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曹爽并不知道皇上曹穆找自己什么事情,看着他虽然在开玩笑,但是曹爽知道事情肯定不简单。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浪花越大风浪越大。不是吗?

“爱卿,怎么啦!有心事。”曹穆也是望着他说道。

“臣在想,皇上到底找臣所为何事?皇上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找我。臣想皇上找臣。肯定不简单。”曹爽也是笑着说道。

“要是朕找你是私人的事情,你是不是另外一种想法,昭伯。”曹穆开玩笑道。

曹穆的话,让曹爽以为又是皇上的试探,他也是摇头道:“皇上,为人臣知道。皇上从来就不会因为私人的事情,找臣。臣估计除了国家大事。就算皇上,找臣,是因为私人的事情,臣曹爽一定会尽力办好。”

“看来我曹穆,没有找错人。也没有认识错人,曹爽朕找你有一件事情。要你去办?”曹穆也是表情沉重道。

“皇上您尽管吩咐,曹爽一定不会辜负皇上的信任,请皇上安排。”曹爽也是表情真诚道。

曹穆拍着他,对着他道:“朕想让你去河东井岸镇,把郡守押送进京。把他家人也一起带进皇宫。朕给你五千人。”

此时。曹爽满肚子疑问,他也是很好奇,皇上究竟找自己所为何事。他是搞不明白。也不清楚。曹爽也是比起司马懿直接不少。他也是道:“皇上您让臣去河东井岸镇做什么,还请皇上明示一二。”

看着曹爽,曹穆这个时候才想起先帝说过,一句话,那就是曹爽只是庸碌之才。根本成不了气候,这样的人物他看来自己之前高看了一眼,不是吗?

曹穆也是阴冷地开口说道:“昭伯。你只要记住执行任务,其他的也就跟你关系不大,不要过多去问,朕不想因为一个臣子问题太多,付出生命代价,昭伯你懂朕的意思不。”

曹爽也是点点头,他也是紧张说道:“臣明白,臣一定执行皇上交代的任务。”

曹穆也是看着他曹爽道:“曹爽,曹爽你以后要多学习,朕告诉你多读书是有好处的,不要犯糊涂。”

曹爽也听着皇上的话,到底是有没有记住,估计也就他自己知道。

曹穆也是看着他道:“该去执行任务。”

看着曹爽,他就想起之前21世纪播放的朱元璋,历史上朱元璋是他佩服的人,尽管是来自于后世他对于朱元璋确实发自内心的佩服。

1368年,朱元璋建国大明,当了皇帝。

从一个放牛娃儿到九五至尊,十五年的光阴看似短暂,可是只有朱元璋和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们知道,这一切是多么的不容易。

无数次的生死大战,无数次的以弱胜强,无数次的刀光剑影,只要有一次的疏忽,现在的一切就会成为上辈子的梦。

在这十五年无数次的厮杀当中,朱元璋南征北战,败尽天下英雄,勘破世间人心善恶、魑魅魍魉,粉碎无数诡计阴谋。

一切的艰难险阻,全部被他踩在脚下,一步一步,登临人间巅峰,让朱元璋养成了坚硬、睿智的帝王心,君临天下,任何的算计在他面前都无所遁形。

可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毫无破绽,朱元璋也有软肋,所以才让杨宪成为了他的克星,败坏了他火眼金睛的名声,栽了大跟头。

朱元璋出身贫农,对老百姓的苦感同身受,自小的凄惨经历也在时刻提醒着他要当一个好皇帝,把百姓的福祉放在首位。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当上皇帝,是元朝的腐败给了他机会,把众多老百姓逼得没饭吃才跟他当了兵打下了这个天下。

如今他当了这个皇帝,所有人都在看着他,元朝人不给我们饭吃,我们跟着你混,你朱重八当了皇帝,我们老百姓总不会再饿着了吧?

