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回顾:陈宇在天津公安出版社熬夜返工《基层公安工作手册》,修正了码头盗窃案数据误差,加了“防泄密提醒”,还融入了周师傅的“眼神识别”细节。
这本带着煤炉暖意与码头鱼腥味的手册,最终成了全国20省市公安的办案参考,也让他收到了全国人大的参会通知。)
9月的北京秋阳正好,透过怀仁堂的雕花窗棂,洒在红漆地板上,映得穹顶下的国徽愈发鲜亮。
陈宇攥着深蓝色的代表证,边角还沾着天津港的鱼腥味——那是上次从码头回来没来得及擦的痕迹。
他刚找到自己的座位,邻座的东北代表王师傅就拍了拍他的胳膊,这位曾在辽沈战役里抓过特务的老公安,手里的搪瓷缸子还冒着热茶的白气。
“陈宇同志,俺瞅着名单,中央要提你当公安部副部长?”
王师傅的声音带着黑土地的厚重,眼神却透着直爽,“俺跟你说句实在的,你在天津主政两年,公开报道的特务案从每年45起降到18起,反倒是建联防队、编手册这些行政活多了。
这次能回中央管全国侦察(刑侦),你能接住不?”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会场,周围几位代表都停下了翻材料的手,目光齐刷刷聚过来。
陈宇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代表证的挂绳,下颌线绷得笔直——他早料到会有这样的追问,但真当面对时,还是想起了天津码头那些清晨。
小李蹲在煤堆里抠粮票的黑指甲,施尔昌爬通风管时冻得发紫的手,还有老张递锦旗时红着眼眶的模样。
他没急着开口,先从帆布包?掏出第一份材料——天津治安数据报表,封面上“天津市公安局”的红章洇得边角发粉。
“王师傅,案数少了不是没活干,是‘防’得好。”陈宇指尖蘸了点茶水,轻轻捻开报表第5页,指腹划过“群众举报线索”那栏的数字。
“1952年俺刚去天津时,码头每月举报线索就12条,去年底到了36条,是原来的3倍。
为啥?因为小李帮老张找回了粮票,施尔昌帮王婶看了海货摊,百姓信咱们了,才愿意把看到的可疑情况说出来——这不是行政耽误肃特,是行政给肃特搭了‘群众网’。”
他突然想起什么,又从包里掏出张折叠的照片,展开时还能闻到淡淡的油墨香。
那是1953年国庆,天津工人送的锦旗,上面“公安护民,民护公安”八个字是老张用毛笔写的,笔锋有点歪,背面还签着二十多个工人的名字。
“您看,这是去年国庆工人送的,”陈宇的指尖拂过“老张”两个字,眼尾泛起点浅红。
“老张说‘以前见了警察躲着走,现在敢主动说特务线索,是因为知道公安会护着俺们’。全国侦察工作,缺的就是这‘护民-民护’的循环。”
“那编手册算啥?”后排传来云南代表李同志的声音,他刚在边境破了起走私案,手里还攥着本卷边的《基层公安工作手册》,“基层干警要的是抓特务的真本事,不是纸上条文。”
陈宇接过那本卷边的手册,指尖摸着封面折角处的磨损——这是李同志随身携带的,页边还画着不少批注。
“李同志,您这本手册里,‘汇款溯源法’那章是不是画了圈?”他翻到第28页,指着李同志批注的“实用”二字。
“去年您在云南破的那起走私案,是不是靠查汇款单编号抓的人?那方法就是从天津码头的案子里总结的。
1953年抓海鲨时,咱们就是靠追踪他的香港汇款,才摸清了西药走私的路线。”
他又掏出张泛黄的手册残页,背面盖着二十个省市的公安红章,像串糖葫芦似的排着。
“这本手册去年10月出版,到现在全国20个省市在用,破了120起特务案,云南就有8起。”
陈宇把残页递过去,声音里多了几分坚定,“回中央统筹,不是让俺单打独斗,是把天津的‘群众网+规范法’推到全国。
让每个码头都有小李这样的干警,每个胡同都有老张这样的百姓,特务刚露头就被发现,自然不用再靠‘多破案’来显本事。”
休会时,陈宇被工作人员领到怀仁堂的休息室。
中央领导正坐在藤椅上看材料,见他进来,笑着指了指旁边的椅子,掌心的温度透过握手时的力度传过来。
“陈宇同志,你刚才的回答很好,不过俺还想问一句,公安队伍以后要怎么走?不能只盯着眼前的案子,得有长远路。”
陈宇站起身,目光落在窗外的银杏树上——叶子黄了,像极了天津码头秋天的阳光。
“俺想,就三句话:让干警敢拼,让百姓敢信,让特务没处藏。”
他顿了顿,想起施尔昌爬通风管时冻得发抖却没松劲的手,“让干警敢拼,是给他们撑劲。
比如天津的小王,刚退伍时怕犯错,后来俺们告诉他‘只要为百姓,错了组织担’,现在他成了联防队骨干。
让百姓敢信,是帮他们办事,小李帮老张找粮票、帮王婶看摊,百姓才愿意跟咱们说真话。
让特务没处藏,就是把天津的‘群众网’铺到全国,每个地方都有‘眼睛’,特务藏不住。”
领导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这思路对,公安不是‘抓特务的机器’,是‘跟百姓一起护家的人’。”
走出休息室,杨奇清部长正站在走廊里,手里拿着本《基层公安工作手册》,封面的折角处还夹着周师傅画的“眼神识别”草图。
“你在天津没丢‘肃特的本事’,还学会了‘让大家一起干’。”杨部长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指尖点了点手册里周师傅的草图。
“你没让孙大海的老关系白费,没把周师傅的经验扔了,反而编进手册推广——这就是中枢需要的,能把‘地方经验’变成‘全国办法’,还能把‘老资格’变成‘好帮手’。”
陈宇摸了摸口袋里的纸条——是林悦早上托人带的,上面写着“北京比天津凉,记得穿灰棉袄,老郑煮了饺子,给你留了一碗”,字迹还是带着点歪,却透着暖意。
他抬头望向窗外,国庆的红旗正飘得欢,心里突然清楚。
从天津码头到中南海,从抓特务到管全国侦察,他从来不是一个人,是带着小李的粮票、施尔昌的疤、老张的锦旗,还有所有百姓的信任,一起往前走。
历史档案: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对公安系统高级任职实行“代表质询制”,要求候选人需“以地方实绩佐证能力”,且需提供“量化数据和群众反馈”双支撑。
当年陈宇提交的天津治安报表、手册推广清单,后被收入公安部档案,报表中“群众举报线索3倍增长”的数据,成为后续“公安群众路线”的重要参考。
此外,当时代表证采用深蓝色卡纸面,边角易沾污渍,不少从地方来的代表,证件上都带着家乡的痕迹,比如陈宇的鱼腥味、王师傅的煤尘印,成了那段岁月里“接地气”的印记。
(下章预告:国庆当天,陈宇回到公安部会议室,林悦带着“惊蛰计划”的密电,施尔昌的裤腿还卷着露着疤,小李扛着工人新送的锦旗。
刚团聚,就发现“老鹰”特务的线索指向石家庄旧机房,他们要带着天津的经验,去破这起藏了五年的旧案,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