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明显看出,此刻的吕不韦内心充满了愤怒与恼怒。
见到蒙宇竟敢公然顶撞吕相国,许多官员都目瞪口呆,感到十分震惊。
面对吕相国,蒙宇气定神闲,毫无怯懦慌张之色,他真的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吗?
他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实在太过沉稳。
在秦国,敢于与吕相国对抗,本身就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行为。
放眼整个秦国,恐怕无人敢像蒙宇这般公开与吕不韦叫板。
蒙宇虽是国婿,但如此与吕不韦对抗,难道是疯了吗?
整个朝堂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许多人都感到吕不韦的怒火即将爆发。
吕不韦此刻确实愤怒到了极点。
之前,蒙宇将造纸厂卖给他,坑了他一笔;后来,蒙宇开设的食神居又让他名下的酒楼纷纷倒闭;再后来,蒙宇又收留了罗网组织的叛徒惊鲵。
这一桩桩事情,吕不韦碍于蒙宇身份特殊,一直没有与他计较。
而如今,蒙宇竟在朝堂之上,当着秦王和众臣的面,让他下不来台,这让他实在难以忍受。
“相国大人所言不无道理,朝堂的确不是用膳之地。
更何况,寡人如今正为蝗灾之事忧心,哪还有胃口进食?”
嬴政忽然开口,为吕不韦解了围。
堂堂相国,竟被一个孩童驳得哑口无言,任谁都会觉得脸上无光,颜面扫地。
“臣听闻王上正为蝗灾之事烦恼,臣正是为此而来,愿为王上分忧。”
“你有何治理蝗灾的良策?速速道来!”
听到蒙宇的话,嬴政连忙追问。
“王上,臣治理蝗灾的方法,正与食盒中的食物有关。
在臣讲述治理方法之前,请王上先品尝一下臣带来的食物。”
蒙宇答道。
“你带来的是何食物?打开让寡人看看。”
嬴政问道。
“遵命。”
蒙宇缓缓打开食盒,随即一股诱人的香气在大殿中弥漫开来。
“好香!”
在场的众臣都闻到了这浓郁的香味,不由心生好奇:蒙宇究竟给王上带来了怎样的美食?
朝堂上的这些大臣都曾去食神居品尝过美食,那里的美食确实令人回味无穷。
作为食神居的创始人,蒙宇始终屹立于大秦美食界的顶峰,他每推出一道新菜品,总能在咸阳掀起一波风潮。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了那个食盒,却只见里面躺着一团焦黑之物。
这东西……当真可以入口?
食盒中那焦黑的物体表面布满灰烬,虽散发出诱人香气,但外观实在令人难生食欲。
“此为何物?”
嬴政发问。
他也注意到这食物的卖相确实不佳。
“此物名为红薯,滋味绝妙,王上不妨先品尝一番。”
蒙宇从容应答。
“好,呈上来让寡人尝尝。”
嬴政下令。
太监立即上前取出红薯,回到王座前仔细剥去焦黑外皮,露出橘红色内瓤。
顷刻间,浓郁香气弥漫整座宫殿。
那红薯内瓤呈暖红色,正是最可口的品种。
太监小心取下一小块送入嬴政口中,君王细细咀嚼,闭目品味。
“王上觉得滋味如何?”
蒙宇适时询问。
“此乃寡人生平尝过最美味的食物。”
嬴政由衷赞叹。
这评价令群臣讶然。
能让尝遍珍馐的君王给予如此盛赞,这其貌不扬的食物究竟暗藏何等玄机?
“那么品尝红薯与治理蝗灾有何关联?”
嬴政话锋一转。
“治理蝗灾只需一个字:吃。”
蒙宇从容作答。
“吃?”
嬴政不解。
“正是吃蝗虫。
既然蝗虫啃食庄稼导致 ** ,何不发动百姓捕捉蝗虫为食?既可遏制虫害,又能暂解 ** 。”
蝗虫又名蚂蚱。
前世蒙宇最爱的油炸蚂蚱,正是难得的美味。
“蝗虫竟能食用?”
此言一出,嬴政面露惊诧,满朝文武更是面面相觑。
自古以来,蝗虫就被视为不祥之物,预示着灾祸降临,人们心中对它总怀着一份难言的畏惧。
从来没人想过蝗虫也能食用,大家相信吃了它会招来厄运。
因此,谁都不敢尝试吃蝗虫。
“蝗虫,也叫蚂蚱,若以热油烹炸,便酥脆可口,滋味绝佳,实为难得的美味。”
蒙宇解释道。
“真是这样?”
嬴政仍有些怀疑。
“大王,蝗虫乃不祥之物,岂能入口?蒙宇所言纯属无稽之谈,不过哗众取宠罢了,请大王莫要轻信。”
吕不韦上前一步说道。
“相国大人,您尝过蝗虫吗?”
蒙宇问道。
“我怎会吃那种东西?”
吕不韦答道。
“既然相国未曾尝过,又怎知蝗虫不可食用?”
蒙宇反问。
吕不韦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
“照你的意思,发动百姓捉蝗虫来吃,就能解决蝗灾吗?”