朱元璋担子很重,也重情义,他不能寒了百姓的心。作为皇帝,是他们的君父,也不能让子民饿着。

他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是饿死的,当初他没能力给家人温饱,现在他当了皇帝,却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他只能尽心尽力的对百姓好,来稍微弥补自己心中的遗憾。

建国后,他把税收调到了历史最低,只有4%,希望百姓可以多些余粮生养更多的孩子,种更多的地,让生活过得更好一些。

他也担心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会让他看不到的地方的百姓受到贪官的欺压无处申诉,所以他破天荒的在宫门外放了一架鸣冤鼓,发明了叫做大诰的状纸,只要哪个地方的官员有贪赃枉法的行为,当地百姓可以联合在一起绑了官员,顶着大诰到京城告御状,沿途州府官员不得阻拦,违者杀无赦,还要免费提供食宿,报销路费,举报有功还有奖赏。可谓是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先例。

无论哪个朝代的明君都没有这么做过,各地官员代表了皇帝在当地的皇权统治,这种民告官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皇权的威望,没有哪个皇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是朱元璋就敢这么做,在他心里,哪怕自己当了皇帝,也是农民的孩子,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朱重八。

他永远是贫苦百姓的发言人,正如他所说:明朝是与百姓共天下,而不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相比于宋朝三百年基业没有杀过一个文臣来说,朱元璋却是毫不手软。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仇视当官的,因为他的家人就是被当官的逼得活活地饿死的。

但是他又不得不用他们,国家那么大,他一个人管不过来,这就造成了朱元璋手底下官员艰苦的生活,工资低,责任大,一个干不好,还有杀头的风险。

元朝的政治腐败让贪腐成了风气,明朝建国的时候,官员缺口太大,一时间无法补足,只能让这些前朝官员留任,那就必须对他们严格监督。朱元璋就像防贼一样的防着他们。生怕贪官让百姓受了委屈。

他对当官的狠,历史上独一份儿,对百姓是真的好,也是历史上独一份儿。

他知道,尽管如此,他做的还不够,治标不治本。

元朝对中原百姓跟喂养牲畜一样的管理模式,让中原大地人口损失太严重,土地也严重荒芜,即使现在重新建国,一切有所改善,可是在哪个不知名的角落,或许还存在大片大片的饿死人的情况,甚至易子而食。

想到这些,朱元璋坐不住了,他急于了解百姓的真实情况。把朝中事务安排好之后,就带领着一帮臣子微服出宫体察民情了。

明初的都城在南京,在扬州境内,朱元璋私访第一站也就到了以富庶闻名的扬州城。他想的很好,看了扬州的情况后,其他地方虽然比不上扬州,但是根据扬州的情况,他就能在这个基础上稍微降低评估,推测出其他地方的真实情况。

他明白,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即使富庶的扬州也不会有多好,可是到了扬州城之后,眼前的一幕,却超出了他的认知,给了他当头一棒。

站在扬州城头,朱元璋觉得自己似乎是站在了乱葬岗。放眼望去,全是断壁残垣,没有尽头。扒光了树皮的树桩,像是一个个凌迟而死的囚犯吊在那里,诉说着人间惨状。

过了好久,在扬州当地官员竭力的搜寻下才找来了仅存的18户人家百姓,衣衫破烂不堪,还不如当年的乞丐朱重八,双眼无神,因为饥饿,他们脸色浮肿发白,看着穿着光鲜的朱元璋一行人,眼中有着畏惧与渴望。

咚!眼前的一幕仿佛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朱元璋的心上,让他疼得险些背过气去。

此刻的朱元璋就像是在经历酷刑,他仿佛回到了童年时期。

父母家人饥饿而死的一幕幕再次浮现在了眼前,他只能无助的哭喊,却无能为力,因为父母要的是食物,可是草根都挖没了,树皮都吃光了,到哪里去给他们找吃的?父母饿死了,兄弟姐妹也饿死了。乡里乡亲也饿死了,每天都在大量的死人,随处可见骨瘦嶙峋皮包骨头的百姓死在路旁被乌鸦啄食。这不是人间,这是地狱,我要打破他。朱元璋在内心嘶吼着。

幸运的是,多年后他成功了,他当了皇帝,他处死了那些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他给老百姓划分了新的田地,他们再也不会挨饿了,这是朱元璋的想法。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今天的扬州城还是人间地狱?那么那些百姓跟着我建立大明江山的意义在哪儿?我自认为远比暴元的统治要好得多,能够给华夏儿女一份生机 ,可是眼前的这一幕,和暴元有什么区别?

总以为自己的成就能够弥补心中的一些遗憾,可是现在的场景,和当年全家惨死的场景有什么不同?

诺大的扬州城,以富庶闻名,从三国孙权开发,经过隋唐两宋蓬勃发展,这里本是世间最为富贵的地方,可是让人讽刺的是,就这种地方,竟然只有18户人家,一棵树!剩下全是断壁残垣和荒芜的土地,要想恢复这里,难如登天!

