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青龙山镇,空气中还带着几分料峭寒意,园区里新栽的香樟树却已顽强地抽出嫩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投产车间的机器轰鸣声昼夜不息,仿佛在宣告这片土地焕发的新生。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的表象之下,一场更加隐秘而复杂的较量,正如同地底暗流般悄然涌动。
这场较量的焦点,不偏不倚地落在了园区二期规划中那块约五十亩的预留发展用地上。这块地位置极佳,紧邻主干道,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早已铺设到位,堪称园区内的黄金地块。消息不胫而走,立刻成为了各方势力眼中的香饽饽。
主管经济的副镇长黄明,这些天仿佛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办公室电话响个不停,手机更是从早震到晚。他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无奈,连带着镇长凌云的办公室也难得清静,时常有县里各部门领导来访,话题总会不经意地绕到那块地上。
这天下午,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小会议室的桌面上投下明暗相间的条纹。凌云正与黄明、规划所长陈明远进行着闭门讨论。桌上铺满了各种设计图纸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墨和咖啡混合的气息。
凌镇长,黄镇长,陈明远用笔尖精准地点着摊开的规划图,从产业衔接和土地效能最大化角度考量,这片地块最适宜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配套的冷链物流项目。这不仅能与一期已经投产的青野农科智能温室、绿色食品加工区形成完美闭环,还能极大提升我们本地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黄明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将一份记录着密密麻麻来电信息的笔记本推到桌子中央,苦笑道:陈所长的规划思路很清晰,产业逻辑也完全正确。但现实是,找上门来的企业,十个有八个都想搞房地产或者那些短平快、高耗能的项目。光是今天上午,我就接到三个说情电话,来自县里不同部门的领导,话都说得很客气,但那个意思……他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在场的人都明白那背后的分量。
就在这时,凌云放在桌面上的手机屏幕无声地亮起,震动了一下。他瞥了一眼来电显示,眼神微凝,随即对黄明和陈明远做了个手势,语气平稳地说:我接个电话,你们先继续讨论细节。说完,他拿起手机,快步走出会议室。
来到走廊尽头的窗边,这里相对僻静,视野开阔,可以确保谈话不被意外打扰,凌云接通了电话。
说话方便?电话那头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但熟悉之极的凌云,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那比平时多了几分的凝重。
正在开会研究二期用地的事。凌云言简意赅。
工作上按章办事,这是根本,任谁都挑不出错。电话那头顿了顿,声音明显地压低了些,语速也放慢了,外面有些风声,关于那个最近很活跃的鼎坤建材,你多留个心眼。那个老板王大坤,能量不小,听说在县里和某些领导走得特别近,称兄道弟的。他们在其他地方运作项目,手法……不太干净,遗留问题不少。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某些领导走得特别近这几个词,已经足够传递出关键信息。凌云立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普通的招商引资,其背后牵扯的势力网可能超出他的预估。
明白了。凌云的回答简短而有力,我们会严格把关,确保程序合规。
记住,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告诫,规矩要立得稳,程序要走得严,每一步都要留下痕迹,经得起翻查。千万别授人以柄,特别是……经济和生活作风上的柄,要格外干净。
这通简短却信息量巨大的通话很快结束。凌云没有立刻返回会议室,而是在窗边停留了片刻,望着楼下园区里来往的车辆和人员,深深吸了一口气,将翻涌的思绪平复下去,脸上恢复了惯有的冷静与沉稳。
他回到会议室,重新坐下,神色如常,仿佛只是接了个普通的工作电话。但久在官场的黄明和心思缜密的陈明远,都敏锐地察觉到气氛的微妙变化——凌云的眼神比刚才更加锐利,坐姿也更挺直了些。
继续吧。凌云开口,声音平稳,刚才我们讨论到,要确保引入企业的质量。他沉吟片刻,用极其谨慎的措辞说道,我这边刚得到一个需要核实的信息。关于那个鼎坤建材,可能比我们表面看到的要复杂。听说他们在其他县区有一些不太好的记录,具体是环保还是其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查证。
他没有透露任何消息来源,甚至没有使用肯定的语气,但在场的都是明白人。黄明与陈明远迅速交换了一个凝重且心照不宣的眼神。他们都清楚,能让凌云如此隐晦地提出需要核实的信息,其背后的意味绝非寻常。
如果存在这种情况,那我们的招商方案就必须更加严谨,审查程序也要更加严格。陈明远立即接话,语气坚定。