嬴政继续问道。
“当然不是。”
蒙宇回答。
“受灾百姓虽可捕捉蝗虫为食,却无法消耗如此之多。
况且蝗虫只能做菜肴,无法替代主食,难以饱腹。”
“若无主食,仅食蝗虫,即便吃再多也难以填饱肚子。”
“而且蝗虫难以储存,死后一两天便会腐坏,无法靠它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
“因此,仍需朝廷开仓赈灾,助百姓暂渡难关。”
“臣以为,可鼓励百姓参与捕捉蝗虫,为提升积极性,他们可用蝗虫向朝廷兑换米粮,一斤蝗虫换一斤大米。”
“这样一来,百姓定会踊跃捕捉。”
蒙宇详细阐述了他的想法。
“此法尚可,不过,换来的蝗虫你打算如何处理?”
嬴政又问。
“臣将命人快马加鞭,将蝗虫运至咸阳,再交由食神居烹制成美食,供全城百姓享用。”
“若咸阳城人人皆食蝗虫,我们便能以‘吃’来消除这场蝗灾。”
蒙宇答道。
“什么?你要让全咸阳的人都吃蝗虫?”
“如此恶心的东西,我绝不入口!”
蒙宇话音一落,众臣反应激烈。
他们中有人连蝗虫都未曾见过,却无不知晓蝗灾的可怖。
一提蝗虫,便觉头皮发麻,心生惊惧。
“诸位大人请相信我,油炸蚂蚱,真的十分美味。”
蒙宇劝说道。
“任你如何说,我们也绝不会吃的。”
一位大臣高声回应。
“大王,国婿此举甚为不妥,恐将危及整个咸阳。”
吕不韦启奏道。
嬴政问道:“相国何出此言?”
吕不韦答:“正如国婿所言,世人从未食用过蝗虫,其后果难料。
倘若食后引发瘟疫或痢疾,在咸阳蔓延,必将造成毁灭之灾。”
“相国所言极是。”
“蝗虫乃不祥之物,不可入咸阳,否则将招致灾祸。”
立刻有官员附和,赞同吕不韦的观点。
“大王,臣曾食用过蝗虫,愿以性命担保其可食。
届时,臣将率先示范,亲尝蝗虫。”
蒙宇奏道。
“好,寡人信你。”
嬴政颔首。
他对蒙宇极为信任,既蒙宇断言蝗虫可食,必无虚言。
“大王,即便蝗虫果真可食,蒙宇以赈灾粮换取蝗虫,又在食神居售卖牟利,此举亦欠妥当。”
吕不韦再度进言。
今日朝堂之上,吕不韦屡遭蒙宇言语压制,故处处与他作对。
蒙宇心中冷笑,这老匹夫今日是铁了心要与他为难。
“大王,臣所为皆是为了秦国。
臣愿捐出五十万黄金,用以赈灾。”
蒙宇奏道。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五十万两黄金绝非小数目,蒙宇竟能轻易捐出,实乃豪举。
放眼咸阳,恐怕唯有吕相国与蒙宇能如此轻松地拿出这般巨资。
吕不韦经商多年,富甲一方不足为奇。
可蒙宇年方十一,竟已积累如此财富。
去岁一年,蒙宇所获财富便已不可胜数。
众官员对此既羡且妒。
此时吕不韦默然不语。
既蒙宇捐出五十万两黄金,牟取私利之说自然不攻自破。
他无话可说,毕竟自己不愿拿出五十万两黄金赈灾。
“好,甚好!寡人再拨一百万两黄金,用于治理蝗灾,赈济灾民。”
嬴政朗声道。
自去年蒙宇为他增收以来,国库较往日充盈许多。
“大王,此次治理蝗灾之事,可否交由臣来负责?”
蒙宇 ** 。
“准奏。
此次治蝗之事,寡人就交予你了。”
嬴政道。
“请王上恩准,拨给臣一万兵马。
仅靠百姓捕捉蝗虫,难以在短期内根除蝗患,因此,臣希望带领一万兵士,前往灭蝗。”
蒙宇说道。
“好,寡人准了。”
嬴政回答。
“蝗灾过后,农民颗粒无收,一两年内都将缺粮。
朝廷的赈灾款项对于灾民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蒙宇又道。
“所言甚是。
你可有应对之策?”
嬴政问道。
“应对之策,是尽快让农民重新在田地里种上粮食。
只要有了收成,他们的温饱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蒙宇答道。
“上郡与北地两地干旱,不宜种稻,只宜种麦。
但小麦需秋种春收,要等到秋季方可下种,来年才有收成。
这一年之中,农民将无粮可食。”
嬴政说道。
“臣欲让灾民改种红薯。
红薯易于栽种,耐旱,极宜北地、上郡的土地,且产量极高。
种一年红薯,可供一户农家食用两三年之久。”
“产量竟如此之高?”
嬴政闻言,颇感惊讶。
他刚尝过红薯,味道确实不错,可作主食,未想到产量也这般惊人。
“王上,据臣所知,一亩稻田约产五六百斤稻米,而一亩红薯,至少可产三千斤。”
蒙宇回禀。
“三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