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血战,尸横遍野,硝烟未散。靖北军以惨重代价夺取了这座天下雄关,战略态势为之一变。萧策屯兵潼关,西可联陇右,南可控巴蜀,进可威逼京畿,退可据险自守,终于有了与朝廷分庭抗礼的根基。
然而,胜利的喜悦很快被沉重的现实冲淡。潼关内外,一片狼藉,亟待整顿。伤亡将士需要抚恤,关防需要加固,粮草需要补充,降卒需要整编。更重要的是,朝廷援军虽被暂时阻隔,但绝不会善罢甘休,更猛烈的反扑随时可能到来。
中军大帐(原潼关镇守府)内,气氛凝重。萧策脸色疲惫,肩头旧伤隐隐作痛,但眼神依旧锐利。雷豹重伤卧床,军务暂由几位副将分担。明薇肩头箭伤经过处理,已无大碍,但灵识消耗过度,脸色苍白。萧煜则因福伯之死,沉默了许多,眼神中多了几分与年龄不符的沉郁。
“王爷,潼关虽下,然我军伤亡逾千,兵力已不足四千,且疲惫不堪。朝廷援军二十万,已陈兵关外五十里处,虎视眈眈。关内粮草仅够半月之用,形势……依旧严峻。”副将赵元朗(原景州守将,已归顺)沉声禀报。
众将闻言,心情沉重。潼关是拿到了,但如何守住?如何发展?成了摆在面前更棘手的问题。
“当务之急,是稳固关防,补充粮秣,休整士卒。”萧策沉声道,“赵将军,关防之事,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尽快修复工事,加派哨探。”
“末将遵命!”
“粮草方面,”萧策看向另一位将领,“立刻派人持我手令,前往陇右、巴蜀等地,联络旧部,筹措粮饷。同时,在关中地区征购……记住,不可扰民,按市价购买!”
“是!”
安排完军务,萧策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明薇和萧煜,语气柔和了些:“薇儿,煜儿,你们伤势如何?”
“谢萧叔叔关心,已无大碍。”明薇轻声道。
萧煜也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萧策心中暗叹,知道两个孩子心中悲恸,温声道:“此次能下潼关,多亏了你们舍生忘死。尤其是薇儿,若非你冒死开启城门,后果不堪设想。你们……先去好生休养,军务暂且不必操心。”
明薇却抬起头,眼神清明:“萧叔叔,潼关虽险,然孤城难守。朝廷大军压境,困守绝非长久之计。我们……需要盟友。”
萧策眼中精光一闪:“薇儿有何见解?”
“如今朝廷倒行逆施,苏李党羽人心尽失。天下动荡,各地镇守,未必皆与朝廷一心。”明薇走到地图前,指尖划过几个区域,“陇右节度使冯异,曾是萧叔叔旧部,或可争取。巴蜀之地,富庶而险要,镇西将军王浚,其女曾被选入宫,据说对李太后所为不满……若能得此二人响应,则西线可定,进可攻,退可守,大势可成!”
众将纷纷点头。明薇所言,正是当前破局的关键!仅凭潼关一隅之地,难以抗衡整个朝廷。必须联合一切可联合的力量!
“薇姑娘所言极是!”赵元朗赞同道,“末将在景州时,亦听闻江南漕帮、各地义军,多有响应王爷‘靖难’旗号者。若能遣使联络,共襄盛举,则大事可期!”
“然遣使联络,风险极大。”有将领担忧,“朝廷细作遍布各地,若使者被擒,恐生变故。”
“所以,使者人选,至关重要。”萧策沉吟道,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落向明薇。这个女孩的机敏和应变能力,他深有体会。但……让她再次涉险?
“萧叔叔,”明薇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主动请缨,“薇儿愿往陇右一行!”
“不可!”萧策和萧煜几乎同时反对!
“太危险了!陇右路远,沿途关卡林立,朝廷必严加盘查!你伤势未愈,怎能长途跋涉?”萧策断然拒绝。
“父王!让我去!”萧煜挺身而出,“我是世子,身份足够,也可代表父王诚意!”
