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眼中精光一闪而过。帐中诸将闻言,俱是神色各异。
如此奇耻大辱...鲁肃声音发颤,黄老将军这才决心弃暗投明!
曹烁轻轻放下茶盏,瓷底与檀木相触发出清脆声响。他盯着鲁肃的双眼,似要看穿什么。
此事当真?曹烁慢条斯理地问,孙伯符果真当众鞭打黄盖?
鲁肃毫不闪避地迎上他的目光:千真万确!南岸将士皆可作证。丞相若不信,尽管派人查探。
侧旁的曹操忽然轻笑出声。他抚掌道:若黄公覆来降,江东军心必乱!此乃天赐良机啊!
帐中文武纷纷附和,唯有曹烁眸色深沉。他凝视着鲁肃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若有若无的弧度。
方才那双眼睛深处,分明藏着另两个字。
【
郭嘉谨慎道:“黄盖是否真心投降,还是另有图谋,尚需派人去江南查证清楚。”
曹操不以为然:“奉孝过虑了。鲁肃岂会不知我们会派人查探?若他撒谎,岂不是自掘坟墓?”
郭嘉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陈登赞叹道:“大将军果然神机妙算,竟早料到江东会有人来投。”
“若黄盖真心归顺,或许我们不必等水军练成,就能击败孙策!”
众人纷纷称赞曹烁的先见之明。
曹烁却露出一丝冷笑:“击败孙策,难道只靠一个诈降的黄盖?”
众人一愣,未能领会其中深意。
曹操皱眉问道:“大将军如何确定黄盖是诈降?若探子回报,孙策确实鞭打过他,又当如何?”
郭嘉、陈登等人也投去疑惑的目光。
曹烁反问:“一道苦肉计,就把诸位骗住了?”
“苦肉计?”曹操一时不解。
郭嘉猛然醒悟:“大将军是怀疑,黄盖是故意受刑,只为骗取我军信任?”
曹烁冷笑:“若非如此,你们怎会对他的归降深信不疑?”
郭嘉神色一震,豁然开朗。
曹操倒吸一口凉气:“黄盖已年过半百,若真如大将军所言,他这是拿命来诈降啊!”
众人皆惊。
鞭刑比杖刑更伤身,即便是许褚这样的壮汉,挨上几十鞭也得半死不活,更何况黄盖这个老头——这一顿鞭子下去,怕是要了他的老命!
【壮哉黄公覆,莫非真无畏生死?】
帐中诸将皆露狐疑。
程昱捋须道:黄公覆乃孙氏托孤重臣,与孙家休戚相关。若江东倾覆,他人尚可归顺丞相,唯独黄盖断无生路。
荀攸击节附和:即便不为孙氏社稷,只为保全黄氏宗祠,他也该拼死一搏!
曹子桓轻摇羽扇,三言两语道破玄机。众人闻言恍然。
郭奉孝额间沁出冷汗,愧叹道:吾等眼拙,竟未识破苦肉之计。多亏骠骑将军明察秋毫,方免中贼人奸计!
曹子桓把玩着腰间玉佩,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意。他素来倚重的【洞幽】天赋,最善辨人心真伪。任他百般伪装,在这双慧眼前皆无所遁形。
曹孟德愤然捶案:孙伯符此等诡诈,若非吾儿神机妙算,险些着了他的道!
孙伯符纵有三头六臂,也想不出这等计策。曹子桓嗤之以鼻,必是诸葛孔明与庞士元合谋所为。
曹孟德眼中杀机骤现,抱拳道:既如此,何不即刻拿下鲁子敬,严刑逼供后枭首示众?
时机未到。曹子桓轻摇食指,此刻杀之,反倒不美。
既已识破奸计,留他何用?曹孟德满面困惑。
郭奉孝忽然抚掌笑道:骠骑将军莫非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知我者,奉孝也。曹子桓拊掌称赞,转而厉声道:传令厚待鲁肃,明日礼送其归南岸。本将倒要看看,这出好戏他们如何唱下去!
