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县林业局大院里的白玉兰早已褪去了春日的繁华,只剩下墨绿油亮的叶片在热浪中微微摇曳。林业工作站办公室里,气氛却比窗外的天气更加灼热。凌云坐在副站长的位置上已有数月,日常业务逐渐捋顺,与站里各位同事——站长李建明、老专家张工、李工以及年轻干部小刘——的磨合也日趋默契。他正逐渐适应从执行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然而,真正的淬炼,总是在风平浪静之时不期而至,考验一个人的成色。
眼下正值评估春季造林成果、谋划秋季造林计划的关键时期。凌云正与李建明站长、张工一同埋头审核着各乡镇报送上来的春季造林验收报告,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偶尔的讨论声构成了办公室的主旋律。小刘则在电脑前紧张地汇总着全县林木种苗质量抽检的初步数据,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
突然,办公室的门被“砰”地一声推开,局办公室的干事小陈一脸焦急地探进头来,额头上挂着细密的汗珠,语气急促:“李站长,凌站长,不好了!出大事了!”
办公室内的宁静瞬间被打破。李建明抬起头,眉头微蹙:“小陈,别慌,慢慢说,出什么事了?”
小陈喘了口气,连珠炮似的说道:“刚接到好几个乡镇林业站的紧急电话!青川乡、红山镇、枫林湾,还有好几个大型造林项目的承包方,都反映今年春季由县绿丰苗圃统一供应、定向发放的那批杉木和湿地松容器苗,栽植下去之后出现了大面积的缓苗失败现象!叶片普遍发黄、萎蔫,生长完全停滞,眼看就要成片枯死了!尤其是青川乡那边的高标准造林项目区,受灾面积估计有好几百亩!承包方情绪非常激动,一口咬定是苗木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扬言要我们局立刻给个明确说法,否则就要联合起来索赔,并向县里甚至市里反映情况!”
“什么?!绿丰苗圃的苗子出了问题?”李建明站长猛地从座位上站起身,脸色骤然变得无比凝重。县绿丰苗圃作为县林业局直接管辖的重点苗木生产基地,其供应苗木的质量素来是全县造林工程的基石,信誉卓着。如果真是苗圃出产的大批量苗木存在普遍性质量问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不仅意味着本年度数千亩的造林任务面临失败风险,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和补植成本,更将沉重打击基层林业站和广大造林主体对局里苗木供应体系的信任基础,极易引发连锁性的合同纠纷和严峻的信访维稳问题。这简直是在动摇林业站工作的根本!
“消息核实过了吗?症状描述是否一致?具体涉及绿丰苗圃发出的哪几个批次?受灾范围到底有多广?”凌云立刻接过话头追问,他的心脏也猛地揪紧了。作为分管林木种苗质量管理的副站长,他比谁都清楚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敏感性。苗木质量是造林工作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
“几个乡镇和不同承包方反映的症状高度相似,都是栽植后迟迟不发芽或者新梢抽出即萎蔫,叶片失绿黄花,根部不见新根生长。具体涉及绿丰苗圃的哪些批次,他们还在统计核对提货单,但初步看,这批发出的杉木和湿地松容器苗总量很大,几乎占到了今年春季造林用苗量的三分之一!”小陈快速补充着他了解到的情况。
“李站,”一直沉默倾听的老专家张工此刻开口了,他推了推老花镜,面色沉静但语气严肃,“容器苗出现如此大面积的同期性问题,原因无外乎几个方向:一是基质土源头出了问题,比如重金属污染、盐分过高或者含有某些抑制性物质;二是繁殖材料(种子或穗条)本身携带了某种严重的土传病害或病毒;三是育苗期管理出现重大疏漏,比如肥害、药害、水分管理极度不当;第四,也不能完全排除运输途中或栽植环节的人为失误。但无论是哪种原因,都必须立刻深入苗圃生产基地和问题造林地块,进行双线并行、细致缜密的现场调查和技术分析,才能找到确凿证据,做出准确判断!”
李建明面色铁青,在办公室里快速踱了两步,内心的焦灼显而易见。就在这时,他办公桌上那部红色的内部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他立刻抓起电话:“喂,我是李建明……王局……是,是,情况我刚了解到……非常严重……好,好,我明白!请领导放心,我们立刻启动应急响应,不惜一切代价查明原因,控制事态!”
放下电话,李建明的脸色更加沉重,他看向办公室里的几人,语速极快地说道:“是王副局长。县主要领导已经知悉此事,并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我们立即成立专班,彻查此事,妥善处置,既要保护好林业资源和造林主体利益,也要维护好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王局要求我立刻牵头总抓,他现在马上去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做专题汇报。这件事,必须立刻处理,刻不容缓!”
