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南州市的尘埃缓缓落定,秦志刚一家在绝望中挣扎沉沦之时,秦风所构筑的帝国,正以一种超越商业范畴的速度和方式,深刻影响着更广阔的天地。一个以他为核心,无形却力量磅礴的生态体系正在迅速形成,并被外界敬畏地冠以一个特定的称谓——
“秦风系”。
这个词汇,最初只是在某些顶尖投资圈和财经分析机构内部流传,用以描述那些被秦风直接或间接(主要通过耀风资本)控制、投资,并与其核心产业(秦风医药、未来科技研究院、神盾安保等)产生强关联的企业集群。
但很快,人们发现,“秦风系”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首先是在资本层面。耀风资本如同一条深不可测的资本巨鳄,其触角遍布互联网、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科技等多个前沿领域。它不仅仅进行财务投资,更会强势介入被投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技术路线,以其超越时代的眼光和雄厚的资源,强行将被投企业拉入“秦风系”的发展轨道。许多原本挣扎求存或发展遇到瓶颈的公司,在引入耀风资本后,往往能迅速脱胎换骨,技术取得突破,市场占有率飙升。这使得“获得耀风投资”本身,就成了资本市场上的一个金字招牌和股价强心剂。
其次是在技术层面。“未来科技研究院”虽然尚未正式落成,但其筹建阶段释放出的某些人才招募标准和设备采购清单,已经让业内顶尖专家咋舌。而苏瑾博士的加盟,更是被视为秦风在生物科技领域将要掀起惊涛骇浪的明确信号。更不用说,秦风本人在魔都会议上提出的那些颠覆性构想,虽然备受争议,却也吸引了无数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目光,许多人以能加入“秦风系”的研究机构为荣。一种共识正在形成:“秦风系”所掌握和追求的技术,代表着未来的方向。
再者,是在“武力”与“规则”层面。“神盾安保”的建立并非秘密,但其招募标准和训练强度,却通过某些渠道流传出来,让知情者心惊。这绝不仅仅是一家保安公司,更像是一支高度专业化、忠诚度极高的私人武装。结合秦风对付宣家、硬顶罗斯柴尔德嫡系的手段,所有人都明白,“秦风系”不仅拥有财富和技术,更拥有扞卫自身利益的铁腕与实力,不容任何外部势力轻易触碰其规则。
最后,也是最为玄妙的一点,是“气运”层面。秦风自身那淡金色、日益磅礴的气运,随着“秦风系”的扩张,开始如同蛛网般,与体系内核心成员的气运产生微妙的联结与滋养。苏瑾那淡蓝色的智慧气运在秦风金色气运的笼罩下,似乎变得更加活跃和深邃;雷战铁灰色的气运也染上了一丝淡金的锋芒,变得更加凝练。甚至连陈明这样的核心助理,其自身气运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这种变化肉眼不可见,却真实存在,使得“秦风系”的核心成员,无论是在科研突破、商业决策还是个人成长上,都仿佛如有神助,顺遂了许多。
资本、技术、武力、乃至玄妙的气运……这些要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秦风系”坚不可摧的根基和令人望而生畏的潜力。
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联盟,更像是一个以秦风为绝对核心,拥有共同目标、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并且正在尝试定义未来规则的新型组织形态——一个初具雏形的“帝国”雏形!
财经报道中,开始频繁出现这样的分析:“‘秦风系’生态初显,或重塑未来十年产业格局。”“解密‘秦风系’:资本+科技+武力的三重驱动模式。”“警惕还是拥抱?企业与‘秦风系’的距离把控。”
一些依附于“秦风系”生存或希望搭上这艘快船的中小企业主,在私下场合甚至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称秦风为“陛下”或“教主”,虽然上不得台面,却也反映了“秦风系”内部那种日益强烈的向心力和对秦风个人的崇拜。
对于外界的种种议论和冠名,秦风洞若观火,却并不在意。
此刻,他正站在“未来科技研究院”主体建筑即将封顶的工地上,戴着安全帽,与项目总工程师站在一起。巨大的钢结构骨架直指天空,彰显着力量与未来的美感。
“秦总,‘秦风系’这个说法,现在外面传得很广。”助理在一旁低声说道。
秦风望着那初具规模的宏伟建筑,目光深远,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理所当然:
“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正在构建的,是什么。”
他抬起手,指向那片工地,仿佛指向无尽的未来:
“这里,将诞生改变世界的技术。”“耀风,将汇聚驱动变革的资本。”“神盾,将守护我们创造的成果。”“而所有认同我们理念、加入我们事业的人,都将成为这个体系的一部分,共享荣光,共铸未来。”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染力与权威。
“他们愿意叫‘秦风系’,那就叫吧。”
“迟早有一天,这个世界会习惯在这个‘系’的规则下运转。”
说完,他不再言语,继续专注地与工程师讨论起某个建筑细节。
阳光洒落在他身上,安全帽下的侧脸轮廓分明,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倒映着正在拔地而起的钢铁丛林,更倒映着一个正在他手中缓缓成型的、前所未有的科技帝国蓝图。
“秦风系”,不再只是一个称谓。
它是一面旗帜,一个阵营,一个时代开启的宣言。
而执旗者,唯有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