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枕闻言,目光这才落到禾顺手中捧着的那张皮毛上。
他伸手接过那张白狐皮,入手一片柔软滑腻。
毛色纯净无瑕,在阳光下更是流光溢彩,确是不可多得的上品。
李枕下意识地抚摸了两下,心中赞叹,却不由自主地瞥了一眼身旁的妲己,面露怪异之色。
穿越前好像看过一个版本的封神。
在那个版本的封神里,比干好像就是因为端了轩辕坟的狐狸窝。
然后又以将狐狸皮献给妲己的方式,对着妲己贴脸开大。
然后……然后比干就被挖了心。
此时此刻,看着这张狐狸皮,李枕的心里不禁感到格外的怪异。
连带着,他看向禾顺的眼神都带上了一丝古怪的神情。
这狐狸精待会不会蛊惑我挖了这哥们的心。
我能经得住她的蛊惑吗?
妲己何等敏锐,立刻察觉到了李枕那诡异的目光在她和狐皮之间流转,还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怪异之色。
她没好气地飞了他一个白眼,娇嗔道:“你看我作甚,还有,你这是什么眼神,古里古怪的。”
李枕被点破,连忙打了个哈哈:“没……没什么!”
他将手中的狐皮递给妲己:“我在想你会不会喜欢。”
“来,看看,喜欢吗。”
“若是喜欢,就给你留着,待到冬日,让人给你做一件裘领用来御寒。”
妲己伸出玉手,轻轻抚摸那光滑如缎的狐皮,触感极佳,她自然是喜欢的。
但李枕那古怪的表情,让她总觉得这男人脑子里没想什么好事。
以她对他的了解,此刻他心中必定在想着什么不着调的荒唐念头。
她不想顺着他的意思表现出过于喜爱,免得他又不知会说出什么怪话来,便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狐皮,语气平静无波地说道:
“嗯……尚可吧,你若觉得好,便留下就是了。”
李枕见她这般反应,忍不住哈哈大笑了一声。
电视剧中,比干把狐狸皮献给妲己的时候。
妲己的脸上,好像就是那种一脸仿佛能憋出内伤,却又因为当着纣王的面,不得不硬着头皮收下的表情。
现在她这表情,四舍五入,应该也差不多吧。
李枕笑着将狐皮交给小兰收好,随即对禾顺道:“禾顺是吧,献皮有功,当赏!”
“小竹,去取十斤盐,十斤肉干来,赏给他!”
禾顺闻言,惊喜交加,连忙叩首:
“多谢邑尹,多谢邑尹赏赐......”
......
西方,新生的周王朝如今却处于权力交接与流言蜚语的漩涡中心。
姬发攻陷朝歌,完成了一系列安抚殷商遗民、分封诸侯、分设‘三监’监视武庚和殷民,规划洛邑的宏大布局后。
身体便因长年征战的辛劳与殚精竭虑而每况愈下。
他并未在东方久留,很快便返回了西周的统治根基,镐(hào)京。
然而,人回到了西方,一个恶毒的谣言却如同瘟疫般在新征服的东方土地上悄然蔓延,并最终传回了镐京。
谣言称:姬发在攻破朝歌之前,便已垂涎商纣王妃妲己的美貌,暗中派人将其接走,秘密纳入后宫,藏于深宫之中。
甚至,更有传言称姬发之所以讨伐殷商,并非是为了什么‘吊民伐罪’,而是为了跟商王帝辛抢夺妲己。
谣言愈演愈烈,大有不受控制的趋势。
匆匆从六邑赶回镐京的召公,一路行来,耳边不断充斥着这个令人不安的传闻。
(注:召公的那个名字可能因为太生僻,过不了审,每次都得想办法申诉,有点麻烦,以后我就不用那个字了,只用《召公》来代指。)
他深知姬发的为人,绝非贪恋美色、不顾礼法之辈。
但流言猛于虎,尤其在新朝初立、人心未附之际。
此等涉及君王私德与亡国祸水的谣言,其破坏力足以动摇国本。
他心中焦虑,马不停蹄地入宫求见。
在宫门外经过通传,得到许可后,召公才被内侍引着,快步走向周王寝宫。
宫殿内,药香弥漫。
姬发半倚在榻上,面色苍白,气息略显急促,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病容与疲惫。
显然,这突如其来的污蔑之词,如同雪上加霜,让他的病情更加沉重了几分。
榻前不远,设有席案,周公旦与姜太公正坐于席上,三人显然正在商议应对此谣言之策。
见到召公进来,姬发勉力抬了抬手,声音带着一丝沙哑:“shi弟回来了……一路辛苦,坐。”
待召公在侍从搬来的席子上跪坐定,姬发才继续道,眼神中透着无奈与愤懑:
“想必,你也听到那些无稽之谈了吧?”
这污浊的谣言,玷污的不仅是他个人的名誉,更是他呕心沥血想要建立的新周气象。
周公旦面色凝重,接口道:“此谣来得蹊跷,传播极快,背后必有用心险恶之徒推波助澜。”
“若不及时澄清,恐伤及王兄清誉,更会让东方诸侯与殷遗民心生疑虑,以为我周人与纣王乃一丘之貉。”
姜太公抚着长须:“当务之急,是先找到确凿证据,公开证明妲己已死,或明确其下落,彻底粉碎此谣。”
“否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他稍作停顿,接着道:“依老夫之见,此谣言之源头与推波助澜者,明面上看,与那庸伯牧及其麾下大将伍华脱不开干系。”
“只是,老夫想不明白......”
姜太公的眉头也微微蹙起,露出思索之色,“那庸伯牧这么做的目的究竟为何?”
“此人不像是个蠢人,难道他以为,仅凭这等捕风捉影的污蔑,便能再掀起一场‘八百诸侯伐周’不成?”
“我周室新立,天命所归,如今人心思定,岂是区区谣言所能撼动根基的?”
病榻上的姬发,脸色更加难看,他艰难地说道:“寡人......行得正,坐得直,岂会行此......荒唐之事。”
“必须......必须找到那带走妲己之人,查明真相,以正视听!”
然而,这茫茫人海,要去寻找一个不知姓名、不知来历的人,又谈何容易?
这时,一直沉默不言的周公旦缓缓开口:“庸伯牧怎么想不重要。”
“王兄,太公,寻找真凶与妲己,固然是根治之法,但远水难解近渴。”
“待我们寻到之时,恐流言早已深入人心,局势难以挽回。”
他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道:“天下人,真正见过妲己容貌者,能有几何?”
“她究竟是何模样,是生是死,在大多数人耳中,不过是一个名号,一个象征。”
“既如此......”
周公旦语气微顿:“谁是‘妲己’,何时伏诛,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他看向姬发:“为今之计,当速寻一合适女子,明正典刑,公告天下,言称妖妃妲己已然伏诛。”
“此举需大张旗鼓,令四方诸侯、殷商遗民皆能听闻,亲眼见证妖妃之终局。”
“唯有以此雷霆手段,方能最快速度扑灭流言,稳定人心,绝了庸伯牧等宵小之辈借此生事的念想。”
此言一出,殿内一时寂静。
周公旦的方法,无疑是当下最直接,最有效的止损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