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诗社活动室的灯亮到了很晚。窗外的天色渐渐沉下来,将梧桐树枝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布满手工艺品和《诗经》手稿的桌面上。苏松把尤龙的感悟手稿摊开在中央,白墨整理着散落的资助政策清单,贺花手里还攥着没绣完的汉服发带,宋子都则趴在一旁,用铅笔在纸上涂涂画画,试图勾勒出下一步的计划。
“不能就这么放弃。” 苏松率先打破沉默,他的指尖划过手稿上 “想通过学习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那行字,语气坚定,“尤龙的父母只是被眼前的困难困住了,我们得让他看到,教育不是负担,而是能真正改变困境的出路。”
宋子都立刻抬起头,把画纸推到众人面前,上面画着一个简易的流程图:“我觉得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我们先把‘《诗经》主题义卖’办起来,不管尤龙父母同不同意,先把钱筹到,用实际行动告诉他,我们能帮他家缓解压力;第二步,我们去社区做宣传,讲讲尤龙的故事,还有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说不定能引起更多人关注,争取到更多支持。”
贺花放下手里的发带,眼睛亮了起来:“义卖的话,我们可以扩大规模!之前只准备了汉服发带和漫画手稿,现在还可以加上大家手写的《诗经》诗句书签、手绘的传统纹样明信片,甚至可以现场表演《诗经》朗诵,吸引更多人来买。我还可以联系社区里的手工坊,让他们帮忙提供一些材料,降低成本。”
白墨点点头,补充道:“宣传方面,我们可以制作海报,上面印上尤龙的学习笔记片段、参与设计的汉服纹样,还有我们为他准备的资助计划,让大家看到尤龙的努力和我们的诚意。另外,我们还可以联系当地的媒体,要是能让记者报道一下尤龙的故事,不仅能帮他争取更多资助,还能让更多人关注到困境学生的教育问题。”
苏松看着大家积极的样子,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每个人的想法:“义卖时间定在本周末,地点选在社区广场,那里人流量大;宣传海报明天就开始制作,宋子都负责设计,贺花和其他成员负责手写内容;媒体联系的事,我来负责,之前学校有过合作的报社记者,或许愿意帮忙。”
接下来的几天,诗社成员们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准备工作中。宋子都熬夜设计出了义卖海报,海报中央是尤龙在秘密花园整理笔记的插画,周围环绕着 “桃之夭夭”“蒹葭苍苍” 等《诗经》名句,下方用醒目的字体写着 “助力困境学子,传承传统文化”。贺花则带领一群成员,在活动室里赶制手工艺品,绣发带、裁书签、画明信片,每个人都一丝不苟,希望能做出最精美的作品。
白墨和苏松则利用午休时间,跑遍了社区的各个角落,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有一次,他们在社区菜市场张贴海报时,遇到了一位买菜的阿姨,阿姨看着海报上的内容,好奇地问:“这个叫尤龙的孩子,真的这么喜欢《诗经》啊?”
白墨笑着点头,给阿姨讲了尤龙整理笔记、参与汉服设计的故事,还有他面临的家庭困境。阿姨听完,叹了口气:“真是个可怜又努力的孩子。周末的义卖我一定去,多买些东西,也算帮他一把。”
这样的温暖时刻,给了成员们更多动力。就连平时有些内向的尤龙,也主动加入进来,帮忙裁剪书签、抄写《诗经》诗句。他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眼眶有些湿润:“谢谢你们,明明我爸爸都不同意了,你们还这么帮我。”
贺花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我们是诗社一家人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一起面对。再说,你这么有才华,放弃读书太可惜了,我们一定要帮你留住这个机会。”
义卖当天,天公作美,阳光明媚。社区广场上,诗社成员们早早地搭起了摊位,手工艺品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五颜六色的发带、精致的书签、手绘的明信片,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宋子都和几个成员穿着汉服,站在摊位前朗诵《关雎》《蒹葭》,悠扬的声音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苏松则拿着宣传单,向路过的人讲述尤龙的故事:“这个孩子特别喜欢《诗经》,整理的笔记比老师的教案还详细,还会设计汉服纹样。现在他家里有困难,爸爸想让他辍学打工,我们希望能通过义卖帮他筹些钱,让他能继续读书,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不少路人被尤龙的努力和诗社成员的坚持打动,纷纷掏钱购买手工艺品。一位老爷爷买了一套《诗经》书签,还特意找到尤龙,拍了拍他的肩膀:“孩子,好好读书,传统文化不能丢,爷爷支持你!”
义卖进行到一半时,之前联系的报社记者也赶到了现场。记者采访了尤龙,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诗经》,尤龙想了想,认真地说:“读《诗经》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感,还有传统文化的美。我想把这种美传递下去,也想通过学习,让爸爸妈妈不用再那么辛苦。”
记者又采访了苏松和白墨,了解了诗社成员们为帮助尤龙所做的努力。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这么坚持时,苏松说:“教育是能改变人命运的东西,尤龙有天赋、有毅力,我们不能让他因为家庭困难就放弃梦想。而且,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让我们看到了传承的希望,我们有责任帮他留住这份希望。”
当天下午,义卖活动圆满结束。成员们清点善款时,发现竟然筹到了五千多元,比预期多了一倍。贺花把钱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里,笑着说:“这些钱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尤龙家的困难,但至少能帮他们缓解一段时间的压力,也能让尤龙爸爸看到我们的诚意。”
与此同时,诗社成员们在社区的宣传也取得了成效。不少居民表示愿意为尤龙提供帮助,有人愿意免费为他辅导功课,有人愿意捐赠学习资料,还有人联系了社区居委会,希望能为尤龙家申请更多的帮扶政策。
晚上,诗社成员们聚集在活动室,看着筹集到的善款和收到的各种帮助信息,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白墨拿出手机,给尤龙爸爸发了一条消息,附上了义卖活动的照片和善款数额,还有居民们愿意提供帮助的信息:“叔叔,我们知道您很辛苦,但请您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帮尤龙度过难关。教育不是负担,而是希望,求您再给尤龙一次机会。”
虽然尤龙爸爸没有立刻回复,但成员们都没有气馁。他们知道,只要坚持下去,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诚意,总有一天能打动尤龙爸爸。苏松看着窗外的星空,轻声说道:“不管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会放弃。尤龙的梦想,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一定会帮他实现。”
成员们纷纷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坚定。二月中旬的晚风虽然带着一丝凉意,但活动室里却温暖如春。他们知道,这场帮助尤龙的战役还没有结束,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迎来胜利的曙光,让尤龙重新回到他热爱的校园和诗社,继续在传统文化的世界里追寻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