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烈日依旧毒辣,炙烤着北江区第二中学门口新铺的柏油路面,蒸腾起扭曲的热浪。空气里混杂着沥青味、汗味,以及一种名为“新开始”的、躁动不安的气息。
林秋站在马路对面,没有像其他新生那样迫不及待地涌入那道崭新的、气派的电动伸缩门。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短袖衫,背着沉甸甸的书包,里面塞满了新课本和文具,还有一本封面是普通风景画的硬壳笔记本。
他的目光,越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护送孩子的家长,平静地落在“北江区第二中学”几个鎏金大字上。相较于他度过了六年灰色时光的厂办子弟小学,这里无疑是一座巨兽。教学楼更高,操场更大,穿着各式各样便服的学生也多了数倍,像色彩杂乱的溪流,从四面八方汇入这扇门。
热闹,喧嚣,充满活力。
但这些词汇与林秋绝缘。他只觉得周遭的一切声音——家长的叮咛,同学的嬉笑,校门口保安的吆喝——都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模糊而遥远。他的心湖,仿佛在小学毕业的那个夏天就被彻底冰封,表面波澜不惊,深处是浸透骨髓的寒冷。
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对中学生活抱有丝毫憧憬或紧张。那双曾经清澈,如今却沉淀了过多阴影的眼睛里,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审视。他像一头刚刚脱离狼群追逐、受伤初愈的幼兽,踏入一片未知的丛林,本能地评估着这里的地形、潜在的威胁,以及可能的藏身之处。
校门的宽度,足以让三辆汽车并行,这意味着空间更大,也更难躲避某些不想见到的人。教学楼有六层,走廊一定很长,角落也不会少。操场上奔跑踢球的高年级生,体格明显比小学生粗壮得多,他们的冲撞和“不小心”,可能会带来更实质性的伤害。
林秋的视线缓缓扫过。他看到几个勾肩搭背、嘴里叼着冰棍棍的男生,眼神肆无忌惮地打量着过往的女生和看起来怯懦的新生;他看到几个穿着时髦、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女生,笑声尖锐,带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他还看到一些和他一样形单影只的学生,低着头,快步走进校门,试图将自己隐藏在人群里。
每一种类型,他都迅速地在心里贴上标签:潜在威胁、需要远离的对象、可能的同类……或者说,是过去的自己的影子。
他的手不经意地摸了摸书包带子,那里有一个不显眼的补丁,是母亲细心缝上的。这个动作与其说是寻求安慰,不如说是一种确认,确认那层由隐忍和伤痕结成的硬壳依旧存在。小学六年,他学会的最深刻的道理,不是知识,而是生存的法则:忍耐不会让欺凌停止,只会让它变本加厉;告状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招致更隐秘、更恶毒的报复;眼泪和哀求是弱者最无用的武器,只会助长施暴者的气焰。
他失去了天真,换来了这身冰冷的盔甲,和一颗布满老茧的心。
“让一让!堵门口干嘛呢!”一个粗鲁的声音在后面响起,伴随着一股推力撞在林秋的后背上。
林秋身体微微一晃,迅速站稳。他没有回头,也没有出声,只是侧身让开。撞他的那个高个子男生瞥了他一眼,嘴里嘟囔着“木头似的”,便和同伴嬉笑着挤进了校门。
林秋面无表情地看着那男生的背影,将他的体貌特征记在心里。没有愤怒,没有委屈,只有一种冰冷的记录。就像他笔记本上用隐形墨水写下的那些名字一样,这些细微的挑衅和冒犯,也会被归档,积累,直到某一天,或许会成为清算的由头。
他深吸了一口灼热的空气,迈开步子,汇入了涌入校门的人流。脚步沉稳,不像其他新生那样雀跃或忐忑。他不再试图隐藏自己,也不再奢望融入。他只是存在,像一个沉默的观察者,一个带着满身旧伤疤走进新战场的士兵。
阳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滚烫的地面上,那影子看起来有些扭曲,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重和孤绝。北江区第二中学,这座看似光鲜的象牙塔,对他而言,不过是另一个更大、更复杂的牢笼。而他,林秋,早已不是那个只会默默承受的囚徒。
他不知道在这里将会发生什么,但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不会再像小学时那样,毫无反抗地任由命运践踏。
审视的目光扫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林秋的嘴角,勾起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冰冷弧度。
新的游戏,开始了。只是这一次,他不想再只做任人摆布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