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阳光洒在桐市的街道上,把爬满围墙的绿萝晒得发亮。我站在新落成的广场上,看着眼前的景象——曾经的断壁残垣早已被清理干净,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石板路,路边种满了绿萝,藤蔓顺着路灯杆往上爬,在顶端开出细碎的白花;广场中央立着一块纪念碑,上面贴着那张画满绿萝的硬纸板,老周的名字和那根铁棍的图案,在阳光下格外清晰。
“阿默哥!快来!学校要开学啦!”姚小桃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她穿着新做的蓝布裙子,手里拿着一本崭新的课本,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身后跟着小石头和一群背着书包的孩子。小石头手里还攥着老周留下的铁棍,不过现在它被打磨得光亮,系上了红绳,成了孩子们眼里的“守护棍”。
我跟着他们往学校走。新校舍是用之前的废弃厂房改建的,外墙爬满了绿萝,窗户上贴着孩子们画的太阳和花朵。姚丽丽正站在门口迎接学生,她穿着浅灰色的教师服,头发梳得整齐,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欢迎大家来到桐市第一小学!”她的声音响亮,孩子们的欢呼声立刻淹没了整条街。
教室里,李响带来的机械师正在调试新安装的电灯,之前的发电机被改进过,现在能稳定供电了。张姐提着一个布包走进来,里面装着新的文具,她把铅笔和本子分给每个孩子,笑着说:“要好好读书,以后建设更好的桐市。”
开学仪式很简单,却格外热闹。老陈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坐得笔直的孩子们,眼里满是欣慰:“以前,我们在黑暗里逃亡,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来;现在,我们有了学校,有了家,有了满街的绿萝。这一切,是无数人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永远守住这份和平。”
孩子们齐声回答:“我们记住了!”声音响亮,震得窗户上的绿萝叶片轻轻晃动。
中午,我们在广场上举办了聚餐。张姐煮了一大锅红烧肉,还有新收获的蔬菜,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得格外香。南城的反抗组织也派了人来,带来了新的种子和书籍,他们说:“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一起建设我们的城市。”
饭后,姚小桃拉着我去看她的“桐市新生图鉴”。画本里,每一页都画着桐市的变化——从废墟里的第一簇绿萝,到新校舍的建成,再到广场上的纪念碑,最后一页,她画了满街的绿萝,还有一群人站在广场上,每个人都笑着,角落里,老周的身影拿着铁棍,像是在守护着这一切。
“阿默哥,你看,我们做到了。”姚小桃指着画,眼里闪着泪光,“老周叔叔也看到了,对不对?”
“对,他看到了。”我摸了摸她的头,看向广场上的纪念碑。风轻轻吹过,绿萝的花香飘过来,带着阳光的味道。我知道,老周没有离开,那些为了和平牺牲的人都没有离开,他们化作了满街的绿萝,化作了广场上的阳光,化作了孩子们的笑声,永远守护着这座城市。
傍晚,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橙红色。孩子们在广场上放风筝,风筝上画着绿萝和太阳,飞得很高很高;大人们坐在路边的长椅上,聊着家常,规划着未来——有人说要开一家面包店,有人说要建一个医院,还有人说要把绿萝种到其他城市去。
我靠在纪念碑旁,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安稳。曾经,我们在黑暗里挣扎,抱着一丝希望前行;现在,我们在阳光下欢笑,用双手建设着未来。虽然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新的挑战,但我们不再害怕,因为我们有彼此,有绿萝的信念,有永恒的约定。
夜风轻轻吹过,绿萝的叶片轻轻晃动,像是在诉说着未完的故事。我知道,我们的故事还会继续,桐市的故事还会继续,而这满街的绿萝,会永远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新生与繁荣,见证着我们对和平的守护,对未来的期待。
在这绿萝满街的盛夏里,我们的约定,永远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