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上一章,陈宇虽在禁闭中,但战友们在反伪钞行动中已取得不少进展。
如今,陈宇禁闭时间结束,然而等待他的,却是钱政委的严厉批评。
夏日的阳光炙烤着大地,陈宇从禁闭室走出,身上的军装略显破旧,却难掩他坚毅的神情。
他挺直腰板,朝着钱政委的办公室走去。
钱政委坐在办公桌前,脸色阴沉。看到陈宇进来,他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陈宇,你上次的行动太鲁莽了!我们的每一步行动都关乎着整个根据地的安危,你怎么能擅自行动,险些坏了大事!”
陈宇低头,诚恳地说:“政委,我知道错了。当时情况紧急,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日军的阴谋得逞,一时冲动,没有考虑周全。”
钱政委眉头紧皱,来回踱步。“你呀你,有勇是好事,但不能无谋。
我们面对的是狡猾的日军和隐藏在暗处的‘清乡党’,必须要有周全的计划。
这次算你运气好,没造成太大损失,但下不为例!”
陈宇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是,政委!我以后一定注意,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时,林悦躲在门外,透过门缝看着里面的情况,眉头微蹙,眼神中透露出担忧。
她想进去安慰陈宇并说情,却又怕此时进去会让钱政委更加生气,只能在门外焦急地等待着。
这天秋日的阳光洒在阜平县城南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
各种摊位琳琅满目,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
陈宇身着一身略显褪色的靛蓝粗布制服,腰间别着驳壳枪,在集市中巡查。他目光敏锐,时刻留意着集市中的异常情况。
突然,一阵激烈的争吵声传来,“你这钱根本花不出去,肯定是假的!”一个商贩模样的人大声嚷嚷着。
陈宇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叫李福的商贩正和一个名叫张大伯的老乡争得面红耳赤,周围围了一堆人看热闹。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这老张看着不像会用假钱的人啊”“现在这世道,啥人都有”。
陈宇快步走上前去,从李福手中拿过那张被拒收的边区币。
他用手指轻轻揉搓着纸币,眉头微微一皱,这手感明显异常,纸张绵软且粗糙,与真币的质感相差甚远。
他心中一凛,猛地想起 1943 年日军颁布的“经济绞杀令”,其中明确提到要通过伪造边币来动摇根据地的经济。
陈宇当机立断,严肃地说道:“都别吵了,这钱我要带回去彻查。
张大伯,麻烦您跟我走一趟。”张大伯一听要被带走,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双腿微微颤抖,眼神中满是惊恐,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步,嘴里嘟囔着:“我……我真不知道这是假钱啊,我是在集上换东西换来的。”
陈宇将张大伯带回保卫科后,立刻召集众人开会讨论此事。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一盏煤油灯在桌上摇曳着,昏黄的灯光映照着众人严肃的脸庞。
化学专家刘教授率先发言,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说道:“经过初步鉴定,这假币纸张纤维与日军占领区造纸厂所产纸张一致,而且油墨中含有一种独特的硫化物。
这种硫化物在我们根据地的油墨生产中是不会出现的,显然是日军特制的。”
这时,司法干事张建军站起身来,手里拿着几张假币,说道:“我比对了这些假币的编号规律,发现它们与边区银行真币的流水号存在‘间隔重复’的情况。
这绝不是巧合,伪造者很可能掌握了真币编号的规则,我怀疑银行内部可能存在内鬼。”
众人听后,纷纷低声议论起来。陈宇微微皱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思考着张建军的推断。他深知,一旦银行内部有内鬼,那情况将变得极为棘手。
散会后,张建军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继续研究那些假币。
他趴在桌上,借着微弱的灯光,仔细地比对每一张假币的编号。
时而拿起铅笔在纸上记录着什么,时而又陷入沉思。
他想起之前在边区银行档案室查阅资料时的情景,当时他注意到真币编号有着一套严格的生成规则。
而这些假币的编号看似杂乱无章,实则隐藏着某种规律。
经过几个小时的钻研,他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这‘间隔重复’的规律,一定是有人按照真币编号规则刻意伪造的。”
张建军自言自语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他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去边区银行,进一步调查银行内部的情况
与此同时,在集市的另一角,一个扮成游医的人正鬼鬼祟祟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此人正是日军特高课特工佐藤,他是这次假币计划的负责人之一。
佐藤身着一件破旧的灰色长衫,背着一个药箱,看似在集市上售卖草药,实则暗中记录着假币的流通情况。
他眼神犀利,每当看到有人使用边区币时,都会格外留意。
趁周围没人注意,佐藤悄悄打开药箱的夹层,里面藏着一张假币母版草图。
他仔细地端详着草图,嘴角露出一丝阴险的笑容,仿佛看到了日军的阴谋即将得逞。
陈宇再次拿起一张假币,对着灯光仔细查看。
在假币的边缘,他隐约看到了一个樱花水印。
这樱花水印与三年前“清乡党”伪造文书的标记如出一辙。
“难道‘清乡党’又在背后搞鬼?”陈宇心中暗自思忖。
他深知,“清乡党”一直与日军勾结,妄图破坏根据地。
这次假币事件,很可能是他们新一轮阴谋的开始。
他决定从这樱花水印入手,深入调查背后的真相。
但他也清楚,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斗争,敌人隐藏在暗处,随时可能发动致命一击。
在保定城的日军特高课总部,气氛压抑。松本课长坐在办公桌前,脸色阴沉地看着面前的下属。
“上次密电被截获是怎么回事?你们都干什么吃的!”松本课长愤怒地拍着桌子,用日语大声斥责道,“ぬるい!(无能!)”