他的目光在凌云和张工、李工脸上扫过,迅速做出决断:“情况紧急,我们必须兵分两路!我立刻带两个人赶赴绿丰苗圃,封存所有生产档案、销售记录、库存苗木和基质原料,控制现场,进行内部生产流程溯源!这是源头调查的关键。”
紧接着,他的目光定格在凌云身上,语气无比郑重:“凌云!外部的现场技术勘查、原因初步分析、以及与乡镇、承包方的直接沟通,这项任务同样极其关键,甚至更加复杂和棘手!你作为分管站长,对苗木标准和技术规程最熟悉,现场协调能力和责任心都过硬。现在,我命令你,立刻带领李工(他对土壤学和栽培生理学最有研究)、小刘(负责数据记录、拍照和联络),组成外调技术专家组,以最快速度赶到问题最集中、最典型的青川乡项目区!你们的任务是:全面、细致、客观地勘查现场情况,采集土壤、苗木样本,详细询问记录栽植管护全过程,务必尽快拿出基于第一手事实和数据支撑的初步技术判断倾向!这是死命令,必须尽快给各方一个负责任的初步交代!”
凌云感到肩头仿佛瞬间压上了千斤重担。这不同于单一的技术难题,它涉及生产、质检、运输、栽植多个环节,关联多方责任,交织着技术、管理和可能的利益纠纷,处理起来必须万分谨慎,任何一句不当的判断都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
但他没有片刻犹豫,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一股“临危受命”的担当驱散了他内心的些许不安。他挺直脊背,目光炯炯,斩钉截铁地应道:“是!李站!保证完成任务!李工,麻烦您立刻准备土壤采样盒、样本袋、标签、相机、放大镜,还有相关的工具书!小刘,你马上联系司机班紧急备车,同时通知青川乡林业站站长、项目承包方负责人和技术员,请他们在最严重的地块现场等候我们,并准备好相关的合同、苗木接收凭证和栽植记录!”
指令清晰明确,行动雷厉风行。整个办公室瞬间高效运转起来。片刻之后,凌云带着经验丰富的李工和干练的小刘,拎着沉重的勘查设备,顶着午后最毒辣的日头,乘车向着几十公里外的青川乡疾驰而去。
越野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前行。车内,凌云一边通过手机与青川乡林业站站长保持沟通,进一步了解受灾的详细分布、症状的最新变化以及承包方的最新情绪,一边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各种可能性。
“李工,”凌云转过头,神情严肃地请教,“根据目前电话里描述的,集中表现为栽植后根系不发育、地上部分萎蔫黄花,您初步判断,哪种可能性更大一些?”
李工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凌云,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不过,如果是基质土本身存在严重问题,或者繁殖材料带病,通常会在苗圃育苗期间就有所显现,不太可能等到出圃栽植后才如此集中爆发。肥害、药害往往会在叶片或茎干上留下特定的灼烧斑或畸形症状。而如果是运输途中长时间高温闷压,或者栽植时操作极度不规范,比如窝根、栽植过深,通常会表现出更明显的局部特征和人为痕迹。我们需要到现场,亲眼看到,亲手挖开,仔细检查才能有方向。”
“您分析得对。”凌云点头赞同,“特别是要重点询问他们栽植前后的天气情况、浇水频率和方式、是否使用了生根粉或其他药剂等信息。小刘,这些都记下来,到了现场要逐一核实。”
到达青川乡项目区时,已是下午三点多。几位面色焦急的承包方负责人和乡镇林业站站长早已等在路边,一看到林业局的车,立刻围了上来,情绪激动。
“领导!你们可算来了!你们看看!这满山的苗子,栽下去两个月了,都快死光了!我们投入了几十万啊!这绝对是苗子不行!你们绿丰苗圃必须给我们一个说法!”
“就是!当初可是相信局里的苗子质量才有这么大投入的!现在怎么办?损失谁承担?”
七嘴八舌的质问和抱怨扑面而来。
凌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他没有急于辩解或承诺,而是提高声音,沉稳地说道:“各位老板,各位同志,大家先别急!我们是县林业局派来的技术调查组,就是来帮大家查明原因、解决问题的!请相信我们,一定会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进行调查。现在,请先带我们去看看不同地块、不同坡向的苗木具体情况,越是情况严重的地方越要去看。只有查清了真正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挽回损失,对不对?”
