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怀安又看了看长公主,苦涩的道:“长公主,您还好吗,我父母没事吧?”
长公主哽咽道:“申怀安,本宫还好,你有你父母,有慕晴和青龙陪着,也很好,你安心休息,这几天本宫也会在宫中陪着你。”
申怀安:“多谢长公主,皇后娘娘,臣既然醒了,就让臣回家吧,待在宫里也不方便,再说……”
皇后:“申怀安,本宫知道你想说什么,你放心,这件事皇上自会处理,不会再让你为难了,再说宫里有太医,可以随时替你把脉,这几天你哪里也不要去,等这件事了了你再出宫去吧。”
这时长公主道:“皇后娘娘,申怀安既然想出宫就让他出去吧,他一个武将,又刚封了侯,待在后宫也不方便。
如果皇后娘娘不放心,就让申怀安去本宫的府上疗伤吧,本宫府上还有飞鱼卫,和申怀安也相熟,这样申怀安也许会好的快一些。”
皇后思索了一下道:“这样也好,申怀安毕竟是武将,有兄弟们陪着他也许会开心一些。
这样吧,本宫让曾太医一起去长公主府,贴身侍候,等申怀安病好了,再让太医回宫。”
长公主:“一切听从皇后娘娘安排。”
皇后:“来人,给林统领传话,让他派人护送申怀安去长公主府。”
让申怀安没想到的是,这次是林岳亲自来的,说是皇上口谕,让林岳护送申怀安出宫。
可申怀安醒来后,皇上自始至终都没有前来看望,不知皇上是有愧于申怀安,还是有其它原因。
当晚,皇上来到皇后的寝宫,询问了申怀安的情况后道:“皇后,既然是皇姐开口让申怀安去她府上,就让他去吧。
皇姐自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灭了匈奴,现在申怀安做到了,皇姐肯定会赏赐以他,也会好好照顾申怀安。”
皇后:“陛下,今天家父未经通报就私自进了后宫,还有陛下责罚。”
皇上:“国丈只是担心申怀安的安危,他们毕竟曾共赴沙场,战场上的这种交情,朕可以理解。
再说你是皇后,国丈来后宫探望自己的女儿,也说得过去,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
皇后:“陛下,可这毕竟是后宫,臣妾已责备过家父了,他虽然是当朝一品大将军,可规矩不能乱。”
皇上:“你啊,真是朕的贤内助啊,当初朕在边关受了重伤,如果不是你虚心照顾,朕不一定能活到现在。
如今好了,北境再无战事,安国公也可回京和家人团聚,国丈一生为国操劳,为保北境安稳,连你大哥韩致远也战死沙场。
你韩家为大梁保了北境三十年的安稳,而且你身为皇后,从没有越矩行事,朕很是欣慰。”
皇后:“皇上今天是怎么了,好端端的怎么回忆起往事来了?”
皇上:“今天申怀安在朝上一句话点醒了朕,他说大宇国力强盛,整个天下只有如今大有大宇能和我大梁抗衡。
可是如今大宇皇后干政、皇子不睦,导致朝臣纷纷站队,长此下去,大宇将自毁根基,今天朕见你如此行事,所以感到很是欣慰。”
皇后:“陛下,臣妾是陛下的皇后,后宫人员循规蹈矩不是皇后和妃子的基本职责吗,陛下怎么连这个都要感叹一番?”
皇上:“所以朕才感到欣慰,后宫在你的治理下,从未让朕操过心,而且几位妃子相处和睦,朕的几位皇子也还算是听话。
和大宇比起来,光凭这一点,他大宇就差远了。
朕自幼在宫里长大,见惯了后宫的尔虞我诈,从小没少受过太后和辰王的打压,如果不是皇姐坚持让朕参与夺嫡,朕还不知能不能活到现在。
朕自登上皇位之后,迟迟没有立太子,也没有给几位皇子封王,就是怕他们走了朕的老路。
现在大梁已无外患,而且后宫和睦,这件事是该定下来了,今天朕想问问国丈的看法。
可是国丈却说这是朕心独断的事,他并没有给了意见,朕就不明白了,他是国丈,朕问他难道有错吗?”
皇后:“陛下,这件事你确实不应该为家父,你想想,他是臣妾的父亲,又是景伦的外公,你问他这件事,让他怎么回?”
