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回顾:陈宇在鸭绿江渡口捏着沾“延边砂纸标”的特务背包,兜里还揣着拆m2地雷剩的银亮引信。
6月10日早7点半,沈阳科研所密电烫得手疼——“3号核原料图纸丢了,数据室铜锁没撬痕,像自己人拿的”。
陈宇拽着林悦、赵刚往科研所冲,厂房黑烟裹着热意扑脸,门口黄麻绳警戒线后,当地公安小张站在警戒线旁等候(他是这次案件的负责人)
(上午8时05分·数据室门口——绿渣出线索)
“铜锁是1950年上海产的,钥匙只有赵师傅和我有。”小张递钥匙,木牌“3号数据组”磨得发亮。
陈宇捏着钥匙转半圈,“咔嗒”声脆得刺耳。
门开的瞬间,蓝墨水味冲出来——靠窗木桌歪着墨水瓶,洇湿的纸上,“铀提炼步骤”四个字露着半截。
“这桌是谁的?”陈宇蹲下去,指尖碰纸(墨水黏指尖,丢图资料不超4小时)。
“赵建国,50岁老研究员,昨天值夜班。”小张指桌角搪瓷缸,“1950年劳动模范,儿子在朝鲜某部当班长。”
脚步声从走廊撞过来,赵建国拎着铝饭盒,灰工作服袖口卷着——内侧沾着绿豆大的绿渣,硬得像冻住的糖。
陈宇伸手:“赵师傅,看眼工作证。”
赵建国掏证时,右手往裤兜里塞了下,手指蹭掉绿渣——渣子往冰面上滚,赵刚脚快,上前一步踩住,鞋尖碾了碾。
“哎!你踩啥!”赵建国急着躲,被陈宇拽住手腕。
接证的瞬间,陈宇眼尾发紧(指尖触到证里硬疙瘩,闪回炸了)——
碎片裹着蓝墨水雾:赵建国攥着个蓝布小老虎(小孩玩具),对面西装男(约翰)举着照片,照片上孩子左额有颗痣,被绑在铁栏杆上。
赵建国抹脸,指缝漏泪,西装男拿钢笔戳小老虎眼睛,他手颤了颤。
“鞋底下的绿渣,”陈宇抬赵刚的鞋,绿渣粘在鞋底,“是美式口香糖吧?国内只有特务带的c口粮里有,修实验台能沾这?”
(上午8时08分·临时审讯室——死咬遭实锤)
杂物间当审讯室,破木桌晃得厉害,赵刚把枪靠在马扎旁,枪托磕得地面响。
“昨晚11点到12点,你在哪?”陈宇把图纸残角推过去,蓝墨水印子怼着赵建国。
“茶水间烧开水!李姐能证明!”赵建国攥紧饭盒,指节泛白。
“李姐刚说,”林悦把笔录拍桌上,字歪歪扭扭却清楚,“她11点洗杯子到12点,茶水间就她一个。”
赵建国脸白了,突然拍桌:“我在走廊抽烟!反正没偷!我儿子守朝鲜,我能通特务?”
陈宇捏起赵刚鞋边的绿渣,凑到鼻尖闻——甜腻味冲出来:“这是美军c口粮的口香糖,去年在珲春抓的秃鹫,兜里就有同款。你说沾的油漆,沈阳油漆哪有这甜腥味?”
赵建国嘴闭得死紧,嘴角抽搐着,手往裤兜摸——刚塞的东西硌得慌,却没敢掏。
“裤兜里藏的啥?”赵刚往前凑半步,枪托往地上顿了下,“掏出来!”
(上午8时12分·保温桶撞出破防)
门“吱呀”开,小李拎着印“沈阳食品厂”的保温桶冲进来,桶身晃得冒热气:“赵师傅!王婶让带的小米粥。”
保温桶往桌上放,“哐当”撞了搪瓷缸——桶身粘的绿渣,正对着陈宇的眼。
“哟,这绿渣咋粘粥桶上了?”小李摸了把,“王婶说您早上没喝粥,熬了俩钟头,怕凉……”
话没说完,保温桶盖没拧严,掉出张照片角——露着铁栏杆和小孩的蓝布袖子。
赵建国的眼突然直了,伸手就抓照片。
小李掏信纸递过去,纸角卷着:“王婶还说,建军寄信来,就写‘爹,我在前线抗击美帝国鬼子,盼您别犯糊涂,咱爷俩等开春吃饺子’。”
赵建国攥着信纸,指腹蹭“别犯糊涂”三个字,突然蹲在地上哭——后背抖得像筛糠,手里的照片全露出来:小孩绑在铁栏杆上,伪6师的人举着枪,对着孩子左额的痣。
“他们绑了俺孙子!”他哭着喊,声音哑得破了,“约翰拿这照片逼俺,说不偷图纸,就把孩子扔汉江里!”
(上午8时15分·撕图纸的狠劲——内鬼的硬气)
陈宇蹲下来,拍他后背——指腹蹭到赵建国工作服上的粥渍,热乎的。
“图纸给全了?”
