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苏正的威望,在清源县如日中天!
清晨的阳光,头一次显得如此清透。
没有了往日那层灰蒙蒙的滤镜,光线穿过县委大院里老樟树的叶片,在地面投下轮廓分明的、晃动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雨后泥土和青草混合的气息,深吸一口,甚至能感觉到一丝甜意。
苏正停好车,走在通往办公楼的石板路上。
一切似乎都没变,但一切又都变了。
以往,这条路在上班高峰期总是人来人往,大家低着头,行色匆匆,脸上带着一种被工作和生活反复碾压后的麻木。而今天,路上的人们,脚步似乎都轻快了些,甚至有人会停下来,抬头看看那片久违了的、湛蓝如洗的天空,脸上露出一种陌生的、近乎于感动的表情。
变化,是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开始的。
“苏……苏主任,早!”
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试探。
苏正回头,是县府办的一位副科长,姓李。他记得这个人,以前在走廊里遇到,对方的眼神总是从他头顶上飘过去,仿佛他是一团空气。而现在,这位李科长正满脸堆笑地站在他面前,腰杆微微前倾,是一个下级面对上级时,经过千锤百炼才形成的、最标准也最谦恭的角度。
苏正点了点头:“李科长,早。”
“哎,早,早!”李科长像是得了什么莫大的荣幸,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他快走两步,与苏正并排,但又很识趣地落后了半个身位,“今天这天儿可真好啊!苏主任,您真是……真是我们清源县的福星!”
这句恭维话说得有些生硬,甚至带着点没话找话的尴尬。
苏正没接这个话茬,只是平静地往前走。
李科长却不觉得冷场,自顾自地说了下去,声音压得很低,像是分享什么秘密:“您是不知道,昨天晚上,整个县城都传遍了。孙耀明那个王八蛋,自己跑到纪委去,哭着喊着要交代问题。听说,他办公室里闹了鬼,一屋子的臭气,把他熏得差点见了阎王。都说啊,这是老天爷开眼,看不得他再祸害咱们清源县的绿水青山了!”
他说着,偷偷觑了一眼苏正的侧脸,想从上面看出点什么。
可苏正的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镜片后的眼睛看着前方,平静无波。
李科长心里咯噔一下,暗骂自己多嘴。这种神神道道的话,怎么能在新贵面前乱说?万一这位苏主任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觉得自己是在影射什么,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他赶紧找补:“当然了,这都是些封建迷信的无稽之谈。主要还是周书记领导有方,纪委钱书记铁面无私,再加上苏主任您……您明察秋毫,一份报告就切中了要害!这才让孙耀明这种腐败分子,在强大的政治攻势面前,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主动投案自首!”
这番话,说得就很有水平了。既捧了领导,又点明了苏正的功劳,还给孙耀明的诡异行为安上了一个非常“科学”的解释。
苏正的脚步顿了顿,他看了李科长一眼。
这一眼很平淡,但李科长却觉得自己的后心瞬间冒出了一层冷汗。他感觉自己那点小心思,在这道目光下,被看得清清楚楚,无所遁形。
“做好自己的工作。”苏正只说了这五个字,便继续往前走。
“是,是,苏主任说的是。”李科长连声应着,再也不敢多言,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进了办公楼,这种感觉愈发明显。
走廊里,但凡见到苏正的,无论认识不认识,都远远地就停下脚步,恭敬地喊一声“苏主任”。那些曾经对他爱答不理的科室负责人,现在看他的眼神,活像是在看一尊行走的护身符,充满了敬畏和一点点难以掩饰的恐惧。
苏正甚至看到,综合科那个曾经把他呼来喝去、让他帮忙换饮水机桶的女科员,在走廊的另一头看到他时,身体猛地一僵,然后迅速转身,一头扎进了旁边的女厕所里,动作快得像只受惊的兔子。
整个县委大院的空气,似乎都因为他一个人的存在,而变得清新且肃穆起来。
中午,苏正没让秘书去打饭,自己拿着餐盘去了食堂。
他一出现,原本嘈杂热闹的食堂,瞬间安静了片刻。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朝他汇聚过来。然后,又像触电一般,飞快地散开。
打饭的窗口前,排着长队。苏正很自然地站到了队尾。
他前面的一个中年干部回头看到他,吓了一跳,赶紧满脸堆笑地让开:“苏主任,您……您到前面来。”
“不用,我排队。”苏正的语气很平和。
“这……这怎么行……”
“没事。”
苏正的态度很坚决,那人不敢再劝,只好惴惴不安地转过身去,整个后背都绷得笔直。
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苏正前面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找着各种理由离开了队伍。
“哎呀,我忘了拿手机了!”
“我突然想起来有个紧急电话要打!”
