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和张浩立下的“规矩”,在北江二中初一年级激起的涟漪远未平息。表面上的欺凌减少,并未带来真正的和谐,反而让一种更复杂、更分裂的情绪在暗处滋生、蔓延。对林秋的评价,如同一面破碎的镜子,映照出截然不同的两面。
对于赵小斌这样长期被欺负的“老实头”来说,林秋无疑是降临的“保护伞”。
课间,赵小斌和几个同样瘦小的男生聚在厕所角落,声音压得低低的,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小斌,周伟今天没找你麻烦吧?”一个男生小声问。
赵小斌摇摇头,脸上难得有了点血色:“没…没有!他看见我绕道走!上次食堂之后,他再也不敢碰我餐盘了!”他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感激。
“是啊,我班那个大个子也不敢抢我漫画了。”另一个男生附和,心有余悸地拍拍胸口,“就说了一句‘林哥不让’,他就怂了!”
“林哥虽然…有点吓人,”赵小斌怯生生地补充,“但…但他说话算话。现在放学回家,路上都安心多了。”他们像一群终于找到巢穴的幼兽,虽然畏惧头狼的利齿,却更感激其提供的庇护。在他们眼中,林秋的“凶名”是震慑恶霸的武器,那三条规矩是划下的安全区。这种感激,混杂着畏惧,真实而朴素。
然而,在孙宇这类曾经也能仗着几分蛮横耍威风、现在却被压得死死的“前刺头”看来,林秋就是新的、更专制的“暴君”。
放学后,学校后巷,孙宇和两个以前的跟班蹲在墙角抽烟,烟雾缭绕,脸色阴沉。
“妈的!”孙宇狠狠啐了一口,“以前好歹还能在班里横着走,现在倒好,放个屁都得看人脸色!”
“就是!宇哥,那林秋也太霸道了!”一个跟班抱怨,“上次我不就跟三班那小子抢个篮球场吗?又没真打起来,他过来二话不说就让老子道歉滚蛋!凭什么?”
“凭什么?凭他拳头大呗!”孙宇烦躁地抓抓头发,“现在好了,有点屁事就得去‘请示’,跟孙子似的!这他妈叫什么事?”
“我看他就是想把咱们都变成他的狗!”另一个跟班咬牙切齿,“什么狗屁规矩,不就是他说了算?比王大壮还狠!”
在他们心里,林秋剥夺了他们“自由”欺负人的“权力”,用一种更强大的暴力将他们踩在脚下。这种压抑的愤怒和不甘,像暗火一样燃烧,只等一个契机就会爆发。他们不感激所谓的“秩序”,只感到屈辱和束缚。
更多普通学生,则处于一种矛盾的观望中。
课间走廊,两个女生低声交谈。
“哎,你说,现在是不是好多了?至少没人敢随便扯你辫子了。”
“好什么呀!”另一个女生撇撇嘴,“你是没看见张浩瞪人的样子,吓死人了!林秋更可怕,整天阴着脸,感觉随时会杀人似的!这种安静,我觉得更吓人!”
“可是……以前总被骚扰,也挺烦的……”
“反正我觉得不踏实。谁知道他们哪天不高兴会怎么样?这哪是上学,简直是蹲监狱!”
他们享受了欺凌减少带来的短暂安宁,却又对维持这种安宁的暴力根基感到深深的不安。林秋像一头拴在校园里的猛兽,驱赶了豺狼,却也让人无法真正放松。
这种分裂的评价,甚至体现在苏婉身上。她看到赵小斌不再瑟瑟发抖,心里有一丝宽慰;但听到女生们私下议论林秋眼神的冰冷,看到孙宇那些人压抑的怨恨,一种更深的忧虑便攫住了她。这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到底藏着多少暗礁?
而处在风暴眼的林秋,对这一切似乎浑然不觉,或者根本不在意。他依旧沉默独行,上课,代练,训练,用那双愈发冰冷沉静的眼睛扫视着他的“领地”,像一台精密而冷酷的机器,维持着这套畸形的运转。
保护伞?暴君?
或许都是,又或许都不是。
他只是在这残酷的生存游戏中,用自己的方式,划下了一条线。线的这边,是暂时的秩序;线的那边,是未知的混乱。而绝大多数人,只是在这条线的阴影下,怀着复杂难言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活着。
评价的两极分化,恰恰证明了林秋所建立的,从来不是桃花源,只是一个更加高效,也因此更加令人窒息的囚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