朱元璋,你硬生生活成了一个笑话!

想到这里,朱元璋哭了!一向凌厉的目光此刻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无助苦涩的两行清泪。这是朱元璋心里的痛,扬州的老百姓都如此艰难,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谁?谁能接下这里的担子”?朱元璋一一扫过在场的臣子,猩红的双眼盯着他们,声音沙哑的问道。

所有大臣面面相觑,最后全都选择沉默的低头。扬州的情况太过严重,已经不是整顿那么简单了,这里基本上全毁了,等于是要从头发展,想在这里有所建树,基本上要花一辈子的心血,还不见得能成功,搞不好,还有杀头的风险,吃力不讨好,及时撇清才是好事。

朱元璋看着众臣的反应,眼中杀机毕露,满心的嘲讽。

这些人一个个的都饱读诗书,天天嚷着忠君爱国死而后已,可是遇上事情,一个比一个爱惜自己的羽毛。

要说他们搜刮百姓民脂民膏,倒是一把好手,这样的臣子杀光也是没错的。

正当朱元璋杀心再也无法遮挡的时候,突然从人群中走出一人,砰的一声跪了下来,以头抢地,声音铿锵有力的吼道:“臣,参知政事杨宪,愿意担此重担,保证五年内扬州耕地全部复耕,民生趋于安稳,如若不成,请斩吾头”。说完,又砰的一声磕在了地上,久久不起。

杨宪虽然跪着,可此时他的身影在众人眼中,显得却是那样的高大伟岸。

一时间全场鸦雀无声,只留下朱元璋粗重的呼吸。

“好!好一个杨宪”!过了好久,朱元璋一声兴奋的大喝,惊醒了呆滞中的众人,全部向朱元璋望去。

只见朱元璋眼中满是赞赏之色,直直的望着跪在地上的杨宪,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杨宪,这个让自己最为器重的臣子之一,果然没让自己失望,和那些墙头草就是不一样。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今南京市)的时候,杨宪来投奔,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洪武元年(1368年)任中书参知政事。

在暗地里,杨宪是朱元璋的情报机构检校组织的重要成员,做起事来狠辣无情,命令为主,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这样的人本就是朱元璋无比顺手的一把刀。

但尽管如此,朱元璋对官员的防备也仍然包括他杨宪。

可是直到此刻,直到所有人对扬州都避而远之的时候,杨宪却主动挺身而出接下扬州这个烂摊子,在朱元璋心里,他就和其他臣子再也不一样了。

以后不管他能否把扬州的事情办成功,他都注定平步青云。

他的这份心意,深深的打动了朱元璋,注定不会把他当一般臣子对待。

既是对平民百姓的表现出的怜悯之情让朱元璋觉得杨宪贴心,认为他不是一个为自己牟利,而是一心为民、敢为天下先的好官。

也是主动为朱元璋解围的忠诚之举,毕竟百姓过得不好,那打得是君王的脸面,没人收拾烂摊子,君王更难堪。

朱元璋深深的看着杨宪,感触颇深。

杨宪,你一心为国,咱必不负你!

可是朱元璋不知道的是,杨宪在低头领旨接任扬州知府的那一刻,眼中却露出的狡黠与兴奋之色,那是对权势的渴望。

朱元璋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谎言当中,成为了他一生的耻辱。

离开扬州时,为了方便,朱元璋给了杨宪全权处理大权,以免让他被其他人影响,并且吩咐其他部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杨宪的一切需求。

此时的扬州需要的当然是粮食,但是这也是朝廷目前缺乏的,建国初年,百废待兴,根本帮不了杨宪多大的忙。

而杨宪为了博取更大的功劳,直接婉拒了一切,表示不给朝廷添麻烦。

这一点,无疑让杨宪又猜中了朱元璋的心思,对他也更加青睐,不再有一点儿怀疑。

以朱元璋的性格,竟然对杨宪执政扬州连基本的监督人员都没有,可见对杨宪的放心。

杨宪本就出自校检组,很快就察觉到了,他偷偷得意的勾唇一笑。从此,他终于可以大展拳脚,鲤鱼跃龙门了吗?

