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峒的信使刚走,我坐在主帐里没动。外面雨停了,风从帐帘缝隙吹进来,带着湿土味。桌上沙盘还摆着,泥石流那晚的地形走势还没擦掉。
谋士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一卷战报,眉头一直没松开。
“敌人退了,但我们撑不了下一次这样的硬仗。”他说,“粮草只够十天,灵石储备下降四成,伤员虽无大碍,可战力恢复要时间。”
我没说话,手指在沙盘边缘轻轻划过。上次战斗赢了,可赢得太险。敌军压境时我们只能守,等天时地利凑齐才反打出去。下次他们会不会绕路?会不会分兵两路同时攻两侧?没人知道。
七宝玲珑塔忽然在袖中震动了一下。
【问题发布:如何在敌人预判我方布防的前提下实现反制?】
光字浮现在眼前,只有我看得见。
谋士察觉到我的停顿,停下翻页动作。“又来了?”
我点头。“系统出题了。”
他放下战报,靠在案边。“这次问得狠。他们已经打过两次,对我们的套路多少有数。再用同样的阵法,肯定不行。”
我想起前几场战斗。第一次设伏,他们在枯藤崖踩进陷阱;第二次封谷,逼得他们正面强攻;第三次借泥石流反击,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可这三次都有个共同点——我们在等。
等他们来,等他们犯错,等自然帮忙。
不能再等了。
我闭眼回想《潜能激活图谱》里的数据。轻行队速度快,但人数少,不适合正面作战;重甲组稳,但机动差;哨探组感知强,可战斗力弱。如果还是按老办法分配任务,最多只是打得更久一点,没法打破僵局。
必须换思路。
“他们以为我们会继续守。”我说,“所以我们要让他们觉得防线还在,其实主力已经变了位置。”
谋士抬头看我。
“你是说……造假?”
“不是造假,是藏真。”我睁开眼,“主防线照常运转,灯火、巡逻、信号旗都保持原样。但在后山断崖和地下暗河那边,悄悄埋两支奇兵。一支负责切断补给线,一支等敌军深入后从侧后突袭。”
他皱眉。“分散兵力风险太大。万一被发现,这两支小队会被包剿。”
“所以人选很重要。”我取出图谱副本,翻到标记页,“林舟那批人反应快,擅长隐蔽移动,最适合当奇兵。而且每人配短距传讯符,一旦遇险能立刻撤回。”
他又问:“那主阵呢?如果敌人不上当怎么办?”
“那就让他们上当。”我指向沙盘,“我们在后方设几个虚假灵力节点,模拟大阵核心。他们一旦突破前线,就会冲着这些假目标去。等他们扎进去,重甲组从两翼合围,前后夹击。”
帐内安静了几息。
谋士慢慢坐下。“你是想用明线牵住他们,暗线杀人。”
“对。”我说,“虚实相生,以退为进。表面看是我们被动防守,其实是把战场切成三段——他们打的是假壳,我们打的是命门。”
他盯着沙盘看了很久,最后开口:“前提是节奏要卡准。早一步,他们会警觉;晚一步,我们就被动。”
“所以我需要你配合。”我看向他,“后勤调度你最熟。修复阵法、补充物资、调整轮值——全都按原计划走,不能露出破绽。让所有人以为我们还要再守一轮。”
他缓缓点头。“可以试试。但我有个条件。”
“你说。”
“三日内必须做一次推演。不实战,至少要走一遍流程,看看漏洞在哪。”
“没问题。”我伸手拿起笔,在沙盘旁的纸上写下第一批名单。
这时,七宝玲珑塔再次震动。
光芒一闪,一道半透明的战术光幕从塔身投射而出,悬浮在沙盘上方。上面清晰标出了两个隐蔽部署点:一处在西岭断崖下方的岩缝带,另一处连接着废弃矿道与地下暗河出口。
还有三条行动路线,用淡光标出,分别是潜入、接应和撤离路径。
奖励生效了。
《洪荒兵员潜能激活图谱》升级为战术辅助系统,可以直接生成基于地形与人员特质的最优部署方案。
谋士站起身,走近光幕,伸手碰了下那条撤离路线。光影微微波动,显示出通行所需时间和最大承载人数。
“这东西……比我想的有用。”他低声说。
“它不会替我们打仗。”我把名单收好,“但它能让我们少走弯路。”
他回头看着我。“接下来你怎么安排?”
“先找林舟和苏明。”我说,“奇兵组长得亲自定。另外通知所有小队明天辰时集合,不训练,只听令。”
他点点头,拿起战报准备离开。
走到帐口时,他又停下。“你觉得……他们还会来吗?”
“一定会。”我说,“我们赢了一次,他们丢了脸。这种事,不会停。”
他没再问,掀帘走了出去。
帐内只剩我和那道光幕。
我重新坐回案前,取出所有战斗记录册,一页页翻看。每一场交锋的时间、地点、伤亡、敌军动向,全都记下来。特别标注出他们每次进攻前的试探节奏——先派小队骚扰,再用重兵压阵,中间间隔大约两个时辰。
这个空档,就是机会。
我把笔尖落在纸上,画出新的布防结构图。主阵依旧摆在峡谷正面,但加了三层伪装层:第一层是普通巡逻队,第二层是假信号台,第三层是诱敌陷阱。真正的杀招藏在两侧山脊之后。
正画着,塔身又震了一下。
我以为是新题目,结果只是提醒:【灵力消耗超限,需及时调息】。
我才发现自己一直握着塔,指节有些发麻。松开手,掌心留下一道浅印。
窗外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
我抬头,看见林舟站在帐外,穿着旧皮甲,脸上有未干的汗迹。
“你叫我?”
“进来。”我指着对面的位置,“有件事要你决定。”
他走进来,坐下,目光落在光幕上。“这是……新打法?”
“我想组建两支隐匿编组。”我说,“不归任何大队管,直接受我指挥。任务是敌后穿插、切断补给、制造混乱。危险大,但自由度也高。”
他盯着光幕看了很久。
“人选你定吗?”
“部分由图谱筛选,剩下的你挑。”我说,“但你要当其中一个组长。”
他没马上答应,而是问:“上次断桥那次,要是我没跳过去呢?”
“那你就不适合这个位置。”我说,“可你跳了,而且回头还扔了三枚爆符。那种时候还能冷静出手的人,不多。”
他嘴角动了下,终于点头。“行。什么时候开始?”
“明天集合后宣布。”我拿起笔,在名单上圈了他的名字,“你现在回去休息,别喝酒,别熬夜。”
他站起来,临走前又问了一句:“另一个组长……定了吗?”
“还没。”我说,“但人选就在图谱里。”
他点点头,转身出去。
帐帘落下,灯火晃了晃。
我继续修改部署图,在西侧断崖下方画了个红点。那是奇兵潜入的起点,也是整个计划的第一步。
指尖顺着线条滑下去,停在一条狭窄通道上。
这里原本是废弃矿道,年久失修,地图上都没标。可昨天查地形时我发现,它正好通向敌军可能扎营的洼地背面。
只要五个人,带上钩索和烟雾弹,就能搅乱整片区域。
我把这个点也标进光幕,同步更新路线。
做完这些,我靠在椅背上,闭眼片刻。
耳边仿佛还能听见昨夜训练场上的口令声,不再是统一的喊杀,而是不同小组各自的节奏。
变化已经在发生。
现在的任务,是让这场变化变成刀刃。
我睁开眼,拿起朱笔,在沙盘边缘轻轻划了一道。
一道隐秘凹槽,刚好藏在主防线投影之外。
这里是伏击路线的起始点。
也是反击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