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如同一场无声的瘟疫,在“灵枢”与“延舟科技”之间蔓延。它没有硝烟,却足以改变空气的密度,让每一个知情者都感到呼吸滞涩。
林知意是那个亲手按下静音键的人。
她将自己的日程表填得密不透风,像一台精密调校过的机器,高速运转。晨会、技术评审、市场分析、客户洽谈……她把自己牢牢钉在工作的十字架上,用一场接一场的会议,一份接一份的文件,将内心的波澜强行镇压。
效果显着。
不过短短几天,“灵枢”内部因与延舟科技骤然“断交”而产生的细微慌乱,便被一种更为紧张、但也更具凝聚力的氛围所取代。林知意那番“摆脱路径依赖,锤炼核心竞争力”的讲话,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最终化作全公司上下的共识与行动。
她不再需要刻意回避陆延舟,因为她根本没有给他留下任何可以“偶遇”或“交集”的空间。她的世界被缩小到公司与公寓两点之间,所有的社交活动一律取消,所有的公开露面都经过严格筛选。她将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一座戒备森严、火力充沛的孤岛。
然而,工作并不会因为个人的情感纠葛而停止它的脚步。恰恰相反,真正的挑战,往往在你最不愿面对的时候,不期而至。
这天下午,林知意正在与技术团队讨论一个核心算法模块的优化方案,秘书周敏敲开门,面色有些凝重地走进来,俯身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
林知意敲击键盘的手指顿住了,眉心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消息确认了吗?”她问,声音压得很低,确保只有周敏能听见。
“确认了。来源可靠,是我们安插在‘盛华资本’的人传回来的。对方……很笃定。”周敏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林知意沉默了片刻,指尖在冰凉的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两下。“知道了。请李副总、王总监十五分钟后到我办公室。另外,把‘盛华’近半年所有的投资动向和公开评估报告整理出来,越快越好。”
“是。”周敏应声退了出去。
会议室里,技术团队的讨论还在继续,但大家都敏锐地察觉到,林总监周身的气场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刚才还沉浸在技术细节中的那种专注感,此刻被一种更尖锐、更冷冽的东西所取代。
林知意迅速收敛心神,将注意力拉回眼前的屏幕:“刚才说到哪里了?关于动态阈值调整的冗余设计问题,张工,你的方案我看过了,风险依然偏高……”
她条理清晰地指出问题,分配任务,语气平稳得仿佛刚才那个插曲从未发生。只有她自己知道,心底某个角落,已经悄然拉响了警报。
十五分钟后,副总经理李铭和市场总监王薇准时出现在林知意的办公室。
“林总,出了什么事?”李铭是公司元老,性格沉稳,一看林知意的脸色,就知道绝非小事。
林知意没有绕圈子,直接切入主题:“刚得到确切消息,‘盛华资本’正在内部评估,准备大幅下调对我们b+轮融资的估值预期,下调幅度可能超过百分之三十。”
“什么?!”王薇失声惊呼,脸上瞬间血色尽失,“百分之三十?这……这几乎是腰斩了!他们凭什么?我们上一季度的数据增长远超预期!”