他诚恳而坚定的态度,像一阵凉风,稍稍平息了现场的燥热和激动情绪。在承包方和乡镇人员的带领下,凌云、李工、小刘深入造林地。
山地崎岖,烈日炎炎。他们不顾辛苦,随机选取了多个点位,包括阳坡、阴坡、山脊、洼地等不同立地条件。李工亲自操起铁锹,小心翼翼地一株一株挖开那些病恹恹的苗木,仔细检查容器苗根坨的状态:根系是否长出坨体?根尖颜色如何?根系数量如何?基质土是过湿还是过干?有无异味?他像一位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仔细诊断着。
凌云则在一旁仔细观察地上部分的症状,叶片黄化的程度、是否伴有斑点、新梢是否干枯,并不断询问着栽植时间、栽后天气(得知栽后曾遭遇连续一周的阴雨天气)、浇水次数和水量(承包方坦言为了“保活”,普遍加大了浇水频率,尤其是担心洼地缺水)、是否使用肥料或药剂等每一个细节。小刘则忙着拍照、GpS定位、记录各项数据和询问到的信息。
汗水湿透了每个人的衣衫。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详细勘查和对比,李工的表情越来越专注,他指着几处挖开的苗木根部,对凌云说:“凌云,你看,这些苗子,大部分根系都没有明显伸出原来的容器坨,根尖稍微有些发褐,但并非腐烂性病害典型的湿腐状。基质土捏起来手感潮润,但并无积水感,也无明显化学药剂异味。更关键的是,”他指着不同地块,“同一批苗,在排水不良的阴坡洼地,病情明显比排水良好的阳坡和山脊地段要严重得多得多。”
凌云蹲下身,仔细对比着李工的发现,脑中飞速整合着所有信息:连续阴雨、承包方承认的过量浇水、洼地病情更重、根系无显着病征但发育受阻……
就在这时,一直沉思的李工抬起头,目光笃定地看着凌云,说出了他的专业判断:“凌云,根据我的经验,综合这些现场迹象,我个人初步倾向于——导致这次大面积缓苗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可能不是苗木本身的质量问题,更大概率是栽植后养护管理不当,特别是在遭遇连续阴雨天气的情况下,仍然盲目过量、频繁浇水,尤其是低洼地带排水不畅,导致土壤湿度过饱和,孔隙中的氧气被排挤,苗木根系长期处于缺氧环境,无法进行正常呼吸作用和吸收功能,从而引发了严重的‘沤根’(或称渍涝烂根)生理性障害!当然,”他谨慎地补充道,“最终的确诊,还需要我们将这些土壤和苗木样本带回局里的检测中心,进行更精确的水分、养分、含氧量以及病原物检测分析,同时与苗圃那边李站长他们溯源调查的生产记录进行交叉比对,才能得出百分之百准确的结论。”
凌云心中豁然开朗,李工的分析有理有据,切中要害。他立刻意识到,这个判断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处理方向和责任认定。他当机立断:“李工,您的分析非常专业,切中要害!小刘,立刻将李工的初步判断和现场勘查的主要依据详细记录下来。我这就向李站长和王副局长电话汇报我们的初步勘查结论和应急建议!”
他走到稍远处,拨通了电话,条理清晰地向两位领导汇报了现场情况、李工的专业判断以及基于此的应急建议:“……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建议:1. 立即指导所有相关承包方,立即停止一切不必要的灌溉,尤其要对积水洼地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壤湿度,改善根系透气性;2. 对尚有绿色组织、有望恢复的苗木,可尝试小心疏松表层板结的土壤,并辅以喷施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缓解胁迫,促进根系再生;3. 我们采集的样本立刻专人专车送检;4. 请苗圃那边重点核查这批苗木出圃前基质湿度控制记录、检疫证明;5. 请局里统一口径,指导各乡镇做好与承包方的沟通解释工作,强调科学养护的重要性,避免矛盾激化,等待最终检测结果。”
电话那头的李建明和王副局长听了这份基于扎实调查和专业分析的汇报,焦虑的心情缓解了大半,立即指示按此方案先行开展应急救护,并加快内部调查和样本检测进度。
挂了电话,凌云又转身,耐心地向依旧焦灼的承包方负责人和乡镇同志解释了李工的初步判断和临时采取的救护措施。他没有武断下结论,而是强调这是基于现场迹象的“初步倾向”,最终结果需等待检测报告,但当前的救护措施是基于科学原理,对苗木恢复有益无害。他的坦诚、尊重和专业,再次有效稳定了对方的情绪,赢得了他们的配合。
后续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和苗圃内部的详细调查记录,完美地印证了李工的初步判断:绿丰苗圃该批苗木出圃时根系健康状况和检疫手续均符合标准,但基质湿度控制在上限;承包方栽植后遭遇连续阴雨,又普遍存在过度浇水行为,尤其是洼地排水不畅,土壤环境严重缺氧,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沤根现象。
由于现场判断准确、应急措施得当、沟通解释到位,一场可能演变为重大质量事故和纠纷的危机得以成功化解。大部分受害苗木通过及时排水、松土等措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损失降到了最低,补植方案也得以科学制定。
在这场围绕苗木质量的无声“烈火”中,凌云展现出的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技术能力,而是作为一名组织者、协调者和决策者,在巨大压力下快速响应、有效组织专业力量(充分依靠李工的专业判断)、综合研判信息、果断采取应急措施、并有效进行外部沟通的全面领导能力。他像一块真正的“真金”,在突发危机的淬炼中,变得更加成熟、沉稳,熠熠生辉,赢得了上下的广泛认可,也为她下一步承担更重的责任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