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养心殿,赵缨带着李丰衣在主峰上四处转悠,熟悉剑阁环境。
走着走着,便听到一阵整齐的呼喝声,以及清朗的吟诵声从一片开阔的练武场传来。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只见一位年约三十四五、神情一丝不苟的男子,正带领着一群年纪约在十二三到十六七岁之间的少年少女练习剑法。
随着他的吟诵,少年少女们动作整齐划一,剑锋所指,带着一股锐气。
那男子演示完一招,再次开口:“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少年少女们立刻照葫芦画瓢,收剑,转身,动作虽显稚嫩,却也有模有样。
李丰衣和赵缨就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他们练了小半刻钟。
直到那男子示意休息,赵缨才上前打了个招呼:“大师兄!”
那男子转过身,看到赵缨,点了点头,神情依旧严肃:“赵师妹。”
他的目光随即落在李丰衣身上,立刻将手中长剑剑尖朝下,抱拳行礼:“剑阁,恭瑜。”
李丰衣也连忙回礼:“李丰衣。”
他就是李丰衣!写《侠客行》的李师兄!
那群少年少女闻言,立刻围了过来,眼神中充满了兴奋和崇拜。
那个在厨房外哭泣的圆脸小师妹姜灵灵,脆生生地叫了一句:“李师兄好!”
其他孩子也七嘴八舌地跟着问好。
李丰衣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面孔,笑着——回礼。
双方交谈了一会儿,李丰衣和赵缨便告辞离开。
走远了些,李丰衣问道:“恭师兄每天都会如此耐心地指导师弟师妹们练剑吗?”
赵缨闻言,眼眸低垂,闪过一丝黯淡:
“也不是……只有这段时间,山顶一些灵草灵果恰好成熟,大家吃了,才有些气力支撑日常修炼。
平时……多是自行感悟,或者由几位师叔伯轮流简单指点一下。”
李丰衣默然。
他想起了自己修行之初,卫本堂就曾告诫过他,下三品的修炼,资源才是重中之重。
所谓“穷文富武”,能让身体吃饱、吃好,摄入足够的气血能量,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连养元筑基的门槛都迈不过去,更别提更高深的修炼了。
看剑阁这光景,竟是连这个最低限度的要求,都难以稳定保障了。
他不由得想起了太虚门,一个曾经辉煌的门派,在朝廷的持续打压下,最终只剩下四人苟延残喘。
眼前的剑阁,若再找不到出路,再过几十年,就会沦落到与太虚门同等的凄惨地步。
赵缨面色沮丧,低声道:“大师兄他……其实天赋很高的,对剑道的理解甚至超过了一些师叔。要不是留在阁中,以他的天资,早就成为五品高手了……”
突然,她猛地抬起头,一手指向苍穹:“我赵缨,在此立誓!将来一定要成就超凡之境!重振剑阁声威,让剑阁之名,再次响彻天下!”
她的誓言在山风间回荡,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
“二丫头,洗洗睡吧,晚上做梦就能超凡了……阿嚏!”
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只见胡正不知何时走了过来,身上裹着一件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旧袍子,鼻子通红,不停地打着喷嚏。
赵缨关切地问:“胡三叔,你这是怎么了?”
“唉,别提了。”胡正揉了揉鼻子,瓮声瓮气地说:
“昨天听了小兄弟的《侠客行》,心有所感,就在那山崖边多站了一会儿……谁知风太大,一不小心,感染风寒了。”
赵缨哭笑不得,连忙上前扶住他:“胡三叔你身子虚,赶紧回去躺着休息吧!”
“胡说!”胡正立刻反驳,“我怎么可能虚!我这是……这是修炼出了点岔子!你看我这就再去崖边站一会儿,以毒攻毒!”
说着就要往回走。
赵缨赶紧拉住他的衣袖,连推带劝:“好了好了,胡三叔,你不虚,一点都不虚!只是修炼出了点小问题。听我的,先回去好好养一养,才不会落下病根,影响日后的修行,对不对?”
胡正挣扎了一下,最终还是被赵缨推走了,一边走一边还嘟囔:“二丫头说得……好像也有点道理……那我这就回去躺会儿……”
看着胡正走远的背影,李丰衣低声问赵缨:“赵女侠,你这位胡三叔……真的没有修为在身吗?”
刚才胡正走到他们对面,以李丰衣如今的感知力,竟然没有察觉到他的气息和脚步声,这绝不是一个凡人能够做到的!
赵缨肯定地道:“当然没有!我从小在剑阁长大,胡三叔一直是这样的。他要是有修为,怎么可能瞒得过我的眼睛?”
李丰衣心中虽仍存疑虑,觉得赵缨这“眼睛”未必靠谱,但见她说得如此笃定,也不过多追问。
次日,两人再次前往剑冢。
墨规已将武器修复完毕,只是,这位固执的铸剑大师表示自己“只铸剑,不修刀”,便直接将李丰衣断刀熔了,重新铸成了一柄长剑。
同时,他还顺手给破晓剑打造了一个剑鞘,刚好能将那锈迹斑斑的剑身收纳起来。
接下来的七八天,剑阁内除了李国宝惊人的饭量让剑阁高层愁眉不展外,倒也并无其他大事发生。
李丰衣也趁着这段时光,静下心来修行。
武夫七品通经脉便是打通身体里面奇经八脉的过程。
人体奇经八脉中,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的穴位与十二正经的穴位是重合的,这大大减少了他需要重新疏通的穴位数量。
凭借扎实的根基和对气的控制能力,再加上耗费了半瓶六味健体丸,他颇为顺利地将冲脉的“运气”通道构建了起来。
而这期间,他也通过咫尺天书与外界保持着联系,了解了外面的风云变幻。
雅州城之事经过普贤教暗子的有意渲染和推波助澜,已在巴蜀各地传得沸沸扬扬。
朝廷与唐门勾结、以邪毒害民、意图牺牲万民成就超凡的恶行,激起了极大的民愤。
虽然官府以铁血手段镇压了几处规模较小的叛乱,但反抗的火焰并未熄灭,在压抑的民怨下越演越烈。
巴蜀就像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只差一个足够分量的契机,便能被彻底点燃!
而这个契机,很可能就落在即将出山的剑阁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