刚开始,杨宪接管扬州事务的时候,还是挺卖力的。

毕竟,要是真的能把扬州治理好,那绝对是大功一件,成为皇帝的红人。

更何况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是自己不尽心,万一哪天朱元璋派人暗中查访,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杨宪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脱下官袍,换上了麻衣下农田和和百姓一起开荒,同吃同住,时常累得晕倒在地里。

他拆了官府的房子,用木板为老百姓盖简易的住房。

为了给百姓计时,他花费了自己积攒的仅有的三百两俸禄银子,跑到三百里之外买来一只大公鸡,为百姓每天计时打鸣。

这一切,老百姓都看在眼里,直呼他是救苦救难的大菩萨。

杨宪的名声很快就传了出去,朱元璋听闻后,红了眼眶,嘴里喃喃道:“杨宪!杨宪!”。

手中的毛笔沾上红色涂料,在功劳簿上杨宪的名字下面,画了一个又红又粗的红杠。

为了不让杨宪有心理压力 ,朱元璋再次声明,百官不得干涉杨宪的事物。

这样一来,杨宪管理的扬州与朝廷之间的消息就完全隔开了。杨宪也完全放飞自我。

他仍然一如既往的在田里和百姓们一起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专门弄了一块自己的试验田和百姓比赛,看谁先种出粮食,到时候有赏银。

老百姓的积极性大大的增加,逃到其他地方去的流民听闻扬州得到了治理,又陆陆续续开始回到扬州,从官府领了农具种子开荒。

扬州的人口逐渐增多了起来,到处都是百姓满脸笑容夹杂着汗水开荒,干的热火朝天的景象。

如果这么一直干下去,扬州的人口会越来越多,开荒速度也会加快,五年内全面复耕是完全能实现的。

可是杨宪等不了了,谁都不知道的是,他虽然表面一副为民形象,但那只是为了迎合朱元璋的喜好,作为皇帝的心腹亲信,这点儿了解还是有的。

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他心中从没有什么老百姓,他要的是权势,是高官厚禄。呆在扬州五年,不见得能爬到多高的位置,他也等不了那么久。

所以,仅仅过了一年,田地复耕还不到一半的时候,杨宪撂挑子不干了。

他把朝廷从其他地方运输过来的粮种、农具全部变卖,就在百姓还在为开出的大片良田而高兴的时候,杨宪把田地卖给了其他地方的大地主。汇聚了大量钱财贿赂朝廷官员。

百姓一下子再次跌入了深渊, 他们找到杨宪讨要说法,结果被安排的打手打得头破血流,出了人命。

百姓不甘屈服,想去京城告御状,却被杨宪安排的人杀死在半路上。

朝廷因为早就放弃了对扬州情况的监视,对此一无所知,杨宪在扬州直接一手遮天。

等他稳住扬州,打点好一切后,正好接到了朱元璋宣他进京的圣旨,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杨宪去的时候,他身上穿了全套的粗布烂衣,上面还打着各种各样的补丁,然后在外边套上官服,又把里面衣服的衣角不着痕迹露出来,他的“不小心”露出来的破败衣服自然映入了朱元璋和群臣的眼帘,一时间所有人感叹良多,众人都惊叹于他的廉洁勤勉。

杨宪也聪明,他又开始趁热打铁,给朱元璋准备了一份礼物,当他在宫廷宴会上拿出来的时候,朱元璋直接就被惊住了。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杨宪。