“凭什么?”林知意冷笑一声,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蝼蚁般的车流,“就凭我们刚刚失去了延舟科技这棵‘大树’。”
办公室内陷入一片死寂。
李铭和王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了然。与延舟科技的“冷战”,他们身为高管,自然心知肚明,也清楚这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却没想到,资本市场的反应会如此迅速,如此残酷。
“资本市场最擅长的就是见风使舵,落井下石。”林知意的声音冷静得近乎残忍,“过去,我们身上贴着‘与延舟科技深度合作’的标签,很多资源和估值都建立在这个预期之上。现在这个标签被我们自己亲手撕掉了,在外界看来,尤其是那些嗅觉敏锐的资本看来,这无异于一次重大的战略挫折,甚至可能是内部出了问题的信号。”
“可我们和延舟科技,本来就不是从属关系!”王薇愤愤不平。
“不重要。”林知意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扫过两人,“资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叙事。现在,我们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叙事崩塌后的残局。”
她走回办公桌后,坐下,双手交叠放在桌面上,姿态重新变得沉稳而充满力量。
“恐慌和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找你们来,是要解决问题。”
“李副总,你立刻牵头,重新核算我们未来十二个月的现金流和成本模型,做最坏的打算。同时,启动应急预案,接触我们备选名单上的其他几家中小型基金,试探他们的口风,但不要表现得过于急切。”
“王总监,市场部需要立刻调整宣传策略。淡化所有可能引发关联想象的表述,集中火力,突出我们技术的独创性、市场的独占性以及团队独立的决策和执行能力。我要在下周一之前,看到全新的市场传播方案和关键信息点。”
“另外,”林知意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把我们之前准备好的,关于‘灵枢’核心专利壁垒和临床数据优势的那份‘黑皮书’,有针对性地、‘不经意’地泄露给几家影响力较大的行业媒体和分析师机构。是时候,让他们重新评估我们的真正价值了,而不是只盯着我们和谁交往,和谁断交。”
她的指令清晰、果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李铭和王薇原本有些慌乱的心,在她的冷静部署下,也渐渐安定下来。
“明白了,林总,我们马上去办。”李铭重重点头。
王薇也深吸一口气,恢复了专业姿态:“是的,林总。我们会用事实让他们闭嘴。”
两人匆匆离去,办公室内再次恢复安静。
林知意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资本市场的寒意,比她预想中来得更快,也更猛烈。这仅仅只是开始。可以预见,随着“冷战”的持续,类似的麻烦只会接踵而至。
她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正从四面八方挤压过来。而压力的源头,那个名字,她甚至不愿在心底默念。
就在这时,内线电话再次响起。
周敏的声音传来:“林总,前台报告,延舟科技的赵特助刚刚送来一份文件,指名要您亲启。”
林知意的眼睛倏地睁开,眸中寒光乍现。
陆延舟?
他想干什么?在资本开始动摇的时候,送来一份文件?是示威?是嘲讽?还是……又一种她无法理解的干涉?
一股强烈的、混杂着愤怒和排斥的情绪瞬间冲上头顶。她几乎要脱口而出“扔出去”三个字。
但理智,在那千分之一秒,强行扼住了她的冲动。
她是林知意,是“灵枢”的创始人兼cEo。她不能让自己的个人情绪,影响到任何可能关乎公司利益的决定。
“什么文件?”她的声音冷得像冰。
“是一个密封的档案袋,上面有延舟科技的封签。赵特助只说,是陆总吩咐务必亲自交到您手上,关于……‘盛华资本’的一些历史评估资料,可能对您有用。”周敏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
林知意的心脏猛地一缩。
关于“盛华资本”?
他知道了?他怎么会知道得这么快?而且,他送来这个,是什么意思?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还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施舍他所谓的“帮助”?
屈辱感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勒得她几乎窒息。
她死死攥住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用疼痛维持着最后的清醒。
“收下。”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平静无波,没有一丝波澜,“按标准流程登记,放入待处理文件筐。我稍后会看。”
“好的,林总。”
电话挂断。
林知意维持着接电话的姿势,久久没有动弹。
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在她身侧投下一道长长的、孤寂的影子。
那份文件,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静静地躺在楼下的前台。她知道里面可能是什么——也许是“盛华资本”不为人知的污点,也许是他们惯用的压价伎俩,也许是足以扭转局面的关键信息。
陆延舟精准地抓住了她的痛点,递来了她此刻最需要的东西。
用这样一种,她最无法接受的方式。
接受,意味着她默认了他的“关照”,承认了自己在信息上的劣势,甚至可能在未来,背负上某种无形的人情债。
拒绝,则可能让“灵枢”失去一个快速摆脱困境的机会,让团队和她自己,付出更惨重的时间与机会成本。
尊严与现实。
个人情感与公司利益。
这两个选项,像两把烧红的烙铁,摆在她的面前。
她猛地站起身,再次走到窗边。
楼下,城市的脉搏依旧强劲有力地跳动着,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爱恨情仇而稍作停歇。
她想起刚才对李铭和王薇说的话——“恐慌和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那么,个人那点可笑的尊严和固执,在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她深吸一口气,胸腔里那股灼烧般的愤怒,渐渐被一种更冰冷、更坚硬的决心所取代。
她拿起内线电话,拨给周敏。
“周秘书,把延舟科技送来的那份文件,拿上来。”
她的声音平静,甚至带着一丝疲惫,但那双注视着窗外繁华世界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工作还在继续。
战斗,也从未停止。
无论有没有那份文件,无论那个人是伸出援手还是设置障碍,她都会走下去。
只是,这条路,注定比想象中,更加孤独,也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