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1日,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笼罩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氛围中。来自交战各国的代表团齐聚一堂,但这次的和平谈判与历史上任何一次都截然不同。中国代表团带来了一项革命性的和平保障技术——脑波和平系统,这项技术将通过监测和调节关键决策者的脑波活动,确保谈判在理性、和平的轨道上进行,最终达成真正可持续的停战协议。
会议背景十分特殊:虽然中国在军事上取得压倒性胜利,但美国及其盟友内部仍有强烈的主战声音。情报显示,美国代表团中至少有三位高级顾问坚持要求保留重启战事的权利;日本代表私下表示二十年后再战;澳大利亚军方向其代表发出不惜代价维护尊严的指令。这些暗流涌动的对抗情绪使得传统和平谈判难以达成真正持久的协议。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代表团成员携带了秘密指令,准备在谈判中故意制造僵局,为未来重启冲突埋下伏笔。
脑波和平系统是中国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突破。该系统基于以下核心技术:非侵入式脑波监测,使用高精度传感器远程监测前额叶皮层活动,精确识别攻击性思维、欺骗意图和情绪波动;情感调节技术,通过特定频率的电磁脉冲温和调节边缘系统活动,降低攻击性冲动,增强理性思考;谎言检测系统,通过分析脑波模式与语言表达的关联性,准确识别欺骗和恶意隐瞒;共识促进机制,当监测到多方脑波出现协同模式时,系统会给予正向反馈,促进共识形成。整个系统由量子神经网络驱动,能够同时处理上千个脑波信号,实时生成谈判策略建议。
谈判过程在系统的保障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效率。会议开始后,所有代表都被要求在衣领佩戴微型脑波传感器——这作为参与谈判的前提条件。当美国国防部长助理试图重复保留反击权利的强硬立场时,系统监测到其前额叶出现异常活跃模式,随即发出温和的脉冲调节,使其语气逐渐平和,最终改口为寻求建设性解决方案。日本代表在谈到历史问题时,系统检测到其刻意模糊表述的意图,会议主席立即要求其做出明确承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澳大利亚代表表现出明显的拖延战术倾向时,系统通过脉冲刺激增强其前额叶理性思考区域的活动,使其很快提出切实可行的撤军时间表。
技术突破在这场和平谈判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精准识别能力可以区分正当的立场坚持和恶意的谈判破坏,误差率低于0.1%;即时调节功能能在300毫秒内完成脑波分析和调节脉冲发射;群体协同技术能够促进多方脑波产生共鸣,加速共识形成;安全可靠的设计确保不会对健康造成任何影响,所有调节都是可逆且温和的。系统甚至能够识别出某些代表事先服用的抗焦虑药物,并相应调整监测参数。
协议成果远超预期。在脑波和平系统的保障下,原本计划为期两周的谈判仅用三天就达成全面协议:《日内瓦和平公约》明确规定:全面永久停火,所有外国军队撤出亚太地区;完全销毁进攻性武器系统,包括所有中程导弹和战略轰炸机;建立亚太无核区,现有核武器在联合国监督下拆除;战争赔偿和重建计划,包括环境修复和难民安置;设立脑波监测的和平保障机制,防止任何一方暗中准备战争。这份协议被称为史上最彻底和平协议,因为它不仅停止了战争,更消除了重启战争的可能性。
伦理争议随之而来。一些人权组织质疑脑波监测是否侵犯思维自由,德国代表提出这是否意味着放弃人类自主决策权。对此,中国首席科学家解释道:系统只监测和调节情绪冲动,不干预理性思考。就像医生用药物治疗狂躁症患者,目的是帮助其恢复理性决策能力,而非剥夺思考自由。联合国特别委员会经过激烈辩论后认可了该技术的和平用途,但要求建立多边监督机制。
历史意义深远而持久。脑波和平不仅终结了这场战争,更开创了冲突解决的新范式:它证明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消除人类的好战冲动;它提供了一种预防战争的新途径;它标志着人类从依靠武力威慑转向依靠理性保障和平;最重要的是,它展现了科技向善的最高理想。正如秘书长在签署仪式上所说:今天,我们不仅签署了和平协议,更签署了人类理性战胜冲动的宣言书。
在协议签署的那一刻,监测屏幕显示所有代表的脑波首次出现高度同步,前额叶理性区域活跃度达到峰值,边缘系统情绪波动降至最低。这预示着人类终于找到了超越战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