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20日零时,澳城的文化中心花园馆内,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与澳城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
这一刻,华夏正式恢复对澳城行使主权,飘泊数百年的游子终于归家。
千里之外的京城,苏寒与“星辰制衣”的全体员工齐聚会议室,通过电视直播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当国旗升起的瞬间,不知是谁先鼓起了掌,紧接着掌声雷动,许多人眼中闪烁着泪光。
“我们做到了!”秦经理激动地指着实时销售数据,“莲绽濠江系列在港澳地区首批三万套已全部售罄,追加订单已达五万套!”
姜叔捧着计算器的手微微发颤:“仅此一个系列,预计净利润将突破千万。”
清晨六点,苏寒在公寓查看银行账户时,不禁愣住了
——一笔三百万元的款项刚刚到账。
这并非全部来自澳城项目的收益,而是加上省城华宇集团旗下12所学校及幼儿园,以及家乡县城各校秋冬季校服的分红。
“没想到校服业务的规模已经这么大了。”苏寒轻声自语,点开加密相册,里面存着家乡孩子们穿着校服的照片。
有一张特别触动她——几个孩子在新竣工的希望小学前合影,虽然校服已经洗得有些发白,但依然整洁得体。
电话接通后,县城服装厂厂长激动地汇报:“苏总,今年全县38所学校的冬装都等着您最终定版呢。”
就在这时,华宇集团张总的电话也接了进来。
他指着样品上的莲花盘扣连连赞叹:“这手艺真是绝了!我们旗下的国际学校想专门订制双语校服系列。”
但当对方提出是否可以适当降低成本,采用部分化纤面料时,苏寒轻轻合上了笔记本:“张总,我八岁时的第一件校服,是奶奶用粮票换来的棉布一针一线缝制的。”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她随即调出最新的质检报告:“的所有面料含棉量永远不会低于95%,这是我们的底线。”
深夜的质检车间里,苏寒正用放大镜仔细检查布料的经纬密度。
新来的质检员有些不解:“儿童外套何必坚持使用婴儿级别的质检标准?”
苏寒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翻开了留守儿童的资助名册:“这些孩子的一件衣服往往要穿两三年。”在灯光下,她指着一处巧妙的设计,“我们在腋下和裤腿都加了可调节的褶皱,能够适应孩子成长的变化。”
苏寒甚至考虑到想要为跟自己当初一样上不起学的学生予以学费和校服的资助……这些都是后话。
现在回到“莲绽濠江”的成功突破上,公司举办了庆功宴。
宴会厅水晶灯流转着璀璨光芒。
主席台背景板上,莲绽濠江四个水墨大字在金色莲花的簇拥下,映照着每位星辰员工喜悦的面庞。
长餐桌上,澳城特色菜与京城老字号的点心相映成趣,仿佛寓意着两地文化的完美交融。
秦经理手持香槟杯走向话筒时,全场渐渐安静下来。
她翻开精心准备的讲稿,却突然合上,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记得三个月前,我们为刺绣工艺急得团团转时,是苏州来的老师傅带着徒弟们连熬七个通宵......话音未落,角落里的老师傅们已举起酒杯,杯中晃动的琥珀色液体映出他们泛红的眼眶。
姜叔接棒发言时,特意请上了车间代表。
当那位腼腆的年轻绣工展示被针扎得满是创可贴的手指时,投影仪同步播放着令人动容的画面:
老绣工在凌晨的工作台前打盹,手中仍紧握着未完成的金龙刺绣;
货运司机在暴雨中脱下外套遮盖包装箱;质检员抱着发烧的孩子核对订单数据......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姜叔指向满墙的客户感谢信,其中最醒目的是一幅澳城小朋友的蜡笔画
——穿着莲绽濠江新衣的一家三口站在大三巴牌坊前,天空飘着莲花形状的云朵。
当苏寒缓步上台,军装笔挺的徐天宇在第三排凝神注视。
她手中只握着一枚素雅的U盘:我们的成功不是偶然。
她清亮的声音穿透掌声,是质检员拒绝十倍回扣坚守面料标准,是设计师为残疾儿童改造版型熬夜画稿,是每位员工用真心织就的必然。
U盘里流淌出轻快的旋律,这是星辰制衣即将推出的公益主题曲《一针一线总关情》。
歌声中,苏寒揭开蒙着红布的新牌匾
——良心企业示范单位的字样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晚宴最高潮出现在甜品环节。
当葡式蛋挞被端上桌时,每只蛋挞表面都用食用金箔烙着不同的莲花图案。
最令人动容的是,后厨团队推着特制蛋糕出场:
九层蛋糕造型还原了大三巴牌坊,流淌的奶油瀑布上,糖霜制作的莲花正随着干冰雾气缓缓。
徐天宇在台下静静地看着苏寒的精彩发言,拿起相机留下这一刻的精彩,并在心里默默发誓:你守初心,我守河山并守你!
这场没有豪言壮语的庆功宴,最终在《七子之歌》的合唱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