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策满脸笑意,恭敬地伸手做请:“李大人、薄大人,里边请。”
他引领着李默和薄钰踏入省政府。如今的省政府,前身便是曾经的布政使司,自李默推行改革,将河南、陕西设为试点区后,这里便焕然一新,有了如今的称谓与格局。
三人走进陈献策的办公室,室内布置简洁大方,一张宽大的办公桌摆放整齐,墙上挂着河南地区的地图。
待众人落座,陈献策正了正神色,开始向李默汇报这五个月的工作。
“首辅,自接任以来,我先是接手了忠勇军第一军团张煌军长的工作。张军长自打下开封后,便全心投入到恢复当地民生的工作中,实在令人钦佩。”
陈献策言语中满是敬意,他继续说道,“张军长一力组织百姓修补城墙,那时的开封城墙在战火后破败不堪,摇摇欲坠,如今能恢复到这般坚固,张军长功不可没。同时,他还积极发放粮食,让百姓们不至于挨饿受冻,稳定了人心。”
李默微微点头,目光专注地听着,对张煌的举措表示认可。
“不仅如此,张军长深知摊丁入亩政策对百姓的重要性,便贴出告示,四处发放传单,大力宣传朝廷的这一利民政策。
为了确保政策能顺利推行,他还特意派出军官,带领本地的举人秀才,不辞辛劳地丈量土地。”陈献策回忆着当时的情景,感慨道。
“当我带领心腹官员来到开封时,土地丈量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半。
张军长毫无保留,将后续工作详细交接给我,甚至连工作人员都一并留给了我。这可帮了我大忙,让我省去了不少重新部署的精力。
对此,我实在是感激不尽。”陈献策说着,眼中流露出真诚的感激之情。
李默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张煌和你都做得很好。这民生工作,便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推进。
如今看来,开封的局面已然打开,后续更要乘胜追击,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陈献策连忙点头:“请首辅放心,下官定不负所托。”
薄钰也在一旁补充道:“民生稳固,河南方能长治久安,后续工作还需细致谋划。”
陈献策认真倾听,将两人的话铭记于心。
李默听闻陈献策讲述完工作交接事宜,对张煌的工作成效颇为满意,不禁好奇打听起张煌的去向:“献策,如此得力之人,此次前来竟未见到他,不知张煌现在何处?”
陈献策赶忙回应道:“李大人,张煌本来是要与我一同在此迎接您的。
只是第一军团军团长宋铁和指导员林深,在得知您巡视河南且已抵达开封后,也急忙赶来开封面见您。
张煌便留在军营等候他们,想着之后一同前来拜见大人您。”
李默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看来大家对此次巡视都颇为重视。宋铁和林深也特意赶来,想必是有要事相商。张煌这安排倒也妥当,既顾全大局,又不失礼节。”
李默脑海中浮现出宋铁和林深的身影。宋铁和林深皆是他麾下忠勇军的得力干将。
尤其是在洛阳之时,自己指挥忠勇军第一军,在城外与多铎率领攻打潼关的清军展开激战。
宋铁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指挥得当;林深在南阳负责后勤,助力大军全歼清军,此二人皆立下赫赫战功。
思索片刻,李默猜测道:“宋铁一向沉稳,此次如此急切地赶来见我,怕是清军那边有所行动。”
陈献策听闻,神色也不禁凝重起来,点头说道:“大人所言极是,宋军团长行事谨慎,若非有紧急军情,想必不会如此匆忙赶来。”
薄钰在一旁接口道:“是啊,第一军团向来行事稳重,此次诸位将领齐聚,正好可共同商讨河南的军事与民生协同发展之策。”
李默神色严肃,目光坚定地说:“待他们前来,便知究竟。咱们要未雨绸缪,绝不能让清军有机可乘。”
陈献策附和:“薄大人所言极是,有诸位将领齐心协力,河南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相信他们很快便会到来,大人稍作休憩,便能与他们相见。”
三人一时陷入沉默,各自思索着应对之策,办公室内气氛略显凝重,静待宋铁等人到来。
不多时,便听到门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紧接着,宋铁、林深和张煌三人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了陈献策的办公室。
三人一身戎装,身姿挺拔,见到李默,立刻齐刷刷地行礼,声音洪亮:“拜见大都督!”
李默面带微笑,起身迎了上去,亲切地说道:“都别这么拘谨,快起来。咱们也有段日子没见了,近来可好?”
一番寒暄过后,众人纷纷落座。
宋铁正了正神色,率先开口向李默做工作汇报:“大都督,如今忠勇军第一军团已达满编五万兵力。其中,骑兵师有八千人,且皆配备双骑,机动性极强。
军团下设三个作战单位,每个单位一万人,各配一个炮兵团。每个炮兵团拥有明国277火炮十门、红夷大炮十门,另有其他火炮三十门,火力相当可观。
此外,军团直属部队有一万两千人,负责各项特殊任务及应急支援。”
李默微微点头,对军团的兵力部署和装备情况表示满意,他深知,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宋铁接着面色一沉,汇报起清军动向:“大都督,近来由于神州商会的走私活动,极大地影响了清军占领区的税收,致使其财政状况愈发紧张。
为了弥补亏空,多尔衮对统治区内的百姓盘剥更加严重,这引发了多起反抗运动。如今,从山西、北直隶等地逃难过来的百姓日益增多。”
李默神色凝重,深知百姓的苦难,也明白这局势背后隐藏的复杂因素。
“另外,”宋铁继续说道,“多尔衮已得到荷兰提供的第一批五十门火炮和三十门佛郎机,还专门聘请荷兰教官训练炮兵。
不仅如此,清军自身制造的红夷大炮数量也不低于三十门。他们正在积极扩充军备,增强实力,对我们来说,这是个不容忽视的威胁。”
李默听着宋铁的汇报,神色虽凝重,但心中对于荷兰火炮却并未太过担忧。
毕竟作为穿越者,他深知这个时代荷兰的火炮技术虽有优势,却也并非不可逾越。
相较于自己带来的现代军事理念与明国已逐步发展的军工技术,荷兰火炮强不到哪里去,尚不足以对明军构成致命威胁。
当听到多尔衮把多铎缴获的汉阳造送到台湾荷兰人手中,委托其仿制时,李默嘴角不禁泛起一丝冷笑。
他清楚,仿制并非易事,从工艺到材料,再到整体的工业体系支撑,荷兰人即便拿到样品,想要大规模成功仿制汉阳造,也面临着重重困难。
更何况,明军也不会坐以待毙,自己会加快军事技术的研发与革新,绝不让清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据上风。
李默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宋铁等人,说道:“清军此举虽有些麻烦,但不足为惧。咱们要加快自身军事建设,持续提升实力。既然他们想依靠外力仿制武器,那咱们就从源头上,让他们难以企及。”
宋铁、林深和张煌三人听后,皆重重地点头,眼神中满是对李默的信任与追随,准备听从他的调遣,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