图,不仅画在纸上,更刻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刻在他和无数同行者永不言弃的、滚烫的心里。光阴为券,以身许国,他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永无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