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个月的暴雨,终于在十月中旬有了停歇的迹象——空军的侦察机每日穿梭在云层之上,传回的报告越来越让人振奋:“华北上空云团持续东移,水汽含量大幅下降”“长江流域雨带减弱,云层稀薄”“东北上空晴空区域扩大,无新降雨云团形成”。
丁总统在全国广播中亲自宣布这一消息时,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疲惫,却更有压抑已久的振奋:“同胞们,四个月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暴雨,终于要结束了!云团正在远离大陆,洪水即将退去,我们的抗灾之战,终于迎来了曙光!”
可此时的雨,即便零星落下,也带着深秋的凛冽。灾区的民众裹着单薄的被褥,缩在临时安置点的帐篷里,冻得瑟瑟发抖。洪水虽然开始缓慢回落,但留下的是一片狼藉:泥泞的土地上,散落着倒塌房屋的残骸、腐烂的草木和牲畜尸体;原本肥沃的农田被厚厚的淤泥覆盖,一脚踩下去,能陷到膝盖;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腐臭味,呛得人忍不住咳嗽。
李和穿着厚重的军大衣,站在黄河兰考段的堤坝上。曾经汹涌的洪水,如今已经退去了大半,露出了被淤泥覆盖的滩涂。那道由平远舰、震洋舰等舰船组成的“沉船堤坝”,此刻大半截露在外面,舰体上沾满了淤泥,却依旧默默守护着两岸。
“总长,空军最新汇报,全国主要雨带已基本撤离,未来一周以晴冷天气为主。”邓世昌走到李和身边,同样裹着军大衣,脸上带着一丝欣慰。这四个月,他几乎没有合过一个安稳觉,带领海军陆战队转战多个溃口,参与沉船抢险、转移民众、运送物资,如今终于能松一口气。
李和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农田:“洪水退得怎么样?北方还能赶得上种冬小麦吗?”
“水文部门正在监测水位,预计一周内核心灾区的洪水能基本退去,但土壤湿度太大,得先组织民众排水晒田。”邓世昌叹了口气,“冬小麦的播种期快过了,要是半个月内土壤湿度降不下来,恐怕就赶不上了。”
“赶不上也要赶!”李和语气坚定,“让民政部立刻组织‘排水抢种’行动,调拨抽水机、铁锹、锄头,发动所有能动的民众,先降低土壤湿度。能种冬小麦的就种冬小麦,实在不行就种土豆、红薯这些耐旱耐涝的作物,不能让土地荒着!”
“是!”邓世昌立刻点头,“我这就去协调民政部和陆军,段司令那边已经表态,陆军会全力配合灾后生产。”
段祥瑞作为陆军司令,这四个月同样忙得脚不沾地。全国性的洪涝让陆军兵力极度分散,既要抢险堵溃,又要维持秩序、转移民众,还要守住边境。如今洪水渐退,他第一时间下令,让各地驻军抽调兵力,协助民众排水晒田、清理废墟、重建家园。
在山东、河南的农田里,成千上万的民众和士兵们一起,挥舞着铁锹,开挖排水沟。抽水机日夜不停地运转,将农田里的积水排到附近的河道里。淤泥太厚,人们就用锄头一点点刨开,用竹筐一点点运走。虽然天气寒冷,每个人的额头上却都渗着汗水,脸上带着久违的希望。
“再加把劲!早点把地整好,就能种上冬小麦了!”一名士兵一边刨着淤泥,一边对着身边的民众喊道。
“是啊!有了粮食,咱们的日子就有盼头了!”民众们呼应着,干劲更足了。龙国的扫盲工作这些年做得扎实,民众们都明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也清楚政府的规划,只要有活路,就没有人愿意闲着。
物资调拨依旧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前从漂亮国、汉斯国采购的粮食,加上国内各地的储备,足够支撑灾区民众度过这段艰难时期。民政部不仅调拨了种子、农具,还发放了御寒的棉衣、被褥和药品。临时安置点里,热乎的饭菜每天按时供应,水果罐头、肉罐头也没有断过,丁总统“让民众吃饱吃好、吃热乎的”的承诺,始终没有落空。
可就在人们忙着灾后重建、抢种庄稼的时候,一个更可怕的阴影,正在悄然蔓延——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洪水退去的地方,腐臭的气味越来越浓。牲畜的尸体、腐烂的草木、被污染的水源,都是细菌和病毒滋生的温床。加上灾民们长时间居住在拥挤的临时安置点,卫生条件有限,身体抵抗力下降,疫情很快就爆发了。