赵建国猛地抬头,眼泪挂在下巴上,从内兜掏出张皱纸——是3号图纸最后一页,边缘撕得歪歪扭扭,缺角还沾着墨。
“没给全!”他把纸往桌上拍,字都拍得发颤,“俺趁约翰转身,撕了提炼最关键的三步!给他的图纸,就是张废纸!”
林悦凑过来看,纸上的公式密密麻麻:“这三步,没您补全,美军拿到也炼不出铀。”
“俺干了20年提炼,”赵建国抹掉眼泪,指尖戳着公式,“这三步记在脑子里,就是被打死,也不能让他们炸志愿军阵地!俺儿子在那边扛枪,俺不能拖后腿!”
陈宇朝门外喊:“王秀兰!发密电给志司通报案情帮忙寻人!报伪6师营地坐标,孩子特征:5岁,蓝布小褂,左额痣旁有烫伤疤——赵师傅说的,煮粥时碰翻锅烫的!”
(上午8时25分·王秀兰带线索来——勾拆雷+粥桶)
王秀兰攥着密电本跑进来,本页夹着片止血棉(渡口拆m2地雷剩的,林悦塞进去的)。
“陈局,密电码对好了,”她指尖蘸唾液捻开电报纸,“就怕发错,跟您拆m2地雷似的,一步不敢错。”
陈宇拍她肩:“稳点,跟拧地雷引信一个节奏,别慌。”
赵建国盯着止血棉,突然说:“这棉片,跟俺给孙子擦烫伤用的一样……俺孙子要是能回来,俺也给他用这软和的。”
王秀兰刚要跑,小李突然喊:“王姐!看看粥桶盖!”
桶盖内侧用铅笔写着“北市场张记豆浆”——绿渣粘在字旁边。
“约翰每天早上9点去张记买豆浆!”赵建国眼睛亮了,“他住北市场兴顺客栈302房,离张记就50步!俺带你们去,他相机里肯定有残缺图纸!”
陈宇让小张守科研所,转头对赵刚说:“把八一式带上,枪托别磕着——客栈人多,别惊着老百姓。”
(上午8时50分·客栈里的道具冲突——钢笔+砂纸)
兴顺客栈302房没锁,咖啡味(美式的)飘出来。
赵建国指着床底:“相机在那儿!约翰拍了图纸,说要寄给美军!”
林悦蹲下去拖相机,底部粘着张砂纸——指甲大,印着延边标。
陈宇摸出兜里的砂纸残片(渡口特务背包里的,一直揣着),往相机标上凑——残片的缺口,跟相机上的标严丝合缝。
“拼上了!”林悦指接缝,“残片边缘的毛边,跟相机标的毛边能对上!”
赵刚从枕头下摸出支银杆钢笔,刻着“USA”——他拽过赵建国的手,把笔塞进去:“是不是这笔?”
赵建国攥着笔,指节发白,突然红了眼:“就是这破笔!约翰拿笔尖戳俺孙子的蓝布老虎!说俺不偷图纸,就用这笔尖戳孩子的疤!”
陈宇掏出自个儿兜里的钢笔(珲春抓秃鹫时缴获的,一直带着),俩笔并在桌上——刻的“USA”位置一模一样,笔帽内侧都有个小凹痕。
“秃鹫的笔,约翰的笔,”陈宇指尖点着笔,“是一个渠道来的,都跟天津港的威尔逊号有关。”
(上午10时30分·电报炸出冲劲——报仇的念头)
科研所会议室,保温桶还温着,赵建国攥着没喝完的粥,碗边沾着米粒。
王秀兰举着电报冲进来,声音抖得厉害:“赵师傅!38军来电!昨天上午端了伪6师营地!孩子救下来了,已经派人送他坐火车回来了!”
赵建国手里的碗“当啷”掉在桌上,粥洒了半桌,他不管,抓过电报反复看,看一遍抹一把眼泪。
“活了……俺孙子活了……”他抬头看陈宇,眼睛红得像熬了夜,“陈同志,俺跟你们去天津港!俺要亲手指认约翰!”
陈宇把洗好的胶卷照片递给他——照片上的残缺图纸,缺的正是他撕的三步。
“约翰肯定要坐18号的威尔逊号跑,”陈宇看手表,指针指向10点半,“今天10号,只剩8天,明天一早就动身。”
赵建国攥着补好的图纸(刚写全三步),指甲掐破纸边:“这图纸是俺拿的,就得俺亲手把它换回来——还要拿那支钢笔当证据,让约翰没法抵赖!”
赵刚扛着八一式站起来,把约翰的钢笔塞给赵建国:“拿着,到天津港一认一个准。这回,咱不让他再戳着谁的软肋跑了。”
【历史档案】:1. 美式口香糖甄别强化 :1951年反特手册明确“c型口粮口香糖含薄荷醇,残片翠绿、凝固后硬脆,且有甜腻余味”。
本章陈宇“闻绿渣辨口香糖”“指粥桶绿渣实锤”,完全贴合当年“残留物嗅觉+场景关联”的侦查手法(非单纯视觉判断)。
2. 道具勾连闭环可视化 :珲春秃鹫的钢笔(陈宇随身带)、渡口砂纸残片(揣兜)与本章约翰的钢笔\/砂纸。
符合1950-1951年反特“物证链需(当年公安档案:关键证据物证,庭审指认准确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