黄明也正色道:我完全同意。我建议,立即启动对所有重点意向企业,特别是鼎坤建材的更严格背景审查程序,不仅要看它的资金实力和投资计划,还要深挖它过往项目的真实运营情况、环保记录、劳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法律纠纷。同时,我们的准入门槛,尤其是环保和技术标准,有必要再提高一个等级,评审流程也要设计得更加透明、更具刚性。
压力很快以另一种更具体的方式降临。傍晚时分,镇党委书记李国华踱着方步来到凌云办公室,他手里习惯性地把玩着一串光泽温润的檀木手串,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
凌云,还没下班?要注意劳逸结合啊。李国华的声音带着长辈式的关切,如同闲话家常,刚才和县里刘副书记汇报我们镇近期的党建工作,刘书记对我们园区的发展非常关心,特意问起二期用地的招商进展,还提到了鼎坤建材这个项目,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啊。他说话时,特意加重了和这两个词的语气。
凌云起身给他泡了杯热茶,不动声色地回应:刘书记日理万机,还这么关心我们基层的具体项目,真是令人感动。
领导嘛,总是胸怀全局,关注那些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大项目、大投资。李国华接过茶杯,吹了吹浮沫,语气轻松,但话语里的分量却不轻,刘书记的意思是,像这样有实力、有背景的企业,是各地争抢的香饽饽。我们青龙山要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和灵活性,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必要的时候,可以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嘛。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有时候,过于拘泥小节,反而会错失机遇,影响大局啊。
书记说得对,发展确实是硬道理,机遇也稍纵即逝。凌云顺着他的话,话锋却随即不着痕迹地一转,所以,我们更要确保引入的企业是高质量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不能为了短期的税收和就业数字,引入高污染、高能耗或者存在其他隐患的企业,那样会毁了园区长远发展的根基,也辜负了上级领导和全镇百姓的期望。这个责任,你我都担待不起。
李国华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摆弄手串的动作也停了下来,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责任当然要负,但我们更要讲政治,顾大局。刘书记的指示,代表了县委对我们工作的期望和指导,我们还是要认真领会、坚决执行的。他站起身,走到门口,又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回头补充道,对了,过几天县里要召开一个关于新时代干部担当作为的座谈会,刘书记亲自主持,点名要求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参加。这是个很好的学习和汇报工作的机会,你我都要好好准备一下。
这话里的意味,已然相当明显。这既是提醒,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
在接下来的镇党委会上,李国华虽然没有直接点名鼎坤建材项目,但在讨论其他议题时,多次看似不经意地强调要善于领会上级意图不能闭门造车,要有大局观和战略眼光招商引资要有突破性的思维和举措。每当他说这些话时,某些党委委员的目光,便会若有若无地飘向凌云,会议室里的气氛也变得微妙而紧张。
面对这种来自内部的无形压力,凌云与黄明等人加快了工作节奏,也更加注重策略。招商方案被进一步完善,每一项准入标准后面都附上了详尽的政策依据、专家论证和数据分析;评审流程设计得环环相扣,引入了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独立评估,并增加了群众代表评议和监督环节,力求在程序和实体上都做到无懈可击,让人难以从规则层面找到攻击的借口。
鼎坤建材的老板王大坤终于亲自出马,带着两名精明干练的助理,不请自来地出现在凌云办公室。他约莫五十岁上下,身材微胖,满面红光,一身名牌西装,手腕上那块价值不菲的名表在灯光下有些晃眼。
凌镇长,久仰大名,年轻有为啊!王大坤声音洪亮,握手时力道很足,带着一种长期居于人上的自信,鼎坤走到哪里,都是给当地带来真金白银的税收和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的。听说你们青龙山园区规矩多,门槛高?哈哈,没关系,我们公司最守规矩,也最不怕竞争!他笑着,眼神里却带着一种审视和不易察觉的傲慢,仿佛在打量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
凌云保持着礼貌而疏离的微笑,示意他们坐下:王总言重了。青龙山园区欢迎所有守规矩、有实力、符合我们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我们的标准是对事不对人,旨在筛选出最适合的合作伙伴,共同长远发展,还请理解。
理解,当然理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王大坤大手一挥,显得很是豁达,随即话锋一转,不过凌镇长,你也知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我在其他地方投资,当地的领导那都是把我们当成财神爷,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有什么困难,你尽管开口,在县里、甚至在市里,我王大坤经营这么多年,还是能说得上几句话,帮得上一些忙的。这话看似热情坦诚,实则绵里藏针,既展示了肌肉,也带着隐约的施压。
