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里杂乱的信息,除了描绘势力分布,也透露出一些关于天气的只言片语。有几个信号都提到了“气温异常下降”、“北方寒流”等词汇。结合前世记忆,铁书墨知道,极寒阶段正在逼近。
洪水之后是冰封。这将是比极热和洪水更加严峻的考验。低温不仅能直接致命,还会冻结一切,使得获取食物和饮水变得极其困难。
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首先是他自身和核心堡垒(顶层复式)的御寒。他的环境矩阵依靠灵石驱动,问题不大。但为了掩人耳目,也需要一些明面上的取暖手段。他让小世界里准备好了一批高效能的燃油取暖器和对应的燃料,必要时可以拿出来做做样子。
更重要的是平台上的那些幸存者。如果他们全部冻死,那他这个“国王”就成了光杆司令,也失去了观察样本和劳动力来源。
他召见了阿猫和苏晓。
“天气会越来越冷,可能会结冰。”铁书墨开门见山,“平台上的御寒,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
他给苏晓下达了新任务:“集中所有能找到的保暖材料,布料、泡沫、塑料布,甚至干燥的杂草(如果还能找到的话),优先制作保暖衣物、被褥和挡风帘。设计一种集体取暖的方案,比如搭建一个更保温的公共棚屋。”
苏晓感到了压力,但同时也意识到这是表现的机会,郑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先生,我们会尽力!”
他又对阿猫说:“加大燃料收集的力度。木材、塑料、一切能燃烧的东西。打捞时重点留意。必要时,可以拆掉一些水下无人建筑的木质门窗。”
“是,主人!”阿猫领命。
随后,铁书墨开始检查他自己的终极避难所——那套位于小世界空地上的 移动式末日别墅。
别墅整体呈流线型,外壳是复合装甲材料,内部集成了最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灵石驱动)、水循环系统、独立的卧室、卫浴、厨房和指挥室。它不仅能抵御核爆冲击,其强大的保温性能更是为了应对极端低温而设计。
铁书墨进入别墅,启动自检程序。各项参数正常,能源核心(预留的灵石接口)运行稳定。他特意测试了供暖系统,强大的暖风瞬间充满了整个空间,与外界(小世界内恒温)形成鲜明对比。
“很好。”铁书墨满意地点点头。这是他的最后堡垒,无论外面是洪水滔天还是冰封万里,这里都将是他最舒适的安乐窝。
同时,他也意识到另一个关键问题——能源。
幻境矩阵、末日别墅、甚至未来的某些武器,都需要灵石驱动。虽然他每天有十颗下品灵石的稳定产出,但消耗也在增加。尤其是如果极寒期很长,需要持续为别墅和矩阵供能,灵石的储备必须充足。
他清点了一下小世界里的灵石储备。除去日常修炼和偶尔的消耗,还剩下大约一千五百颗左右。
“需要开源节流了。”他思索着。节流,意味着要更精细地规划灵石使用。开源……除了等待每日产出,或许可以尝试探索一下,外界是否存在其他的灵脉?或者,那些变异生物体内,是否蕴含能量?
这给了他一个新的思路。极寒期,或许不仅仅是灾难,也可能是机遇。
末世之中,除了食物和武力,还有一种资源极其宝贵——专业技能。
平台上的幸存者,老王的捕鱼技能和苏晓的组织管理能力已经初步体现了价值。而最近,另一个人的价值开始凸显。
一个名叫 赵建国 的六十多岁老头,以前是社区医院退休的老医生。他平时沉默寡言,身体也不太好,之前一直靠着微薄的贡献点兑换勉强维生。前几天,可能是因为湿冷和营养不良,他发起高烧,咳嗽不止。
就在大家都以为他挺不过去的时候,赵医生自己用之前打捞到的、一些看似无用的野草(他辨认出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加上一点点珍贵的净水,熬了一碗汤药喝了下去。几天后,他的病情竟然慢慢好转了!
这件事给了铁书墨很大的启发。在缺医少药的末世,一个医生,尤其是懂得利用自然资源的医生,价值无可估量。
他立刻让阿猫将赵医生请了上来。
赵建国对于被“召见”十分忐忑,以为是自己浪费了资源要受惩罚。
铁书墨看着他惶恐的样子,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一些:“赵医生,不用紧张。我听说你懂医术,还能辨认草药?”
赵建国连忙点头:“是……是的,先生。以前在基层待过,学过一点中医皮毛。”
“很好。”铁书墨点了点头,“从现在起,你负责平台上的医疗卫生。我会给你提供一些基本的消毒用品和……嗯,允许你申请少量净水用于配药。你需要的草药,可以告诉阿猫,打捞时留意。”
他顿了顿,给出了更实质的奖励:“你的贡献点,按技术人才标准发放,每天固定3点,另外,每成功处理一例伤病,视情况额外奖励。”
赵建国愣住了,随即老泪纵横。他没想到自己的技能竟然能得到如此重视和回报!这意味着他不仅能更好地活下去,还能发挥余热,救助他人!
“谢谢!谢谢先生!老朽……老朽一定竭尽全力!”赵建国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
铁书墨让阿猫带他下去,并给了他一个小医疗包(里面是碘伏、纱布、抗生素等基础物资)。
赵医生的“崛起”,在平台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在铁先生的统治下,只要有价值、有技能,就能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
这进一步激发了幸存者们挖掘自身潜力的积极性。有人想起自己会木工,有人会修理小电器……虽然很多技能在当下环境作用有限,但这种积极寻求“价值”的心态,正是铁书墨希望看到的。
他的“水族箱生态”,正在从简单的生存劳动,向着更精细化的“技能分工”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