最先出现疫情的是长江中游的灾区。一名在洪水中浸泡过的灾民,突然出现了发热、呕吐、腹泻的症状,短短两天内,安置点里就有十几个人出现了同样的症状。当地的医生很快确诊:是霍乱。
消息传回京城,丁总统立刻召开紧急会议,脸色凝重:“霍乱传染性极强,灾区人口密集,一旦扩散,后果不堪设想!必须立刻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幸好李总长之前为东北鼠疫做的准备,现在派上用场了!”卫生部长拿着一份报告,语气中带着一丝庆幸,“之前调拨到东北的防疫物资、疫苗,还有组建的防疫医疗队,现在可以立刻调往全国灾区。”
李和心中也是一阵庆幸。早在四月,他就想起了历史上1910年秋季的东北鼠疫,提前向丁总统建议,组建防疫医疗队,储备疫苗、消毒液、口罩等物资,并在东北搭建了临时防疫站点。虽然洪水冲毁了部分东北的防疫设施,但大部分物资和人员都保存了下来,如今正好能应对全国范围内的疫情。
“立刻启动全国防疫应急预案!”丁总统果断下令,“第一,让李司令协调海军、陆军,将东北的防疫物资和医疗队火速调往各地灾区,优先支援长江、黄河流域重灾区;第二,卫生部门牵头,指导各地建立临时隔离点,所有确诊患者、疑似患者立刻隔离治疗;第三,宣传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向民众普及防疫知识,勤洗手、戴口罩、喝开水、不吃生冷食物;第四,段司令、李司令协调军队,协助卫生部门进行环境消杀,清理腐烂尸体和垃圾;第五,继续加大物资调拨力度,防疫物资、药品、粮食,优先保障灾区需求!”
一道道指令迅速传向全国,一场与疫魔的较量,正式拉开序幕。
李和立刻联系萨镇冰,让渤海舰队、黄海舰队全力配合,用最快的速度将东北的防疫物资和医疗队运往各地。海军的运输船日夜兼程,穿越风浪,将疫苗、消毒液、口罩、药品等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沿海港口,再由陆军通过陆路转运到内陆灾区。
陆军司令段祥瑞下令,各地驻军抽调卫生兵,加入防疫医疗队,协助进行患者救治和环境消杀。士兵们背着喷雾器,对临时安置点、农田、村庄进行全面消杀,清理腐烂的牲畜尸体和垃圾,焚烧污染的物品。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手套,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脸上勒出了深深的痕迹,却没有一个人抱怨。
宣传部门的工作也迅速展开。各地的广播里,每天都在循环播放防疫知识;识字的民众,自发组成宣传队,拿着传单,在安置点和村庄里讲解防疫要点;扫盲班变成了防疫知识培训班,老师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大家如何洗手、如何消毒、如何预防传染病。
“乡亲们,饭前便后要洗手,喝开水,不喝生水!”
“发现有人发热、呕吐、腹泻,要立刻报告!”
“口罩要戴好,不要扎堆聚集!”
这些简单易懂的宣传语,传遍了每个灾区,深入到每个民众的心中。民众们都很配合,纷纷戴上口罩,自觉遵守隔离规定,主动参与环境消杀。在龙国扎实的扫盲工作基础上,防疫宣传没有遇到任何障碍,每个人都明白,只有做好防疫,才能保住性命。
可即便准备充分、措施得力,疫情还是因为受灾范围太大,迅速蔓延到了全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东北平原,甚至西南的部分灾区,都出现了霍乱、痢疾、伤寒等传染病病例。临时隔离点很快就满了,医护人员严重不足,部分偏远灾区的防疫物资供应也出现了短缺。
东北的鼠疫防控形势也变得严峻起来。虽然之前有准备,但洪水冲毁了不少防疫设施,部分地区的水源被污染,加上灾民流动频繁,鼠疫的传播风险大大增加。一名防疫医生在排查时,发现了一名鼠疫疑似患者,立刻将其隔离,但此时,患者已经接触了不少人。
“必须扩大隔离范围!”东北防疫医疗队的负责人紧急上报,“请求支援更多的疫苗和医护人员!”
李和接到报告后,立刻下令,让海军医疗船紧急驰援东北,同时从西北地区抽调医护人员,支援东北鼠疫防控。“东北是鼠疫高发区,绝不能让鼠疫大规模爆发!”李和在电话里对着卫生部长强调,“疫苗不够就从国外采购,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住东北的防疫防线!”