南岸,牛渚江畔的江东军营。
中军大帐内,炭火正旺。
几人围坐席前,酒香四溢,谈笑间密谋如何对付曹烁。
先前因诸葛亮断指而生出的嫌隙,如今已烟消云散。
刘备眼含笑意,缓缓开口:“伯符,备有件事,不知该如何启齿。”
孙策拿起酒壶,亲自为他斟满一杯:“既为盟友,便无需客套,玄德公但说无妨。”
刘备略有踌躇,目光转向一旁的诸葛亮。
诸葛亮会意,微笑道:“听闻孙家 ** 才华出众,巾帼不让须眉,我主心中倾慕已久。”
“如今我主尚未婚娶,愿与孙家结为姻亲,共抗曹贼。”
孙策神色一凝,眉宇间掠过一丝错愕。
他未曾想到,刘备竟会打他妹妹孙尚香的主意。
“此人年过半百,竟敢妄想攀附我孙家……”
心中愠怒渐生,孙策面上笑意渐褪。
正要开口回绝,帐外亲卫忽然来报——鲁肃已从曹营返回,正在候见。
刘备与孙策精神一振,当即搁下此事。
“快请子敬入帐!”孙策急道。
不多时,鲁肃步履轻快,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
未及行礼,孙策已迫不及待问道:“子敬,曹贼可中了计?”
鲁肃嘴角微扬,嗤笑道:“卧龙凤雏之谋天衣无缝,曹烁深信黄老将军受刑,已入彀中!”
众人闻言,皆长舒一口气。
“好!大事可成!”
孙策朗声笑道:“孔明先生,士元,卧龙凤雏联手,当真是所向披靡,纵使曹烁诡计多端,终究还是中了你们的圈套!”
诸葛亮与庞统相视一笑,眼中尽是傲然之色。
刘备仍有些迟疑,问道:“军师,那曹贼真的相信了你们的苦肉计?”
诸葛亮轻摇羽扇,从容道:“主公不必担忧,若曹贼起疑,鲁子敬早已身首异处,又怎会安然归来?”
闻言,刘备这才放下心来。
孙策激动道:“黄老将军诈降已成,只待他伤势好转,便以粮船为饵,火烧曹营,到时我们乘势出击,必能一举击溃曹贼!”
众人皆开怀大笑,胜券在握。
就在此时,太史慈突然开口:“即便黄老将军顺利接近曹营放出火船,若曹贼下令战船分散躲避,又当如何?”
帐内笑声骤止。
孙策等人神色骤变,面露惊色。
孙策转向诸葛亮二人,沉声道:“子义所言极是,若曹贼战船四散,我们的火攻恐难奏效,如何能趁机攻占濡须口?”
诸葛亮眉头微蹙:“确实是我与士元的疏忽......”
庞统却胸有成竹,冷笑道:“主公莫急,在下已有对策,定叫曹贼战船难以脱身。”
孙策急问其计,庞统不紧不慢道出妙策,众人听罢,顿时转忧为喜。
诸葛亮称赞道:“士元此计确实绝妙,若能顺利实施,曹军百艘宝船定难逃火海之厄。
周瑜欣然赞同:就按士元提出的这条妙计行事。
他随即对鲁肃说道:子敬先生,恐怕还得劳烦您再往北岸走一趟,将此计呈献曹营。
鲁肃正要领命动身。
庞统却提出异议:子敬刚完成诈降任务,若立即再赴北岸献计,恐怕会引起曹烁的警惕。此事需要另择合适人选。
周瑜深以为然:士元考虑周全。依你之见,军中何人最适合执行此计?
庞统沉思良久,最终摇头道:目前军中并无合适人选。为确保取信曹烁,需请主公从建业调派一人前来。
何人?周瑜问道。
陆逊!庞统斩钉截铁地回答。
听到这个名字,周瑜面露疑惑:为何是陆伯言?