“胡闹!你年纪尚小,如何能当此重任?”萧策呵斥。
帐内一时陷入僵局。
就在这时,亲兵来报:“王爷,营外有一游方郎中求见,自称……来自忘忧谷,有要事禀报!”
忘忧谷?青木先生?!
萧策和明薇同时一震!
“快请!”萧策急忙道。
片刻,一名身着葛袍、手持青竹杖、仙风道骨的老者缓步而入,正是久违的青木先生!
“先生!”明薇惊喜交加,连忙上前行礼。萧策也起身相迎。
青木先生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明薇和萧煜,在明薇肩头停留一瞬,闪过一丝了然,随即对萧策道:“王爷,别来无恙。老朽云游至此,见关中杀气冲天,特来一会。”
“先生来得正好!”萧策如同见到救星,将眼下困境和联络盟友的打算简要说明。
青木先生听罢,抚须沉吟片刻,道:“王爷所虑甚是。孤城难守,合纵连横,方为上策。至于使者人选……”他看向明薇,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薇儿灵慧机变,身负异禀,确是上佳人选。然其锋芒过露,易招灾祸,不宜远行。”
他又看向萧煜:“世子身份尊贵,足显诚意,然年少历浅,恐难应对复杂局面。”
“那先生之意是?”萧策请教。
“老朽不才,愿替王爷走一遭陇右。”青木先生淡然道。
帐内众人皆惊!青木先生亲自出马?
“先生大恩!萧策没齿难忘!”萧策激动不已,深深一揖。若有这位神通广大的世外高人出面,陇右之事,成功几率大增!
“先生,那我……”明薇急道。
“薇儿,”青木先生看向她,语气意味深长,“你另有重任。潼关初定,暗流汹涌。朝廷绝不会坐视,必有后手。你需留在此地,助王爷稳定人心,清查内奸,应对变故。你的‘眼睛’……比任何人都亮。”
明薇心中一凛,顿时明白了青木先生的深意。潼关新下,鱼龙混杂,朝廷细作定然不少。她的感知能力,正是清查内奸、防患未然的最佳利器!相比之下,出使联络,反而不是最紧迫的。
“薇儿明白了。”明薇恭敬应道。
“至于世子,”青木先生对萧煜道,“当随王爷坐镇中军,历练军政,安抚降卒,树立威望。未来之路,坎坷漫长,需早做准备。”
萧煜用力点头:“煜儿谨记先生教诲!”
计议已定,青木先生不再耽搁,当日便带着萧策的亲笔信和信物,飘然离去,前往陇右。而明薇则留在潼关,开始暗中运用灵识,感知关内异常的气息波动,协助萧策整肃内部,甄别奸细。
果然,不出青木先生所料!在明薇的暗中指点和萧策的雷厉风行下,短短数日,便在降卒和新附官员中,揪出了数名朝廷安插的细作,甚至还包括一名试图在饮水中下毒的厨子!避免了数起可能的叛乱和暗杀!
潼关内部,为之一肃!萧策对明薇更是倚重。
然而,外面的风雨,却更加猛烈了。
朝廷二十万大军,在摄政王苏文的严令下,开始对潼关发动试探性进攻。虽然凭借天险,靖北军一次次击退了敌军,但兵力悬殊,压力巨大。更糟糕的是,关中地区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豪强,见朝廷势大,开始动摇,甚至暗中与朝廷勾结,断绝了对潼关的粮草供应!
雪上加霜的是,京城传来噩耗:因潼关失守,苏文李太后震怒,竟将关押在天牢中的数十名明氏远支族人,以及数名为萧策说话的清流大臣,全部公开处决,悬首示众!并公告天下,凡有依附萧策者,皆以此为例!
消息传至潼关,明薇当场吐血昏厥!萧策暴怒,旧伤复发,卧床不起!军中士气再次跌入谷底!
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刚刚看到一丝希望的靖难之师,再次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暗流,从未停止汹涌。而真正的考验,似乎才刚刚开始。少女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