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在李默一番慷慨陈词之下,早已热血上涌,眼中满是决绝与豪情。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声喝道:“王承恩,拟旨!朕决意亲征,内阁首辅李默、工部尚书薄钰随朕一同出征,次辅史可法及六部其余尚书留守南京,务必稳固后方。”
王承恩赶忙应了一声“遵旨”,便匆匆去拟旨。
不多时,圣旨便传至内阁。
史可法看到李默的票拟,心中虽有不满,但也明白此事已成定局,木已成舟,多说无益,只能暗暗叹息,不再多言。
刑部尚书郑三俊看到圣旨,脸色瞬间变得极为凝重。
亲征一事风险巨大,皇帝万金之躯,稍有差池便是亡国之祸。
但圣意已决,他也不敢公然反对,只是眉头紧紧皱起,手不自觉地捋着胡须,心中暗自忧虑。
思忖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道:“这亲征之事,关乎陛下安危与国家存亡,但愿一切顺遂啊。”
言语之中,满是无奈与担忧。
吏部尚书程注同样神色忧虑,微微摇头道:“陛下亲征,固然能鼓舞士气,但其中变数太多。朝中不可一日无主,虽有史次辅等留守,可诸多事务仍让人放心不下。只盼此次亲征能旗开得胜,不负陛下一番雄心。”
话语间,透着深深的不安。
与此同时,为了震慑福建的郑芝龙,军部张煌言果断下达命令,调遣秦翼明率领两万忠勇军山地部队,从广西出发,一路疾行,进入广东碣石卫和白鸽寨驻防。
奉天殿内,崇祯高坐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站列整齐的内阁、六部九卿等重臣。
殿中弥漫着一股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息。
军部张煌言率先出列,神色严肃地禀报道:“陛下,据可靠侦察消息,多尔衮亲率20万大军南下。
其中,满清八旗三万,蒙古八旗三万,汗八旗四万,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亦有一万五千人,且携火炮上百门。敌军来势汹汹,不容小觑。”
话音刚落,财政部季礼赶忙上前,微微躬身说道:“陛下,粮饷方面,臣可向陛下保证,目前储备完全能够支持此次大战。而且,江南各省商人听闻满清南下,皆义愤填膺,纷纷踊跃捐款捐物,全力支持朝廷对满清鞑子作战。”
崇祯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之色。
然而,工部尚书薄钰却面露难色,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实在惭愧。目前工部的状况,还无法满足全军换装汉阳造和手榴弹,弹药储备也略显不足。
库房里的明国二七七火炮仅有二十门,炮弹更是只有五百发;新式火器连发火铳也不过十五挺,子弹一万多发。”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不过,刀剑盔甲和弓弩箭簇的储备倒是充足,能够满足其他部队的需求。”
崇祯听闻,眉头瞬间紧锁,他紧紧握着龙椅的扶手,陷入沉思。
这时,李默出列,从容说道:“陛下无需过于忧虑。虽火器装备有限,但我们可合理调配。南京的忠勇军,除已装备火器的,其余皆装备刀剑盔甲和弓弩,将汉阳造优先装备给方安国部队,让其发挥最大战力。
至于火炮和连发火铳,跟随主力部队,关键时刻定能发挥奇效。
另外,河南的第二军团林深部三万忠勇军可是全员换装火器,我军将士一心抗敌,士气高昂,凭借现有装备,也能能击败多尔衮。”
崇祯抬起头,目光中重新燃起希望,缓缓说道:“李默所言极是。传令下去,按李爱卿所言调配装备,做好战前准备!”
次日清晨,天色未明,南京城便笼罩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氛围之中。
崇祯身着庄重的祭祀礼服,神色凝重,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前往天地坛、太庙、社稷坛举行祭祀仪式。
在天地坛,香烟袅袅,崇祯虔诚地跪地叩拜,向天地神明倾诉亲征的决心与期望。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天地在上,今满清多尔衮犯我疆土,生灵涂炭。朕身为大明天子,愿亲率大军,抵御外敌,祈愿天地护佑,佑我大明旗开得胜,早日恢复山河。”
随后,他又来到太庙,面对列祖列宗的牌位,涕泪横流,沉痛说道:“祖宗庇佑,不肖子孙崇祯,为保大明基业,今决意亲征。愿祖宗在天之灵,指引朕之征程,让朕能重振大明雄风,不辱祖宗使命。”
最后,在社稷坛,崇祯庄重地行礼,祈祷社稷安宁,国富民强,此次亲征能顺遂成功。
时光匆匆,转眼到了第四天。南京城外,军旗猎猎,数十万大军整齐列阵,刀枪闪耀,气势如虹。
崇祯一身戎装,英姿飒爽地站在高台之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台下的将士们。台下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眼中透着对战争的无畏与对胜利的渴望。
崇祯缓缓举起双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后大声说道:“将士们!今日,朕站在这里,与你们一同出征!多尔衮,这满清贼寇,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妄图侵占我大明江山,屠戮我百姓,此等恶行,天理难容!”
他的声音激昂澎湃,如同洪钟般在旷野中回荡:“想我大明,曾经何等辉煌,太祖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成祖皇帝五征漠北,威震四方。
而如今,这满清鞑子竟欺我大明至此!但朕告诉你们,我大明的将士,从不会畏惧!我们有热血,有勇气,更有保卫家国的决心!”
将士们听闻,纷纷振臂高呼:“保卫家国!保卫家国!”
声音响彻云霄,震撼天地。
崇祯神色激昂,继续说道:“我们要让多尔衮知道,大明的土地,一寸都不能丢!我们要一路北上,打回北京去!
那里,是我大明的都城,是我列祖列宗定下的基业所在!我们要夺回北京,让大明的旗帜,再次在紫禁城上空高高飘扬!”
“打回北京去!打回北京去!”
将士们的呼喊声愈发响亮,士气被彻底点燃,整个南京城外,仿佛都被这股激昂的气势所燃烧。
崇祯望着士气高昂的将士们,脸上露出坚定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