“老张,你先打,我肚子有点不舒服,去趟厕所!”
不过短短半分钟,苏正的面前,就空出了一条直达打饭窗口的通道。所有人都用一种“我们什么都没做,是他们自己要走”的无辜表情看着他。
打饭的阿姨手都有些抖,给他盛红烧肉的时候,勺子一歪,满满一勺的肉几乎全堆在了他的餐盘里,连带着浓稠的汤汁都快要溢出来。
“阿姨,够了,太多了。”苏正有些哭笑不得。
“不多,不多!苏主任您工作辛苦,要多补补!”阿姨的脸上,是一种混合了崇拜和感激的、无比真诚的笑容,“我们家就住河边上,以前那水臭的啊,夏天窗户都不敢开。现在好了,昨天我孙子还说,看见河里有小鱼了!这都是托您的福啊!”
苏正端着那座“肉山”一样的餐盘,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周围几桌的人,吃饭的声音都小了许多,交谈也变成了窃窃私语。
“他就是苏正?这么年轻?”
“可不是嘛!听说就是他写了份报告,直接把姓孙的给办了!”
“何止啊!我二舅在城管队,说之前那个被风吹上天的豆腐渣雕塑,也是他批的!说要让它‘好’上天,结果就真上天了!”
“这么神?真的假的?”
“谁知道呢,反正现在县里都传开了,说这位苏主任,是文曲星下凡,嘴巴开了光。他说谁要倒霉,谁就得倒霉。他说天要晴,就出不了雨。”
“那不就是‘苏青天’嘛!”一个压低了的声音,说出了这个在民间已经开始流传的绰号。
苏正默默地吃着饭。这些议论,他都听在耳朵里。他没有去澄清,也没有觉得得意。他只是在想,“苏青天”这三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百姓的期盼,是沉甸甸的责任。
更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剑。做得好,是青天。做得不好,这三个字就会变成最辛辣的讽刺。
下午,周浩然的秘书亲自过来,请他去了一趟书记办公室。
办公室里,除了周浩然,还有组织部的部长。
没有过多的寒暄,组织部长直接宣布了县委常委会的初步决议——经讨论,一致同意提名苏正同志为县委常委候选人,并暂代县委办公室主任一职,即日生效。相关的任命流程,会尽快走完。
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时被顶替的合同工“小苏”,也不是周浩然的秘密武器,而是名正言顺地,走到了清源县权力的牌桌前。
他现在是“苏常委”了。
走出书记办公室,苏正没有立刻回自己的新办公室,而是独自一人,走到了县委大楼的顶层天台。
风很大,吹得他衣衫猎猎作响。
他扶着栏杆,俯瞰着整个清源县城。
远处的河流,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波光,像一条苏醒的巨龙。街道上车水马龙,充满了鲜活的生气。他甚至能看到,河滨公园里,有三三两两的人在散步,有孩子在放风筝。
这片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土地,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好。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口袋里那支正在微微发烫的钢笔。
威望,他现在有了。无论是官场的敬畏,还是民间的赞誉,都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
周浩然把他推到这个位置上,绝不仅仅是为了奖励他。
苏正的目光,从繁华的县城,缓缓移向了更远处的、连绵起伏的群山。
在那片群山之中,隐藏着一个个贫困的村落。
他想起了周浩然昨晚指着地图时,那锐利如刀的眼神,和那句重若千钧的话。
“你的第一把火,就从这‘假脱贫’开始烧!”
苏正的眼神,也渐渐变得深沉。
他知道,环保问题,烂在表面,虽然恶臭,但只要有决心,刮骨疗毒,总能见效。而扶贫领域的弄虚作假,却像是深入骨髓的癌细胞,它用一层光鲜的、名为“政绩”的皮肤包裹着,吸食着最底层百姓的血肉,也侵蚀着政府的公信力。
要烧掉它,光有火不行,还得有风。
而他现在积攒的这满城威望,就是最大的一股东风。
苏正回到办公室,关上门。他没有去处理那些雪片般飞来的文件,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本陈旧的电话簿。
这是他还在乡镇府工作时用的,上面记录着许多基层干部的联系方式。
他的手指在泛黄的纸页上缓缓划过,最后,停留在一个名字上。
王德才,石盘村村支书。
一个出了名的老实人,因为不会变通,不会写材料,在村支书的位置上干了快十年,村子也依旧是全乡最穷的村之一。但也正因为如此,苏正知道,从他嘴里,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
他拿起办公桌上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沉默了片刻,然后拨出了那个许久没有联系过的号码。
电话接通了,那边传来一个带着浓重乡音的、有些迟疑的声音。
“喂?哪位?”
苏正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缓缓开口。
“王叔,我是苏正。我想跟你打听个事儿……关于你们村,那个‘脱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