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灾后余烬与星火不灭
关中洪水与瘟疫的阴霾,直到永徽九年的深冬才逐渐散去。焚烧尸骸的烟火熄灭了,石灰刺鼻的气味被寒风稀释,但满目疮痍的大地和无数失去家园的亲历者,无声地诉说着这场天灾的惨烈。帝国的京畿之地,如同一个重伤初愈的病人,元气大伤。
国库为西进战略积攒的银钱消耗殆尽,运往鹰栖岛的补给被迫削减,远征舰队雄心勃勃的“链岛计划”不得不暂时放缓脚步,转为巩固现有据点,与阿拉伯人在万里之外陷入了艰苦的拉锯战。室利佛逝在南方的封锁依旧,南海贸易虽因新线路的开拓而未完全断绝,却也远不复昔日盛况。
内忧外患,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 \\* \\***
然而,危机之中,也孕育着变革的微光。
林薇在灾后反思中,深感帝国在水利工程和公共卫生方面的薄弱。她力排众议,推动朝廷成立了直属于工部的“都水监”,专司全国江河湖泊的治理、堤防修筑与维护。同时,在太医院下增设“防疫司”,将此次应对瘟疫中行之有效的隔离、消毒、净水等措施制度化、常态化,并在各州府推广。
更令人瞩目的是,由格物分院根据太子李昊那些救灾图画启发而设计的大型人力龙骨水车、简易滤水装置等器械,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朝廷顺势颁布《劝工令》,鼓励民间匠户依据“专利”制度,研发和改进各类农具、水利器械,并由官府择优采购推广。
技术的种子,在灾难的废墟中,顽强地寻找着生长的土壤。
**\\* \\* \\***
这一日,李瑾携病情稍愈的林薇,巡视灾后重建中的京畿州县。他们看到,在被冲毁的村庄原址,官府正指导百姓利用新式的夯土工具和规划图纸,建造更加整齐、留有防火排水通道的新居;在淤塞的河道旁,巨大的水车在民夫的踩踏下,将浑浊的河水提起,灌溉着刚刚补种的越冬作物。
一些面容黝黑的工匠,正围着几架需要改进的水车激烈讨论着,其中一人拿着炭笔在木板上画着修改的草图——那正是《劝工令》和“专利”制度激励下的景象。
“陛下,娘娘,”陪同的京兆尹指着那些工匠,感慨道,“若非朝廷鼓励格物,推广新器,此次灾后重建,断无如此效率。”
李瑾默默点头。他想起朝中那些依旧对“奇技淫巧”嗤之以鼻的声音,再看看眼前这实实在在的景象,心中愈发坚定。
**\\* \\* \\***
然而,帝国的阴影并未因灾后的些许亮光而散去。就在帝后巡视之际,一份来自岭南的密报,送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南海督护府”急奏:一直与大唐保持秘密贸易往来的阇婆国(爪哇岛),其国内突然发生政变!原国王被其弟弑杀,新王上台后,态度骤然转变,在“昆仑”(阿拉伯)使者的游说和武力威胁下,宣布断绝与大唐的一切往来,并扣押了数艘停靠其港口的大唐商船!
这意味着,大唐在南海好不容易开拓的南方贸易线路,再次被斩断一臂!阿拉伯人的影响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南扩张!
消息传入长安,刚刚因灾情缓解而稍松一口气的君臣,心情再次沉重起来。
“看来,‘星辰巨鹰’是铁了心,要将我大唐彻底锁死在海疆之内。”李瑾看着地图上一个个由红转黑(代表敌对或中断关系)的南方岛国标记,声音冰冷。
“他们是在利用我们应对天灾、无暇南顾的时机。”林薇分析道,“我们必须做出回应,否则南海局势将彻底恶化。”
“如何回应?再次派兵远征吗?”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国库空虚,兵力疲敝,恐难支撑啊!”
**\\* \\* \\***
就在朝堂之上为如何应对南海新变局而争论不休时,东宫之内,那个始终关注着外界变化的孩童,再次做出了惊人之举。
李昊命内侍取来了大量的黏土和颜料。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塑造微缩地形或机械模型,而是捏制了数十个形态各异、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势力的小人。他用赤色黏土代表大唐,黑色代表“星辰巨鹰”(阿拉伯),灰色代表室利佛逝、阇婆等南方岛国,甚至还有白色代表新来的“大秦”(拜占庭)。
然后,他在一张巨大的木板上,用这些黏土小人开始排兵布阵。他先是试图将所有赤色小人集中起来,去攻击黑色的“星辰巨鹰”,但很快发现灰色的南方小人会从背后包围过来。他又尝试分兵同时对付黑色和灰色,却感到力量分散。
他盯着棋盘看了很久,小手托着下巴,眉头紧锁。忽然,他眼睛一亮,将几个赤色小人悄悄挪到了灰色小人的阵营旁边,并没有发动攻击,而是摆出了“交谈”和“赠送礼物”(用更小的彩色黏土块代表)的姿态。同时,他将一个白色小人,也挪到了黑色阵营的侧面。
做完这一切,他抬起头,对一旁侍立的格物博士说道:“先生,我们的人,可以去和那些灰色的人做朋友,给他们好东西,让他们不要帮黑色的坏人。还有那个白色的人,他和黑色的坏人也打架,我们可以和他一起打!”
远交近攻!合纵连横!
一个八岁的孩童,竟在游戏中,无师自通地领悟了古典外交战略的精髓!他清晰地意识到,大唐无法同时对抗所有敌人,必须分化瓦解,寻找盟友。
博士将太子的这番“棋局推演”详细记录,再次呈送御前。
李瑾看着这份记录,久久无言。他走到那幅巨大的寰宇图前,目光扫过西方那代表拜占庭的区域,又看了看南方那些摇摆不定的岛国。
“或许……昊儿指的,才是破局之道。”他轻声对林薇说道,“我们或许……该派一支正式的使团,去会一会那个‘大秦’了。”
帝国的战略,在内外交困与继承人的灵光一闪中,再次发生了微妙的偏转。一场跨越东西方的外交接触,似乎已不可避免。然而,与一个完全陌生、文明对等的西方帝国打交道,其结果将是福是祸?所有的答案,都隐藏在那遥远而未知的旅程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