庞统将目光转向诸葛亮,笑问:孔明贤弟可知道个中缘由?
诸葛亮心知庞统有意考校自己。虽然同为当世奇才,但庞统素来好胜,总想与他一较高下。
亮一时想不透其中奥妙,还请士元兄指点。诸葛亮谦逊地回道。
见诸葛亮表示不知,庞统眼中闪过一丝得色。
他解释道:陆逊叔父陆康曾任庐江太守。当年主公征讨江东时,陆康不识时务,最终被主公所杀。陆家从此与主公有血海深仇。现今陆家臣服于主公威势,才不得不派陆逊出仕效力。
若由陆逊前去献计,便可借为叔父 ** 之名,定能消除曹烁的疑虑。庞统将孙策与陆家的恩怨一一道明。
孙策恍然大悟,点头应道:庞军师高明,陆逊确是最佳人选。
刘备轻咳数声,欲言又止:恕我冒昧,既然孙将军与陆家结怨在先,如何能确保陆逊不会假戏真做,暗中投靠曹贼?
谅他不敢!孙策眸中寒光乍现,厉声道:陆氏全族皆在江东,若敢背叛,定叫他满门灭绝!
刘备闻言不禁打了个寒颤。恍惚间,他竟从孙策身上看出了几分曹操的狠厉。
庞统见状连忙进言:事不宜迟,当速速依计行事。
孙策立即传令:即刻派人赶赴建业,召陆逊前来听命!
......
七日后,濡须口曹军水寨。
曹烁踏上战船检阅水军。江风猎猎,船只随浪起伏不定。他勉强站稳身形,身后的张合等北方将领却已东倒西歪,狼狈不堪。曹操更是面色发青,几欲作呕。
北人善骑,南人善舟,诚哉斯言。曹烁望着这番景象感慨道。
文聘乘机禀报:请容末将详陈训练水军之难......
忽然许褚前来禀报:启禀大将军,南岸又来一名年轻谋士求见。
“回营帐吧,看看这次来的是哪路人物。”
曹烁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转身离船上岸。
回到中军大帐,在主位坐定。
帐门掀动间,一名气质儒雅的年轻谋士不疾不徐地走了进来。
末将陆逊,拜见大将军!
青年文士从容行礼,语调平和地自报家门。
陆逊!
曹烁眼中闪过一丝波动。
这个名字,他自然耳熟能详。
帐中曹操与郭嘉等人却是不约而同地陷入思索,片刻后才想起这位年轻人正是江东陆家的公子。
陆逊,你连夜渡江而来,莫非是要暗中归顺于我?
曹烁语气平淡地发问。
陆逊拱手作答:大将军明鉴,逊冒险横渡长江,正是欲表明归顺之意!
果然如此。
曹烁神色未变,只是冷冷反问:听闻孙策对你颇为器重,更有意将宗室之女许配于你,你为何要叛他?
陆逊面色坦然,显然早有准备。
当年孙策杀害我叔父陆康,更在庐江之战中令我陆家百余口尽数饿死。
我陆家与孙策,实有不共戴天之仇!
屈身事贼,不过是权宜之计,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族人 ** 雪恨!
如今孙策独断专行,不听忠谏,连黄盖老将军都当众受刑,早已人心尽失。
正因如此,末将才冒险渡江,向大将军表明心迹。
陆逊言辞恳切,将背叛孙策的缘由娓娓道来。
这番说理合情合理,毫无破绽。
不仅曹操频频颔首,连郭嘉也渐渐信以为真。
-----------------
江东人士莫非皆是戏精转世,个个演技精湛......
曹烁唇边掠过一丝讥讽,脸上却堆满笑容,赶忙吩咐为陆逊看座奉茶。
陆逊暗自放松,心想:庞士元果真慧眼识人,曹烁确实中计了......
随后便是按部就班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