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清虚子还和如意说了玄青观的家底。
不动产就是整个玄青山,包括附近几百亩的地,这些都是玄青观所属。只是玄青子去后清虚子为了以防万一,这些地都抛荒了。
法器、符箓、丹药也有很多,只是两人都用不了,是玄青子那个阶段使用的。
而且这些东西现在也只敢封在玉盒里,一旦拿出来短时间内不用,灵气就会飞快消退。
唯一一把适合如意使用的,就是一柄桃木剑,这还是玄青子使用的第一把兵器,他特意留着当纪念的。
至于灵石之类的,早在灵气不支持玄青子的境界后都被他用完了,现在如意也只能听清虚子形容一下长什么样子,无缘得见了。
普通的金银估摸着有二十两,这还都是清虚子这些年辛苦积攒下来的,玄青子那时候对这些看不上,根本没有留下多少。
如意听着清虚子的介绍,感觉他的这句话充满了怨念。
想想也能理解,被他看做是天一样的师傅说塌就塌了,还只给他留下了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清虚子身为一个还没下山历练的年轻人,肯定是吃了很多苦头才有今天。
他说话带点怨气也是正常的。
除了这些东西,清虚子留下最多的就是书了。
不仅有各种道经,修炼方面的书籍,甚至还有普通的江湖武功和一些游记、逸闻趣事。
反正建立玄青观后,玄青子的修为再也无法存进,他干脆就把时间都用在了这里,把他脑海里记得的东西都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之前清虚子给如意看的那个房间的书还只是其中一部分,其实那间屋子有联通的密室,那里边才是塞得满满当当。
如意看着那么多书,立刻眼睛都亮了,看来她之后除了修炼也要多看书,像什么炼丹、画符之类的,只要掌握了一样,那之后到了新的世界就能横着走了。
之后的时间,如意在修炼之余就致力于要把这里的书全都看完。
...
一夜之间,世界仿佛被施上了魔法,悄然换上素雅的银装,冬天来了。
道观里最忙的时候也要到了。
每年的腊八,是山下稍微有点闲钱的村民们上山来上香的日子。
本来玄青子去后,清虚子只想关上大门过自己的日子的。但玄青子留下的好口碑还在,再加上城里的城隍庙香油钱太贵,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想找个心灵寄托的时候就想到了玄青观。
玄青观这天会大门洞开,欢迎四面八方的香客,不管他们拿不拿东西,都会接待。
而且清虚子还会在这天的时候熬上一大锅腊八粥,数量有限,谁来得早还能喝上几口。
今天这个活就交给了如意,王松毕竟只是个帮工,腊八粥还是他们观里的自己人熬才能让香客们更开心。
至于清虚子,他当然是迎宾了。
如意吃完早饭就在道观门口垒好的土灶前烧火煮粥,看哪个幸运儿能吃到今天的第一碗腊八粥。
但没想到这个幸运儿就是她爹娘,两人可能天还没亮就出发了,才能来这么早。
两人上山来也很简单,除了烧香祈祷外就是送东西。
今年新收的粮食要送,家里过年腌制的肉要送,还有给她和清虚子做的新棉衣。
如意一看这么多东西就知道家里肯定是掏空家底了。
在方大锤和秦月娘朴素的观念里,她留在这里就跟现代社会住院一样,所以他们对于清虚子总是觉得麻烦人家了,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送东西了。
如意没有多说什么,直接把东西收了下来,等会两人回去了她在贴补一些好了,不收两人更放心不下。
等两人一人喝上一碗腊八粥,又给三清磕头上过香后,就主动开始找活干。
院子里没劈完的柴被方大锤接手了,如意和清虚子昨天换下来没洗的衣服被秦月娘拿去了。
第二批来的是一家子,祖孙三代,姓王,是原身记忆里家里有几十亩地的那种人家。
这家人来了之后熟门熟路的先来喝了一碗粥,看到是如意在这里熬粥还愣了一下。
那位王老先生应该和方大锤年纪差不多,问了一句:“不知姑娘是?”
如意立刻站起来躬身作揖,“福生无量天尊,善信选来辛苦。贫道清云子,观主清虚子是我师兄。”
那位老先生闻言淡定的点了点头,倒是他身后的那个三十岁左右的人眼睛一亮,还想再说些什么就被老先生制止了。
然后这一家就直接去大殿方向,如意现在体内有了灵力,五感自然非凡。
这也是当初清虚子能离老远发现方大锤和她上山来的真相。
此时如意就看到那位年轻一点的王小先生,自觉走的足够远了之后扭头来回看了看,就压低声音问:“爹,你刚才怎么不让我问?”
王老先生看着离得不远的大殿,仿佛是知道些什么,有些烦躁的回头说了一句:“你先闭嘴,有事之后再说!”
然后就把头扭了回去,满脸笑容的朝着清虚子走了过去。
“观主,又见面了!”
清虚子一脸刚才什么都没看到的样子,态度自然地迎了出去,“福生无量天尊,善信一年不见,风采更胜以往!”
两人又客套了几句,清虚子就引着王家一家三口前去上香祈福。
此时如意面前又来了其他香客,她已经顾不上看清虚子那边了。
等她接待完自己这边的人,再往大殿看去,就发现王家一家三口上完香了还不走,一直看着清虚子的方向,很明显是有事情要说。
如意结合刚才那位王小先生的样子,心里顿时有了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