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表面看似市井无赖,以贩卖劣酒闻名,但对高秉烛却忠心耿耿,甘愿赴汤蹈火。这样的人对贾铭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见陈宫对白浪流露不满,贾铭走近低声道:“公台,昨夜商议的情报机构负责人一事,你觉得此人如何?”
陈宫闻言一愣。他们确实讨论过组建情报组织的事宜。情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红袖招、妙音坊等组织的影响力便可见一斑。
若无可靠情报来源,贾铭就如同盲人对抗远视者。即便知晓大体剧情走向,随着他的介入和蝴蝶效应的影响,先知优势将逐渐消退。因此,建立专属情报网势在必行。
早在战乱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便专门论述了用间之道,将 ** 分为五类: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到了三国时代,各方势力也均设有自己的情报体系。
东汉时期的魏国有进奏曹校事府两大情报机构,蜀汉有军议司,孙吴则设立了解烦营。
传闻曹操晚年建造的铜雀台实为曹魏秘密情报中心,甚至可能以此命名。随着三国归晋,这些情报机构最终落入司马懿父子掌控,使核心情报权由司马氏而非魏帝把持。
若能获得进奏曹这样的专业情报部门就事半功倍了。贾铭暗自思忖,暂时先让白浪筹建新机构,日后再整合多方资源。他目光转向陈宫,期望获得这位谋士的支持。不同于吕布的刚愎自用,贾铭更注重集思广益。
陈宫沉吟道:若此人确如主公所言重情重义,此事可行。他对白浪虽有成见,但只要能为己所用亦能包容。贾铭欣然安排:具体事宜由你负责协调,待架构完善后再移交白浪全权管理。
一旁肃立的高秉烛与白浪虽不解其详,仍恭敬候命。贾铭嘱咐道:本爵今日赴任五城兵马司,正需二位效力。在暗流涌动的神京城中,高秉烛以周旋于内卫与春秋道之间的着称。
浪里白龙白浪天生硬命,是个随传随到的得力帮手。
这倒提醒贾铭想起神京三人组的最后一位。
那位工部尚书家的二公子,神都第一美食家百里弘毅。此人天赋异禀,过目不忘,本是个不解风情的书呆子。若非为查明父亲遇害 ** ,断不会与市井之徒高秉烛有所交集。
但眼下《风起洛阳》的故事尚未开场。
工部尚书百里延尚且健在。
堂堂贵胄怎会自降身份结交布衣?
二人如今判若云泥。
记得百里延是因阻挠春秋道谋反,在儿子婚宴当夜遇害。
只要探得百里弘毅婚期,便知剧情何时展开!
待我稍后打探。
看能否介入此事。
贾铭暗自筹谋。
打算先与陈宫密议。
当下要务仍是掌控五城兵马司。
于是率陈宫、臧霸、高秉烛、白浪等人大张旗鼓前往衙门。
衙门前四名守卫已注意到这群生面孔。
领头兵卒恭敬上前:不知各位大人有何贵干?
在权贵云集的神京,没人会愚蠢到以貌取人。
臧霸朗声道:这位是大乾战神、超品子爵、飞狼营参将兼五城兵马司总指挥使贾大人!
一串冗长的官衔。
每个名号都令人敬畏。
几名士兵顿时面露惊色。
拜见提督大人!
他们齐刷刷向贾铭单膝下跪。
贾铭仔细打量众人。
此刻他已摸清五城兵马司的底细。
这并非单一官署,而是五大衙门的统称。
分作中、东、西、南、北五司,分管神京各片区。
总首领仅设总指挥使,又称一职。
需知。
实为动词性称谓,譬如某人提督五城兵马司,即为该机构主管。
此制与东厂相仿。
皇上钦点某太监提督东厂,此人便是东厂督主。
故而。
群臣可称贾铭为指挥使,亦可称提督。
但兵马司部属多唤提督。
因司中另有数位指挥使。
各司主官为兵马司指挥,正六品,每司一员。
副职为副指挥,正七品,每司两员。
不过这只是初设之制。
如今已灵活增调。
例如后妃父兄。
常被皇上安插为闲职指挥。
目下兵马司虚衔指挥恐不在少数。
确切人数待贾铭履新方知。
其下设有司吏典吏。
日常治安庶务皆由其处置。
再往下便是眼前这些兵丁。
这批基层士卒。
原应由军中神箭手充任。
古时弓箭手多为魁梧力士,能挽强弓,亦擅近战,战力非凡。
但贾铭环视众人。
只见。
虽不至骨瘦如柴,却与虎背熊腰相去甚远!