送走这位不速之客,凌云站在窗前,看着楼下那辆崭新的黑色豪华轿车缓缓驶离镇政府大院,心情复杂。他知道,与王大坤乃至其背后势力的正面碰撞,恐怕难以避免。
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发生在一次看似寻常的县长调研中。李建县长没有提前打招呼,轻车简从,直接驱车到了园区二期地块进行实地察看。他在那块空地上站了许久,又绕着周边走了一圈,询问了一些细节问题,随后才来到凌云的办公室。
凌云,二期这块地,现在可是个风口浪尖啊。李建看着墙上那幅巨大的园区总体规划图,语气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
县长,这是我们已经初步形成的招商方案细则,以及几家重点意向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我们做的初步评估报告,里面也包括了对鼎坤建材的详细分析。凌云将一沓装订整齐、内容详实的材料双手递了过去。
李建接过材料,坐在沙发上,看得非常仔细,偶尔会就某个具体的数据、某项标准的设定依据或者某个企业的疑点,询问一两句。他的问题都切中要害,显示出对经济工作和园区发展的深入了解。看完后,他将材料轻轻放在茶几上,手指在封面上的青龙山绿色产业园区字样上点了点,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嗯,工作做得很细,很扎实,依据也很充分。园区的发展,方向和标准确实不能乱,一旦开口子,后面就难收拾了。
他站起身,准备离开,走到办公室门口时,脚步顿了一下,像是随口一提,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坚持原则是好事,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一个班子的团结,一支队伍的稳定,对于推动工作、应对复杂局面,同样很重要。有些会议,该参加的要积极参加,该发言的也要适时发言,既要干得好,也要说得好,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你们的工作嘛。
县长这番话,如同一阵微风,暂时吹散了部分笼罩在凌云心头的迷雾,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和底气;但同时也暗示着,水面之下的暗流可能比他想象的更深、更复杂,他需要更加审慎地平衡各方关系。
最终,在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评审程序和无可辩驳的客观数据面前,鼎坤建材因多项核心硬指标无法达到园区设定的高标准而黯然出局。消息正式传出的那个下午,李国华书记办公室的门紧闭了许久,偶尔有压抑的说话声从门缝里传出。当第二天召开的党委扩大会上,李国华虽然没有直接点名批评任何人,但在总结发言时,语气显得格外沉痛,甚至带着几分失望:
同志们呐!我们有些同志,业务能力是强的,工作也是辛苦的,这一点我要肯定。但是……他拉长了语调,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后在凌云脸上停留了片刻,有时候是不是太过于专注具体的技术细节和业务流程,缺乏了一点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大局观?招商引资是我们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但更要懂得领会精神,把握方向!否则,能力越强,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就越远,给工作造成的损失和被动就越大!我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反思一下这个问题!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或担忧或审视,都聚焦在面色平静的凌云身上。他仿佛完全没有感受到那无形的压力,只是平静地坐着,专注地看着摊开在面前的笔记本,手中的笔偶尔记录着什么,仿佛李国华那番意有所指的讲话,与自己毫无关系。
这场没有硝烟、却处处惊心的较量,表面上似乎以凌云的坚持和程序的胜利而暂告段落。但所有置身其中的人都清楚,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甚至可能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一段序曲。李国华书记,以及其背后若隐若现的刘志刚副书记那条线上的不满和阻力,已经实实在在地积累下来。而县委书记王宏伟和县长李建,虽然态度微妙地倾向于支持凌云坚守原则,但显然依旧在平静的水面下冷静地观察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远未到亲自下场的时候。更让人忧心的是,镇党委书记与镇长之间那道原本细微的裂痕,经过此番博弈,正在悄然扩大,变得清晰可见。
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每个人都隐约感觉到,那山雨欲来前的低气压,正沉甸甸地压在青龙山的上空,预示着更加激烈的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