皇上:“朕当时只是一问,也没想这么多,如今大梁蒸蒸日上,后宫又安稳,是时候考虑立景伦为太子了。”
皇后:“难道皇上封大皇子景皓为征西先锋将军就是为了这个?我的陛下啊,大皇子从小就在京外领兵,这才回京不到一年又去了许阳平乱,如今你又将他外放。
您不觉得这对景皓甚是不公吗?您想想您以前,再看看景皓,他是否和您小时候一样,虽然您没有私心,可是让旁人看来您这是故意在打压他。”
皇上道:“皇后,这是两码事,至少景皓从小没有受过苦,而且你也对他们母子甚是和蔼,他小时候就没有受过区别对待,这能和朕当初一样吗?
再说他是朕的皇子,替朕攻战沙场是朕对他的信任,景皓是武将,心思单纯,性子直来直去,如果让有心的朝臣蛊惑,还不知道他心思还会不会受到影响。
所以他不适合留在京城,为了他的将来,朕只有将他外放,朕这也是为他们母子好,就看景皓能否明白朕的苦心了。”
皇后:“可是陛下,景伦性情软弱,只认死理,您就不怕他镇不住那些朝臣?”
皇上:“景伦不一样,他虽然没上过沙场,性子软弱,可是这孩子认死理,而且心中有百姓。
你还记得朕当初命景伦去封州赈灾的事吗,他回来的一直闷闷不乐,他这是同情那些百姓,痛恨那些贪官。
这是他第一次在外办差,后来朕命他和景皓还有申怀安一同审问封州案时,他言辞激氛,不畏得罪官员,这是朕欣赏他的地方。
而且你又是皇后,还有国丈在外照看着,立景伦为太子是最合适不过了,以后等朕老了,就让申怀安去辅佐景伦吧。
朕相信申怀安,更相信景伦,这件事就这样定了,等收了巴蜀之后,朕就下旨册封景伦为太子。”
皇后:“可是陛下,这件事您为何和臣妾说,您就不怕臣妾心术不正吗?”
皇上:“哈哈哈,朕就是信任你,怎么你难道不高兴?来吧,今天朕就让你高兴高兴。”
皇后:“哎呀皇上,这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有心情想这个?皇上,您别急,让臣妾来服侍您,啊……你慢点……”
皇上:“皇后,哈哈哈,你脸红了,来……朕今天心情很好,让你好好感受什么是皇恩浩荡……”
皇后:“啊……皇上,您今天是怎么了,怎么如此威武,臣妾……喔……臣妾受不了了……”
皇后的寝宫一时春风无限,事后皇后躺在皇上的怀里道:“陛下,您今天是怎么了?要了一次又一次,臣妾还从来都没有看到您如此兴致。”
皇上:“申怀安今天在朝堂之上的一番话说的朕很是高兴,一是他早就开始为朕筹划征服天下,二是对比之下,我大梁朝政平稳,后宫和睦,各皇子也都能为朕为忧,所以今天朕很是开心。”
皇后:“就为了这个,这不应该是每个朝政都应该的事情吗,有什么值得开心的。”
皇上:“皇后,你久居后宫,对外面的事知之甚少,你不知道除了大宇,荆楚也是因为太子和公主政见不和,导致的内乱。
比起他们,我大梁可以说比他们强百倍,这一切都是皇后你的功劳,整个后宫没有事让朕烦心,你说朕是不是应该感谢你。”
皇后:“臣妾只是做了份内之事,皇后褒奖臣妾了。”
皇上:“哈哈哈,还是你贴心,时间还早,朕就再感谢你一次。”
皇后:“啊……皇上,您注意龙体,这都几次了,您还让不让臣妾活了。
啊……陛下,求你了,你快下去,陛下……您保重龙体啊……我的陛下啊……您这是……喔……”
而此时的长公主府上,申怀安躺在床上翘着二郎腿,长公主还在一旁喂着他吃水果,日子过得很是惬意。
长公主道:“申怀安,你今天究竟是怎么想的?如果不是陛下的护卫夺过你的刀,你是不是真想自杀。”
申怀安:“长公主你也太高看臣了,臣还年轻,还没有活够了,怎么敢去死?”
长公主:“那是为何,本宫看到你时,你鲜血流了一地,还说不是去寻死的?”
申怀安:“刀尖刺上了我的胸膛,如果没人拦着,肯定会向外偏几寸,不会伤到筋骨。那个时候,就算林岳反应再慢,臣也不能得逞,再说不是还有安国公在场吗?”
长公主:“你啊,做事像真的似的,都快吓死本宫了,还流了那么多的血。”
申怀安:“长公主,那不是臣的血,那是猪血,您忘了,剧场的戏还是我教给景维的,这点对臣来说不算什么。”
长公主:“原来是这样,我说呢,按你的性子怎么会去主动寻死,不过当时本宫是真的吓坏了,如果你一旦有个三长两短,本宫定会让飞鱼卫灭了他们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