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阶段性论文终于投递出去,如同卸下了一块沉重的巨石,团队里弥漫着一种短暂松弛的氛围。乔琳给自己放了个短暂的假——所谓放假,也不过是将工作时间从每天十四小时缩减到十小时,并且允许自己在下班后,看一些与直接研究无关的科普书籍或纪录片。
这天傍晚,她难得地在天色未完全黑透时离开了研究所。深冬的寒风凛冽,她裹紧了大衣,准备步行回公寓。刚走出大门,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侧后方响起。
“乔博士。”
乔琳回头,看到周正站在路灯下,穿着一件深色的羽绒服,鼻尖冻得有些发红,手里还拎着一个看起来像是食盒的东西。
“周博士。”乔琳停下脚步,语气依旧平淡。体内青莲本源平稳流转,抵御着外界的寒意,也让她对这次“偶遇”保持着惯常的冷静观察。
“刚忙完?”周正走上前,笑容自然,带着冬日里恰到好处的暖意,“我看您这几天好像都没去食堂吃晚饭,正好我导师家乡寄来些特产腊味,师母让我给相熟的同事分一分,顺便……感谢您前段时间在项目上给我的指点。”他晃了晃手中的食盒,理由充分,姿态坦然,没有丝毫暧昧的意味,更像是一种得体的学术圈人情往来。
乔琳的目光掠过那个朴素的食盒。她确实有好几天因为赶工,晚餐都是在办公室用能量棒和水果草草解决。周正的这个举动,贴心且不逾矩。
“谢谢,太破费了。”她没有立刻去接。
“不破费,自家做的,分量足。”周正将食盒往前递了递,语气诚恳,“而且,我是真有事想请教您。关于您上次提到的那篇《物理评论快报》上的文章,里面那个重整化群的处理方式,我有些疑问,不知道您明天上午是否有空,给我十分钟时间?”
话题再次被引向纯粹的学术领域。请求合情合理,时间地点也限定在办公室这种正式场合。
乔琳沉吟了一下。那篇文章她确实仔细读过,周正提出的疑问也切中要害。她点了点头:“明天上午十点以后,你可以过来。”
“太好了,谢谢乔博士!”周正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欣喜,随即又将食盒递近了些,“这个……您就当是提前支付的咨询费?师母手艺很好,您尝尝看,不喜欢的话送给其他同事也行。”
话说到这个份上,再拒绝反而显得不近人情。乔琳接过了食盒,触手是温热的,显然被他细心保温过。“谢谢。”她又重复了一遍。
“不客气。那您慢走,明天见。”周正没有再多言,礼貌地点头告别,转身朝着与乔琳公寓相反的方向走去,步伐干脆利落。
乔琳拎着食盒,继续往公寓走。寒冷的空气吸入肺腑,带着一丝清冽。体内青莲本源依旧平稳,但似乎……对那食盒散发出的、若有若无的食物温热气息,产生了一丝极其微弱的、近乎本能的“关注”?这种感觉转瞬即逝,仿佛只是机体对能量源的正常反应。
回到公寓,她将食盒放在桌上,打开。里面是码放整齐的腊肠和腊肉,色泽红亮,香气扑鼻,旁边还有一小盒搭配的、看起来是自家腌制的爽口小菜。很家常,却很用心。
她没有立刻吃,而是先去洗漱。温热的水流冲刷着身体,带走疲惫。脑海中却不自觉地闪过周正站在路灯下,鼻尖微红递过食盒的样子。他的接近,始终保持在安全、舒适的距离内,每一次接触都有理有据,要么是学术探讨,要么是资源共享,要么是这种得体的人情往来。像是一道道细微却持续的热流,精准地作用于包裹着她内心的冰层。
乔琳擦干头发,走到客厅,看着那盒腊味。她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只是前世今生的经历,让她习惯了将所有精力聚焦于自身成长与目标实现,情感需求被压缩到了极低的位置。周正的出现,没有带来任何压力或侵扰,反而像是一个……功能完善且界面友好的外部插件,在她需要时提供支持,在她不需要时安静待机。
她拿起筷子,夹了一片腊肠放入口中。咸香适中,带着淡淡的烟熏味,确实是很好的手艺。
体内,青莲本源似乎对这外来的、带着“人情味”的能量源,也接纳得十分顺畅,温润的滋养之力缓缓流转,将食物转化为支撑她生命活动的能量。
一切都很正常,很舒适。
但乔琳知道,有些东西正在发生极其缓慢的改变。冰层依旧坚固,但其深处,或许已有微不可查的涟漪,因那持续不断的、温和的热量,而开始悄然荡漾。
她吃完那片腊肠,将食盒盖好,放入冰箱。然后像往常一样,坐到书桌前,打开了电脑。
只是这一次,在投入工作前,她罕见地走神了几秒钟,想到了明天上午十点,与周正的那个“十分钟”学术讨论。
温水依旧无声,但冰层下的青蛙,似乎微微动了一下触须,感知到了那恒定不变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