只见杨宪的手里拿着一束果实累累、颗粒饱满的稻穗。

杨宪告诉朱元璋,扬州已经全面复耕,田里全是这种长势的稻子,堪称祥瑞,百姓家家有余粮,这是皇上圣明,洪福齐天啊。

朱元璋喜不自胜,兴奋的忘乎所以。也许其他皇帝会喜欢珍珠宝玉,可朱元璋只喜欢能吃的粮食,珍珠玉石对他来说就是石头而已。

在大明初期能得到这样的稻子,这不是祥瑞是什么?朱元璋把这束稻子小心翼翼的捧在手里,视若珍宝。

这么看还不过瘾,他又把稻穗挂在御书房的墙上,天天看,日日瞅,呵呵傻笑,总是念叨着这大明祥瑞。

第二日,杨宪不出意外的得到了封赏:中书左丞。

与中书省左右丞相只有一字之差,算是丞相的副手,官职低一阶,杨宪可谓是一步登天。

而且这个副手是皇帝眼前的亲信红人,就连李善长都不敢得罪他。

中书省有左、右丞相掌管朝廷政务,左丞相徐达只是挂了个名,是朱元璋为了平衡右丞相李善长而提上去的,根本不管事,整个中书省原本是李善长的一言堂。

可是自从杨宪一来,李善长的权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了。

相比于热衷于权力的第一开国功臣李善长,朱元璋明显更信任“一心为民”的杨宪,事事都交给他去做,而且没有任何戒心。

那段时间,几乎成了杨宪说什么,朱元璋几乎就信什么的程度。

每当大型朝会,总是满面笑容的夸赞杨宪有守有为,敢作敢当,还一心为民,为国家带来了祥瑞。

一时间,就连李善长这个顶头上司都不敢招惹杨宪,只能称病告假来回避。

这让杨宪更加无所顾忌,他体会到了权力的味道,变得更加疯狂,开始肆意妄为。

没有了李善长的中书省,杨宪一人执政中书省,他专决省事,罢去旧吏,更用亲信,杀侍御史刘炳、弹劾右丞汪广洋。导致很多官员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

很快,屠刀就落到了胡惟庸的头上,胡惟庸斗不过有皇帝撑腰的杨宪,受尽了屈辱,只能求助于李善长。

李善长算是胡惟庸的老师,杨宪又是他们共同的敌人,两人很快就联合在了一起,只有斗倒杨宪,他们才能翻身。

李善长劝胡惟庸暂时隐忍,暗中搜查杨宪违法犯罪的证据,等到时机成熟,给杨宪致命一击。

胡惟庸依计行事,他派人到扬州去调查杨宪。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杨宪在扬州罪行累累,任何一条都是灭九族都大罪,胡惟庸拿着这些证据欣喜若狂的去找李善长,准备接发杨宪。

可是李善长却阻止了胡惟庸。他认为虽然有了证据,但是现在杨宪正受皇帝恩宠,如果贸然揭发,那不是等于直接嘲讽皇帝识人不明是个睁眼瞎吗?以朱元璋的性格,又哪里会有他们的好下场?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朱元璋自己发现杨宪的不法之处,那就证明皇帝还是英明的,不至于伤了脸面,然后他们再趁机把这些证据呈上去,才能让杨宪永不翻身。以杨宪张狂得性格,他肯定会不断犯错,这个机会不远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朱元璋又交给了杨宪一件大事,让他修建国子监。

国子监是代表皇帝的最高学府,是明朝江山在文化上的门面,一旦负责修建成功,杨宪注定名留青史,可见朱元璋对杨宪的看重。

杨宪也知道这一点,他欣然领命,却没想到,因为他的贪心,修建国子监却是为他自己敲响了丧钟。

历经一年时间,国子监落成,朱元璋感叹杨宪办事效率高,赏赐不断,恩宠更隆。

朱元璋带着兴奋的心情和文武百官前去国子监参观,看着巍峨大气的建筑,朱元璋心潮澎湃,感触良多。

没想到啊,他一个和尚,一个吃不饱饭的叫花子,大字都不识几个,没想到到头不仅坐拥锦绣江山,万里山河,还拥有天下间的至高学府,当了校长。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感叹之余,朱元璋激动的走进里面去,迫切想要一览全貌。可是没走几步,他忽然停了下来,右脚在院中的石板地面上轻轻踩了几下,传来清脆的咚咚声。

朱元璋眉头紧皱,目光紧紧盯着脚下的石板,多年的生活经验让他对这做工质量起了疑心。脚下用力一踩 ,没想到地板轰然断裂,地面下竟然是空心的?

朱元璋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致,群臣急忙打圆场,说可能是疏忽所致,不至于动气。

朱元璋眼神冰冷的撇了一眼说话的臣子,冷哼道,“是吗”?臣子吓得顿时缩了缩脖子,一声不吭了。

朱元璋不再多说,但他的疑心却越发强烈,直接一把抽出旁边士兵的佩刀,走到走廊的柱子面前,一刀砍了上去。

“哐”的一声,灰尘四起,柱子被砍开了一道口子,柱子里面就像干枯的流沙一样哗哗哗的撒了出来落了一地。

朱元璋怒了,没想到啊,支撑建筑主体的柱子都是空心的,都是散土拼凑的,这样的建筑能用几天?能不出人命?

