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清晨,秋风微起,军区大院里一派繁忙。沈知秋刚送顾战霆出门训练,转身便回到屋中,拿出昨夜整理的草稿本,眉头微蹙。

纸上密密麻麻写着几个字——“军属副业合作提案”。

这不是一时兴起的点子。

自从她在军属后勤演练中展现出能力后,不少军嫂便开始主动找她,求支招、求合作,尤其是常年陪伴丈夫驻守营地的那些年轻媳妇,除了洗衣做饭,几乎没其他出路,早已厌倦了朝九晚五的清苦与无聊。

她重生归来,这一世,她不仅要顾好家庭,更想为身边这些“无名军嫂”做点事。

一、缘起

吃过早饭,她提着方案稿,走向军区妇女工作办公室。

值班的是老熟人——王嫂,一名资深军嫂、也是妇工小组成员之一。

“知秋啊,这么早?找谁呀?”

“王嫂,我有点事,想提个建议。”她一笑,眼神清澈坚定,“关于军嫂副业组的事。”

王嫂一听,挑眉:“副业?现在军属哪能干这些?出门卖东西,不成体统。”

沈知秋不急,淡淡回道:“不是让军嫂出门叫卖,是在营区内部,结合我们能干的,像手工缝纫、蜜饯果干、刺绣布艺、加工小食品……妇联组织有条不紊地分工制作、统一包装、内部交易。只做自给自足,剩余可以供给军区食堂和军属部队,不违反规定。”

说着,她将草稿本递了过去,上头清清楚楚写着:

可行性分析;

初步项目建议;

空间需求;

分工模式;

成本预算与预期效益。

王嫂一愣。

她在军区待了十几年,从未见过哪个军嫂像沈知秋这样——逻辑清晰、执行有序,还提前做了完整的筹划。

“你这脑子……该不是读过书的?”王嫂半玩笑地问。

沈知秋笑而不语,轻声道:“以前在卫生所打过工,懂一点。”

王嫂沉吟片刻,答道:“这事,我做不了主。要想成,得请示妇联组长和政治处那边。”

“我知道,所以今天只是提个初议,我愿意当第一批试点。”

“好,我帮你约下周妇联会,正好让几位老嫂子听听你的说法。”

沈知秋点头,感激道:“多谢王嫂。”

二、副业风起

第二天下午,一场小范围的“茶话会”在军属俱乐部展开。

妇联组长韩大姐、几位资深军嫂、还有军属政治处一位干事列席。

沈知秋站在讲台前,一身素雅长裙,神情镇定,从基本背景说起:

“我们军嫂虽然不能直接参军,但很多人有缝纫手艺、食品加工经验。为什么不组织起来,用闲暇时间换取些额外收入,同时也缓解军区日用品短缺?”

众人面面相觑。

她继续发问:“军区常年缺少小布匹、手工针线、腌制干菜,不少士兵想买袜子、香皂都要托人去镇上。我们若能解决这些问题,岂不是双赢?”

场下一片沉默。

韩大姐敲了敲桌子,道:“你这孩子倒有心。不过这事,牵扯的不小。”

政治处干事也皱眉:“涉及副业,哪怕只在军区内部,材料来源、资金流转、产品安全,都会有争议。”

沈知秋点头:“我明白,所以第一批我自己提供原料,所有流程公开透明,不涉及市场交易,只限内部使用。”

她拿出提前准备的布匹样品、手工蜜饯包装,还有一小袋由空间提炼的红糖与干枣,装在透明罐中,一眼就能看出质量上乘。

几位大嫂试吃之后,啧啧称奇。

韩大姐神情也略缓:“你这是真用心了……这样吧,让你先试点两个月,不许出营,不许扩大,报上名册,交政审。”

“没问题。”

“还有,”韩大姐望着她认真问,“这个计划,不是为了你自己吧?”

沈知秋直视她的眼睛,轻声回道:

“不是为了我,是为了我们这些常被忽略、却也为军队付出一生的‘她们’。”

此言一出,在场几人皆露出异色。

三、背后推手

消息传出后,军属内部迅速炸开了锅。

有人支持,有人质疑,但更让人意外的是——

第二天,顾战霆主动找到政治处。

他在办公室冷峻地站着,语气一贯简练:

“我家属若想试试,给她个机会。所有责任由我承担。”

干事一愣:“顾排长,你是支持她?”

“是。”

“她要办副业……”

“她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让军属生活能更体面一点。”

顾战霆这番话,冷静却掷地有声,极具分量。

最终,这场看似风起云涌的“副业试水”,悄然在军区内部启动。

沈知秋的名字,也从此被更多人牢牢记住。

她知道,自己已迈出第一步。

本章小结:

沈知秋首次提出“军属副业组”设想;

她主动与军属管理方沟通,提出试点方案;

顾战霆出面力挺,为她争取试点机会;

军属内部风起云涌,她迈出军嫂崛起第一步。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
墨坛书屋搜藏榜: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