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将军震怒,绣医营危
皇宫深处,金銮殿内气氛凝肃。
顾景珩一身素白长衫立于阶前,神色从容,眼神却如冰湖般深不见底。
皇帝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在奏折与顾景珩之间来回扫视,最终缓缓开口:“顾神医所呈‘绣医营’计划,旨在提升军中伤员存活率,以应对边关战事频仍、医者紧缺之困局。此事……朕以为可行。”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兵部尚书刚欲进谏,忽听殿外一声冷哼:“陛下,臣有异议!”
众人回头,只见镇国大将军顾天骁身披重甲,大步踏入殿中,铁靴踩在金砖上发出沉闷声响。
他面容刚毅,目光如炬,径直走到御前,单膝跪地抱拳道:“启禀陛下,军医体系自成一脉,自有军医署统领调度,岂能容一个未历沙场的少年胡来?若让民间医者混入军营,岂非贻误战机?”
“顾将军此言差矣。”顾景珩语气不疾不徐,却字字清晰,“军医署虽为体制,但据我所知,边关将士受伤后十中有三死于延误医治,皆因现有军医人手不足、技艺落后。而我提出的‘绣医营’,正是要招募精通针灸、草药、外科缝合等医术之人,加以训练,专责战场救治。这并非扰乱军纪,而是补其不足。”
“荒谬!”顾天骁怒声斥道,“你不过是个医者,竟妄图插足军务?”
“我不是军务插手者,”顾景珩抬眸直视父亲,目光平静却带着锋芒,“我只是想救更多的人。”
皇帝微微颔首,朕准你试建‘绣医营’,但需三个月内初见成效。”
“谢陛下恩准。”顾景珩俯身行礼,眼角余光掠过父亲时,已是淡漠无波。
退朝后,顾景珩并未返回府邸,而是直奔城郊,沈清棠早已等候多时。
她身穿月白裙裳,发间只插一支银簪,眉目冷淡却不失风华。
见他到来,淡淡一笑:“如何?”
“准了。”顾景珩轻声道,袖中手指却紧了紧,“只是我父不会善罢甘休。”
沈清棠点头:“早该料到。但他越反对,我们越要快一步。”
两人并肩走进一处废弃的驿馆,如今已被布置为“绣医营”选拔场地。
院中摆设整齐,设有针灸、药材识别、急救演练等几处考区,已有数十名医者聚集等待测试。
“我们不是选世家贵胄的门面,也不是找些只会背诵《黄帝内经》的书生。”沈清棠站在高台之上,声音清冷而坚定,“我们要的是能在战场上救人命的手。”
她亲自示范了一套针灸技法,手法娴熟,落针精准,众人无不侧目。
“从今日起,三日之内完成选拔,择优录取。凡入选者,将正式编入‘绣医营’,由顾神医亲自教导。”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喧闹之声。
赵文远带人闯入,脸上带着讥讽笑意:“奉将军之命,特来监督绣医营设立,若有违规之处,一律查封。”
沈清棠眉眼不动,顾景珩却微微眯眼。
“赵副将辛苦了。”他笑着迎上前,“请随意巡视,若有疑问可随时问我。”
赵文远冷笑:“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他一边巡视,一边暗中吩咐手下,在药材考区埋下几味劣质药材,并放出风声:“绣医营不过是少爷玩票,迟早要解散。”
流言迅速传开,一些原本跃跃欲试的民间医者开始动摇。
沈清棠察觉异样,不动声色地对顾景珩低语:“有人在搅局。”
顾景珩嘴角微扬:“那便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实力。”
夜幕降临,驿馆灯火通明,选拔仍在继续。
就在众人疲惫之时,一道身影悄然走入考场,女子青衣布鞋,身形瘦削,手中提着一个简陋的药箱。
她抬头望向高台,目光坚定如铁。
“我是梅香,来参加选拔。”
沈清棠目光微动,望着那张略显稚嫩却透着倔强的脸庞,心头莫名一震。
她轻轻点头:“好,那么——开始吧。”
(未完待续)梅香一袭青衣,站于高台之上,目光沉静。
她将药箱轻轻打开,取出几味晒干的草药,在众人惊疑的目光下熟练捣碎、调制。
“这是一剂止血散。”她语气平静,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
沈清棠站在一旁,目光微凝,仔细观察她的每一个动作。
那手法虽不华丽,却极其实用,每一步都精准到位,仿佛多年行医经验所积。
“带伤兵上来!”她一声令下,几名负责测试的士兵抬着一名模拟重伤者走上前来,伤口处鲜血汩汩流出,显然是刻意模拟的真实战场情况。
梅香毫不犹豫地将药粉洒在伤口上,同时配合银针刺入几个关键穴位,不过片刻,那原本汹涌的血流竟奇迹般止住。
场中一片哗然。
“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止住了?”
“她只是个乡野医女,怎么会有如此高明的手法?”
“难道……她是故意埋伏进来的人?”
质疑声四起,赵文远冷笑:“一个草民也敢在此大放异彩?顾神医,你可要查清楚,别让人混进绣医营,将来坏了军纪。”
顾景珩淡淡一笑,走到梅香身边,蹲下身查看伤兵情况,”
赵文远脸色一沉,却未再言。
沈清棠望着梅香,心中却隐隐生出一丝熟悉之感——那种冷静从容、毫不慌乱的气质,像极了母亲临终前的模样。
“你从何处学得这些医术?”她问道。
梅香抬头,眼神坚定:“我娘是村里的接生婆,我从小随她采药救人。后来她病逝,我便独自一人行走四方,边学边救。”
沈清棠微微颔首,转头对身旁的考官道:“记名,梅香,列为绣医营首批入选人员。”
话音落下,掌声响起,人群中有人低声议论,有人投来敬佩目光,更有不少原本观望的医者重新燃起了信心。
就在这时,一道沉稳而威严的脚步声传来。
铁靴踏地,震人心魄。
众人回头,只见顾天骁一身重甲,身后跟着数十亲卫,气势如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好大的胆子!”他怒声喝道,目光直逼顾景珩,“私自设立绣医营,召集民间医者进入军营,这是公然违抗军令!”
顾景珩缓缓起身,神色不变:“父亲,军令是为了保国护民,而不是固步自封。如今战事吃紧,若能多救一人,为何不做?”
顾天骁冷冷一笑:“你不过是个医者,岂敢妄议军务?三日内,若不解散绣医营,后果自负!”
顾景珩迎着他锋利的目光,一字一句:“父亲,若医术能救人,为何不能革新?”
两人对视,空气中仿佛有火星迸溅。
良久,顾天骁拂袖而去,留下一句冷硬至极的话:
“你要做,就自己去做吧。”
驿馆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沈清棠看向顾景珩,轻声道:“他们不会就此罢休。”
顾景珩点头,眸光深沉:“我知道。所以,我们得更快一步。”
夜色渐浓,风起云涌,绣医营的命运,才刚刚开始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