代表朝廷脸面的国子监,竟然是如此质量的豆腐渣,朱元璋的怒火可想而知。

他看了一眼在场的所有大臣,眼中似乎夹杂着冰封万里的寒气又携带着冲天的杀气,咬牙切齿了半晌,冷冷地说了一句“给我查”。

随即转身就走,他担心再不走,他会忍不住杀光所有人。

杨宪的行为终于东窗事发了,国子监这么严重的事情,他难辞其咎。然而事情还不止如此。

朱元璋这个人对谁信任那就是无条件的信任,可是一旦怀疑,就会把曾经信任的也全部推翻。李善长胡惟庸能查到的,朱元璋自然也能查到。

可是这个结果,却远不是朱元璋能承受的,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他看着送回来的消息,满眼震惊,脸颊颤抖。

扬州根本没有复耕,百姓依然水深火热?杨宪阻拦百姓告御状,残杀当地居民,一手遮天?

看到这里,朱元璋已经满面狰狞,可是接下来的一句,却让他感到天旋地转:杨宪送回来的稻穗并不是扬州长出来的,而是花了十五两金子从南洋商人手里买的,南洋商人被杨宪所杀,犯了欺君大罪。

李善长也趁机弹劾杨宪“放肆为奸事”。

“啊”!朱元璋的怒火终于忍不住了,看着墙上那束稻穗,以前有多骄傲,现在就有多耻辱。就好像一个巴掌狠狠地扇在了他的脸上,让他无地自容。

想起自己曾经处处对杨宪的夸赞和嘉奖,朱元璋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自古以来的帝王还没有这么丢人的。

其实这也能理解,朱元璋夸杨宪,就像普通人夸自己的媳妇似的,到处跟人说自己的媳妇多好多好,给自己生了个好儿子,天赋异禀,将来是栋梁之材,不愧是自己的儿子。

四乡八邻的都知道你有了个好儿子。可是突然有一天,一个爆炸性得新闻传了出来:儿子并不是你的,而是你媳妇儿跟隔壁老王的。而且所有人都知道了。

这种屈辱就不是正常人能承受的,普通人尚且不能接受,更何况是一国帝王?朱元璋受到的侮辱大概就是这样的。

那么,他会怎么对待杨宪这个孩子的母亲?他的下场可想而知。

最终,朱元璋不顾杨宪涕泗横流的求饶,把他五马分尸。众多大臣也不敢议论,皇帝的笑话是要拿命来看的。

从那以后,朱元璋再也不信任任何官员,对他们严防死守。

杨宪的事情给他深深上了一课。一个人可以善良,重感情也是好事,但是决不能让个人感情喜好影响了自己公正的判断。

原本以朱元璋的能力来说,杨宪的伎俩根本瞒不了他。但是杨宪很聪明,他完美的抓住了朱元璋重民爱民的软肋,挑动了他的温情一面,慢慢地放下了心理的戒备,这才给了杨宪可乘之机。

一个人有软肋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软肋影响到自己的理智。

所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原则至关重要,只要保证了这一点,即使你有软肋和弱点,也是无懈可击的。

此时曹穆看着远去曹爽,感慨道人还是愚蠢点好,人愚蠢才不容易出事情吗?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龙血战神临高启明帝临鸿蒙大魏宫廷跃马大明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龙腾美洲学霸养成小甜妻重生之宋武大帝邪龙狂兵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三国:赵云是我弟万域灵神穿越之极限奇兵护国公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你是明珠,莫蒙尘特工之回到清朝这驸马当不得,影响造反!唐贼凶悍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美漫丧钟大宋将门三国曹髦灭晋兴魏兵锋王座寒门状元特种兵之血色獠牙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华夏万界为尊天下第一小乞丐大明安国公黑铁之堡重生我无敌虎狼之师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穿成了豪格,提前共和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狂妃错爱:冷魅王爷下堂妃我真不是暴君步步生莲公子饶命寒门败家子食物链顶端的佣兵穿成废柴皇子的我藏不住了南宋异闻录大乾逍遥纨绔最强医仙混都市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重生大明1635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穿越大唐重整山河重装军火商大明伪君子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不当堂主好不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逍遥的王爷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钢轨上的家族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铸运天秦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穿越明末争霸大海在大唐苟活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明末改革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大明执政官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成长之红颜助我我,刘协,三造大汉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玄黄十二域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杀手崇祯蓝鸮之恋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大唐风流小厨师隋唐:家兄程咬金这就是你的宿命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最后的一位将军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别家皇帝追求长生,朕只求速死全球统一系统黑风寨主成帝路这个师爷很科学玉简在手,昭姐横穿三千界开局大秦小兵,我为始皇炼不死军白虎御唐:龙阙血鉴大唐长安秘物栈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我长生不死愁啊大明第一战神大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