丁总统也亲自过问东北的防疫情况,下令外交部立刻与漂亮国、汉斯国、高卢国等国家联系,紧急采购大量疫苗和防疫物资。“粮食没了可以买,物资缺了可以调,但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丁总统的话,掷地有声,成为了全国防疫工作的核心准则。
在全国上下的努力下,防疫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大部分灾区的疫情得到了控制,确诊患者的治愈率不断提高,新增病例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临时隔离点里,医护人员日夜不休地救治患者,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挽救着一个又一个生命。
张二柱一家也受到了防疫宣传的影响。他们回到了家乡,虽然房屋已经被洪水冲毁,但政府发放了帐篷和生活用品。每天,张二柱都会带着家人,用政府发放的消毒液喷洒帐篷内外,饭前便后认真洗手,喝烧开的水。村里的宣传队每天都会来讲解防疫知识,遇到身体不舒服的人,会立刻上报。
“现在虽然苦点,但只要不生病,就能把地种好,明年就能有收成了。”张二柱对着媳妇说,脸上带着希望。他看着身边正在玩耍的孩子,还有身体日渐好转的父亲,心里充满了感激。如果不是政府的救援和防疫措施,他们一家可能早就不在了。
十月下旬,天气越来越冷,晴朗的日子也越来越多。经过十几天的排水晒田,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土壤湿度终于降到了可以耕种的程度。虽然已经过了冬小麦的最佳播种期,但民众们并没有放弃,在政府的组织下,开始抢种冬小麦和土豆。
田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人们踩着还略带泥泞的土地,撒下麦种和土豆种,再用锄头轻轻覆盖上一层泥土。虽然天气寒冷,每个人的脸上却都带着专注和期盼。这是洪水退去后,他们种下的第一茬庄稼,也是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希望明年是个好年景,能有个好收成。”老张头拄着拐杖,站在田埂上,看着儿子和孙子在地里忙碌,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经历了旱灾、洪涝,又躲过了疫情,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政府不仅提供了种子和农具,还派来了农业技术人员,指导民众科学耕种。“麦种要撒均匀,要撒密集,覆盖的泥土要稍微厚点,现在时间已经晚了,只能以数量拼出芽率。”农业技术人员在田地里来回走动,耐心地指导着每一位民众。
对于那些土壤湿度依旧偏大,不适合种冬小麦的地区,政府调拨了大量的土豆种和红薯种。“土豆耐旱耐涝,生长周期短,就算错过了最佳播种期,也能有收成。”农业技术人员解释道,“等明年春天,还能再种玉米、高粱,不会影响全年的收成。”
物资调拨依旧畅通无阻。虽然全国都是灾区,但大西北和青藏高原因为地理原因,没有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成为了物资中转和生产基地。那里的粮食、蔬菜、药品,通过铁路和公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灾区。加上从国外采购的物资,灾区的供应始终没有中断,民众们不用为吃穿发愁,能够专心投入到灾后重建和耕种中。
李和依旧每天忙碌着。他既要协调海军保障物资运输和沿海地区的防疫,又要关注东北的鼠疫防控,还要配合陆军和民政部,推进灾后重建和冬种工作。虽然疲惫,但他的眼神始终坚定。平远舰的牺牲、邓世昌的坚守、士兵们的付出、民众们的顽强,都在激励着他,不能有丝毫懈怠。
他抽空去了一趟黄河兰考段,看着那道露出水面的“沉船堤坝”。平远舰就沉睡在这片土地下,守护着两岸的庄稼和民众。他默默地在心里念叨:“老伙计,你看到了吗?洪水退了,人们开始种地了,疫情也在被控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段祥瑞也来到了灾区,和士兵们一起参与重建和耕种。他看着田地里忙碌的民众,看着正在消杀的防疫人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场灾难虽然残酷,但也让我们更加凝聚,更加坚强。”
十一月初,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冬种工作基本完成。虽然播种期推迟,部分地区的作物出芽率不如往年,但看着田地里冒出的嫩绿芽苗,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希望。疫情虽然还没有完全结束,但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新增病例越来越少,治愈人数越来越多。
丁总统再次发表全国广播,总结这半年来的抗灾历程,也向全国人民描绘了未来的蓝图:“同胞们,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旱涝灾害,也面临着疫情的威胁,但我们没有倒下!洪水退了,庄稼种了,疫情被控制了,这是我们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做好防疫工作,加快灾后重建,修复水利设施,让大家早日重返家园,过上安稳的生活!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龙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广播的声音传遍了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回荡在寒冷的空气中,却给每个人的心里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黄河的水依旧在缓缓流淌,那道“沉船堤坝”沉默地矗立着;田地里的芽苗在寒风中顽强地生长;临时安置点里,民众们围在一起,吃着热乎的饭菜,谈论着未来的生活。虽然灾难留下的创伤还需要时间愈合,但希望的种子已经种下,在龙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雨已经停了,寒风吹过,带来了冬天的气息,但也带来了希望。这场持续半年的灾难,让龙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也让他们更加凝聚,更加坚强。未来的路还很长,重建家园的任务还很艰巨,疫情的防控也不能松懈,但龙国人民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将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