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后的赶工
嫂子学院里,针车的声音几乎一夜没停。嫂子们红着眼睛,手指头扎了针也顾不上。
“快,再快一点,袖口还差最后一圈!”
“扣子我来钉,你们赶紧熨烫!”
“嫂子,放心,咱们一定能交差!”
玉华看着一张张汗湿的脸,心里涌上一股热流。她没催,只一句话:“宁愿慢一针,也别出毛病。”
嫂子们齐声应:“明白!”
终于,在第三天清晨,五十套雪白整齐的演出服齐刷刷挂在竹竿上,阳光照下去,泛着亮光。
嫂子们忍不住拍手叫好:“咱们做到了!”
有人眼圈红了:“这是咱们嫂子学院第一笔大活啊!”
玉华看着这些衣服,心里也微微一颤——这不仅仅是衣服,而是嫂子们翻身的底气。
二、送衣服的时刻
中午,嫂子们抬着大包小包,把演出服送到县里文化馆。
负责的干事见到衣服,原本还有些怀疑,结果一件件翻看过去,眼神越来越亮。
“针脚细密,线头干净,尺寸标准……啧,这手艺,比城里裁缝铺都不差啊!”
说完,干事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嫂子学院,果然名不虚传!”
嫂子们心里乐开了花,刘翠差点激动得掉眼泪。
三、舞台上的惊艳
演出那天,县里的大礼堂坐满了人。灯光亮起时,五十个学生整齐上台,穿着嫂子们一针一线做出来的白衬衫、蓝裤子,唱起大合唱。
观众席上立刻响起一片掌声。
有人惊叹:“这衣服,精神!比去年借来的旧衣服强多了!”
“听说是嫂子学院做的?啧,这手艺真叫一个顶呱呱!”
连县里的领导都忍不住点头:“没想到一个农村嫂子学院,能有这样的本事!”
四、嫂子们的荣耀
演出一结束,干事当场宣布:“这批演出服非常成功,县里决定今后演出用服装,就都交给嫂子学院来做!”
嫂子们差点欢呼出声,刘翠眼泪哗一下就掉了:“嫂子,咱们真的打响了第一仗!”
玉华笑着点头:“是咱们嫂子们一起拼出来的。”
五、传回大队
消息很快传回大队,原本看笑话的人一个个哑口无言。
有人暗自嘀咕:“没想到真让她们做成了。”
“嫂子学院……看来是要立住脚了。”
就连赵大成,也被县里点名表扬嫂子学院时,憋得脸色青一阵白一阵。
嫂子们却没理会那些闲话,她们知道,从今天起,嫂子学院真的不一样了。
六、玉华的心声
夜里,院子里依旧热闹。嫂子们分糖、分布钱,每个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嫂子,这回可真是咱们的第一个大胜仗!”
“以后谁还敢小瞧咱们?”
玉华笑了笑,抬头望向远处的军营方向,心里默默想:
——当兵的汉子在外边流血流汗,咱们做嫂子的,也能有自己的阵地,做出一番天地!
这一次,她心里比谁都清楚:嫂子学院,真的走出了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