歪瓜裂枣的模样。
“看来,百年来五城兵马司早已不复当年勇武。”
“当年可都是开国精锐……如今这些人能不克扣军饷就不错了。”
贾铭心中不悦。
作为兵马司统领,他若只想混日子也罢,但此番正是建功立业之机。
更盼他日关键之时能倚重这支人马。
既视为自家私兵,岂能容这群庸碌之徒?
“哼!”
他冷眼扫向那名士卒:“报上名来。”
“小人卞汾。”
卞汾后背沁出冷汗,不知何处触怒上官。
“带路。”
“是!”
待一行人远去,岗卒们才敢低语:“这位提督年纪轻轻,威势却骇人。方才那声冷哼,简直如雷霆劈落!”
“那可是斩尽鞑虏的战神!听说他能手撕敌寇,生啖血肉——”
底层兵卒的交头接耳间,尽是对贾铭铁血威名的敬畏。
**
衙署深院内。
得知贾铭亲至,沿途官吏无不战战兢兢行礼。
陈宫与臧霸面露得色。
高秉烛、白浪亦倍感荣耀——能追随这般人物,何等幸事。
直至正厅。
数名身着官服的男子正悠然品茗。
见到贾铭一行人后。
众人的视线齐齐投来。
来者何人?
这位是大乾战神、超品子爵,飞狼营参将兼五城兵马司总指挥使贾铭大人!
还不速速行礼?
臧霸高声喝道!
话音未落。
府衙内的主簿、功曹等小官小吏慌忙起身行礼。
下官主簿何和,拜见提督大人!
下官功曹红黎、法曹宗保、仓曹康玉书……拜见爵爷!
下官司吏何和,拜见提督大人!
下官典吏公万,拜见爵爷!
下官书佐空乐天,拜见将军!
下官......
贾铭的威名早已传遍朝野。
众人皆知他昨日被加授五城兵马司提督一职。
更知晓他对贾府、誉王等权贵的雷霆手段。
这位可是连皇亲国戚都敢动的煞星!
至今无人能奈何得了他。
谁敢怠慢?
生怕被新官上任的贾铭拿来立威。
为官多年,这点道理他们心知肚明。
但人群中却有一人态度倨傲——
......
中城指挥裘良,见过贾大人。
旁人尊称是认可其职权。
称呼亦是敬重。
唯独这句贾大人——
虽无错处,
但出自直属下属之口,
分明透着不服!
不仅贾铭与陈宫听出端倪,
连高秉烛与白浪也面露不豫。
裘良神色轻蔑,
不屑之意溢于言表。
(完)
他心下只当对方是个没甚倚仗的粗鄙武夫。
目光中毫不掩饰轻视之意。
主公,那裘良乃是景田侯家嫡孙。
立于贾铭左后方的陈宫略微倾身,压着嗓子禀道。
当朝大乾的勋贵分作新旧两派,老牌贵族多是开国功臣。
除却四大王爵与八大国公,
另有十二侯爵并立——
忠靖侯、平原侯、定城侯、襄阳侯、景田侯等俱在其列。
这景田侯正是十二侯中显赫一支。
席间还列坐着诸多世家子弟:锦乡伯府韩奇、神武将军府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王孙公子,不胜枚举。
景田侯素来与四王八公交好,
自然对贾铭这般新贵满怀敌意。
贾铭眼中掠过赞许,陈宫当真手段了得。
不过半日功夫,竟将这等秘辛打探分明!
着实不凡!
裘大人,阁下名字倒有番讲究。
陈宫忽而正色扬声。
话音方落,
满堂嘈杂顿时寂然,
众人目光齐刷刷刺向裘良——
但见这七尺武官身着绣彪补服,
古铜面皮上浮起讥诮:好在哪里?你且道来!
《礼记·学记》有云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裘字暗喻承继祖业之意。
良弓传家,必习为箕。
如此佳名,岂不妙哉?
陈宫不卑不亢,字字如金石坠地。
这番引经据典,
顿时显出其深厚学养。
堂上众官不禁收起倨傲,
正襟危坐起来。
须知《礼记》乃西汉戴圣所编,
能信手拈来这等典故,
足见陈宫腹有锦绣!
裘良脸色却愈发阴鸷。
他万没料到贾铭麾下竟有这般文人,
暗啐道:甘为莽夫鹰犬,愚不可及!
更刺痛他的是——
字字句句,分明都在指桑骂槐!
之前那句本意是比喻先人基业后继无人。
这不明摆着说裘良不配继承祖业?
是讽刺他才疏学浅?
跟着那句“良冶之子必学为裘”更戳心窝——顶尖铁匠的子孙,先得从补皮袄做起。
裘良登时暴跳如雷。
“何方狂徒敢对本官放肆!”
“陈宫。”
他沉声道,“若说顶撞,大人怕是误会了。”
裘良脸色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