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枕略一思忖:“既然由我来定日子,那便不急于一时。”
“待我将宗庙立起之后,再行婚仪不迟。”
此番联姻,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招揽那些杞国遗民。
到时候,杞渊等人作为姻亲,是需要前来祭祀李枕这一支‘李氏’先祖的。
若连宗庙都未曾建立,祭祀无所依凭,这姻联的还有什么意义。
妲己对此自是了然,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他的安排。
次日,李枕便开始着手立庙事宜。
他亲自在规划中的府邸周边勘察,按照这个时代“左宗右社”的惯例,选定府邸左侧一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山头作为庙址。
此地背靠山峦,面朝南方,正合宗庙坐北朝南的规制。
选定地址后,他命人唤来了领地内的两位巫祝——巫莘与巫蒲。
这两人自春祭大典后,就已经熄了与这位邑尹争夺神意解释权的心思,此刻显得恭顺无比。
李枕登临山头,装模作样地仰观天象,又俯察地势,手指掐算,沉吟良久,方才开口道:
“观天象地气,此地山环水抱,藏风聚气,正是建立宗庙,供奉先祖之吉壤。”
“天意示下,三日之后,乃动土兴工之良辰吉日,尔等以为如何?”
巫莘与巫蒲闻言,哪里会有异议,连忙躬身应和:
“邑尹通晓天时,洞察玄机,所定吉日,必是上承天意,下顺地脉,我等谨遵邑尹之命!”
见二人毫无异议,李枕便示意巫莘取出随身携带的卜骨。
巫莘会意,取出一块打磨过的兽骨,取出工具,按照李枕所言,郑重其事地在其上刻下了几个古朴的文字:
“邑尹李枕:立李宗,吉。”
这便算是走了“占卜请示”的流程,有了“神意批准”的凭证,避免他人质疑。
定下地址与日期,李枕立刻开始调配人力。
他找来桑季,吩咐道:“府邸的建造暂且停下,所有人力先集中于宗庙工程。”
“另外,你派人去杞国遗民那边走一趟,就说我需借调些人手兴建宗庙,请他们襄助。”
很快,加上从杞国遗民那里借调来的部分青壮,凑足了一百余人。
同时,他也让巫莘和巫蒲开始准备动工祭祀所需的各类祭品。
具体的品类和规格,李枕并不熟悉,便全权交由两位巫祝按礼制操办,他只负责最终审定。
整个桐安邑,开始为建立‘李宗’之庙而忙碌起来。
三日的时间转瞬即至。
吉日清晨,选定的山头上已是人头攒动。
一百多名青壮劳力肃立待命。
巫莘、巫蒲身着庄重的祭服,率领着数名手持羽翮、准备跳祭舞的羽人静候在一旁。
各类祭品、酒醴,均已按礼制摆放整齐。
依照这个时代的礼制,如此重要的宗庙奠基仪式,通常需要有负责沟通神意的贞人、主持工程的工匠、主持献祭的祭司、本族代表以及作为主支认可象征的妲己到场。
然而,李枕并未邀请贞人,不是他请不来,是不想有人跟他在桐安邑争夺神意解释权。
桐安邑只有一个人拥有神意解释权,那就是他李枕。
族人代表也没有,因为他又没有族人。
因此,到场的重要人物,便只有他与盛装出席、代表有苏主支背书的妲己。
众人见到李枕与妲己联袂而至,纷纷躬身行礼,气氛庄严肃穆。
李枕面色沉静,抬手虚扶:“免礼。”
众人起身后,主持祭祀的巫莘上前一步,恭敬地询问道:“邑尹,吉时将至,祭仪是否可以开始?”
李枕微微颔首:“开始吧。”
巫莘得令,转身面向预设的祭坛,开始念诵起祭词:
“赫赫上天,昭昭祖灵!”
“今有苏氏旁支子嗣李枕,承天命,继祖德,于此吉壤,肇建李宗。”
“伏惟始祖庇佑,神只垂青,安此基业,固若磐石,福泽绵延,佑我子孙——”
祭词在空旷的山间回荡,带着一种原始的,与天地沟通的力量。
念诵完毕,便进入了关键的献祭环节。
只见几名助祭抬来了一只被缚住的犬牲,同时,另一名助祭则牵着一名看起来约莫七八岁的幼童走了过来,准备走向预先挖好的方坑。
李枕起初并未在意,以为这些人应该知道了他的喜好,所准备的祭品应该也都是一些寻常牲畜。
可当他看到那幼童也被引向土坑,不禁微微一愣。
“等等!”
李枕骤然出声,声音不大,却瞬间打破了祭祀的流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巫莘连忙小跑过来,躬身询问:“邑尹大人,有何指示?”
李枕抬手指了指那只不断呜咽的狗,以及那个茫然无措的幼童:
“这是何意?”
巫莘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邑尹会问这个,但他还是恭敬地解释道:“回邑尹,此乃古礼。”
“犬牲,取其忠勇,用以镇守庙基,驱邪避恶。”
“至于这童牲……”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在这个时代看来理所当然的虔诚:“童贞通灵,其性至纯。”
“以其血肉根基埋于宗庙之下,寓意我族于此地扎根稳固,血脉如这童贞般纯粹旺盛,世代传承,永不断绝。”
“此乃向上天与先祖表明我族立基之诚,祈求庇佑之切。”
作为邑尹,封邑内的百姓不必都祭祀李枕的祖宗,但需要参与李枕主持的公共祭祀。
他们可以自称“我族”,这是基于“依附关系”的身份认同,而非血缘上的宗族归属。
核心遵循这个时代的‘领主’和‘属民’的社会逻辑。
这个时代宗族与封邑管理深度绑定,百姓对领主祖宗的祭祀义务、对领主宗族的身份认同,有明确的边界。
必须参与的“公共祭祀”,以领主的祖宗为“封邑保护神”。
禁止参与的“私人祭祀”,如李枕的父亲什么的,百姓无权祭拜。
这既体现了领主的权威,又不会超出时代规则。
作为李枕封邑内的子民,巫莘自然得用‘我族’来表现出对李家宗庙的敬重。
巫莘的解释清晰明了,周围不少人都微微颔首,显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儿童是这个时代常用的重要建筑的奠基祭品,寓意着“扎根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