下属们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其中一个特务小心翼翼地说道:“课长,我们已经在调查了,可能是因为用了重复密钥。”
松本课长冷哼一声,说道:“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你们都切腹谢罪吧!还有,‘清剿’行动前,一定要核对好涞水据点的物资清单,不能再出差错。”
“はい!(是!)”下属们齐声回答道。
在晋察冀边区公安总局侦察科,老郑正和小韩讨论着假币的事情。
老郑拿起一支烟,点燃后深吸一口,说道:“小韩,你对日军电报比较熟悉,从这次假币事件来看,日军会不会通过电报来指挥假币的流通?”
小韩思索片刻,说道:“有这种可能。我可以留意一下近期截获的日军电报,看看有没有相关线索。
老郑,你擅长伪装,要不你去集市附近打探一下,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可疑人员。”
老郑点了点头,笑道:“行啊,我扮成个卖杂货的,保证不会引起怀疑。”
在集市附近的一家客栈里,掌柜的行为有些反常。
他平时总是热情好客,可今天却显得心事重重。他给日军送的咸菜里,竟然藏着一根细铁丝。
这一情况被侦察员发现后,迅速汇报给了陈宇。
陈宇起初也觉得可疑,但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原来这是客栈掌柜和公安的暗号。
细铁丝代表着客栈附近出现了可疑人员,很可能与假币事件有关。
这一发现让陈宇意识到,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军民协作是多么重要。虽然敌人隐藏在暗处,但只要军民一心,就一定能识破敌人的阴谋。
【互动提问】
日军密电里反复出现的“五台山香期”,究竟指向补给线还是伏击圈?
A. 补给线(对应寺庙施舍日)
b. 伏击圈(对应香客聚集时)
c. 调虎离山(声东击西)
请在评论区留言。
【线索彩蛋】
本章特务掉落的铜扣,上面的缠枝纹与前章保定客栈的门环图案一致,这意味着……
点击追更加关注,下章剧情更精彩:纸厂暗战!硫化物里的追踪线索(1944 年秋·曲阳)
真实抗战历史彩蛋:
抗战货币防伪:看不见的经济战场智慧
抗战时期的货币防伪绝非简单的技术手段,而是根据地军民在经济战线上与日伪展开的生死较量。
这些藏在纸张、油墨、暗号里的智慧,不仅守护了根据地的经济命脉,更凝聚着全民抗战的决心,成为特殊历史时期军民协作的生动见证。
一、防伪技术:困境中的创新突围
纸张:大自然的“防伪标签”
根据地因物资匮乏,难以获取现代造纸原料,却创造性地利用本地资源打造“专属纸张”。
晋察冀边区的“桑皮纸”以桑树皮纤维为原料,手工抄造过程中故意保留纤维的自然粗细不均,形成独特的“指纹”——日军虽模仿纸张颜色,却无法复制纤维的随机分布。
陕甘宁边区更在纸浆中掺入细沙或植物茎叶,这些“杂质”实则是肉眼可见的防伪标记,熟悉的百姓一眼就能分辨真伪。
水印:暗藏玄机的“隐形密码”
部分根据地货币采用简单却有效的水印技术。
冀南银行在造纸时,将细铁丝弯成五角星、镰刀等图案,嵌入纸浆模具,干燥后形成透光可见的水印。
更巧妙的是,晋察冀边区的“牛耕图”货币,水印仅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显现,且图案边缘故意制作不规则锯齿,让日伪的仿制品始终“差一口气”。
暗号:军民共知的“秘密语言”
除了物理防伪,根据地还发展出“动态暗号系统”。
太岳区的货币在边缘印有极小的汉字暗记,每月更换一次,由货郎、商贩等传递新暗号。
苏中区则在货币背面的花纹中隐藏数字密码,对应发行月份,只有根据地的基层干部掌握解读规律。
这些暗号不依赖技术,却因“全民参与”而难以破解——日军即便截获货币,也无法知晓百姓口中的“这个月的记号在右上角”。
二、防伪背后:经济战场的战略意义
反击“货币战”的防御工事
日军深知“欲灭其国,先乱其财”,在占领区大量伪造根据地货币,试图通过通货膨胀掠夺物资、扰乱经济。1943年,日军在北平设立“伪造工厂”,仿制的冀南银行币一度流入根据地,导致部分地区物价波动。
而防伪技术的升级,直接切断了日伪的经济渗透,使伪币在根据地难以流通,稳定了物价和民心。
军民协作的“全民防伪网”
根据地通过年画、歌谣等形式普及防伪知识,让百姓成为“移动验钞机”。
晋绥边区的秧歌戏《辨假币》中,演员用夸张动作演示“看纤维、对暗号”的方法。
冀中平原的货郎们走街串巷时,会悄悄传授新的防伪口诀。
这种“专业技术+群众智慧”的模式,构建起比任何技术都更坚固的防伪防线——1944年,山东根据地百姓仅凭“纸张手感”就识别出近千张伪币,配合武工队抓获12名伪币贩子。
三、历史启示:防伪即卫国的深刻内涵
这些看似简陋的防伪技术,实则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科技创新”。
在没有现代设备的情况下,根据地军民从自然中找答案、从协作中求突破,将经济防御战打成了全民参与的“人民战争”。
这不仅守护了根据地的经济独立,更在无形中强化了民众对根据地政权的认同——能守住“钱袋子”的政权,才能带领大家守住家园。
如今,当我们审视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货币,看到的不仅是纸张上的图案,更是一个民族在困境中迸发的智慧与团结。
抗战货币防伪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防线,永远建立在民心向背与创新勇气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