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全村人吃了一顿杀猪菜以后,可让村里人们好一顿回味。 何庆海发现自己家这几天有婶子来家里坐坐,找老娘闲聊,而这些婶子一坐也是一小天儿,让何庆海心里纳闷儿,难不成他家里有余粮,让这些婶子能吃饱饭都能出来坐着闲聊天儿了,就自己家的情况,自己老娘都不敢出去,到别人家串门子去,就害怕被人发现什么端倪。毕竟大人家闲坐聊天儿也是耗费体力的。村里有几个婶子家确实有余粮,家里爷们儿胆大能换回吃的,多少能吃饱点儿,但是也就局限这几家私底下都知道的,但是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到谁家串门子去。
何庆海发现这些婶子多数都愁眉不展的,说是自己家想把姑娘嫁出去,姑娘也大了十六七了,脱媒人几次都被拒绝了,毕竟现在村里不是咱一家这样,每个村子现在基本都吃食堂,而且每个村子的情况都不一样,都吃不饱,再娶进来一口人更吃不饱了,所以很多人家,都暂停娶媳妇儿的想法,就导致了姑娘想嫁出去省一口粮食却嫁不出去的现象。
这些天这些婶子来自己家闲聊,多数都夸自己家姑娘长得好能生养。多数都夸自己家大哥,又夸自己老娘是会教育孩子也会生养。
何庆海发现老娘这些天心情特别好,就是被村子里这些婶子给捧的,何庆海也没去打破老娘的幻想,就在这些婶子和程桂珍闲聊的时候,在旁边静静的听着,听来听去,让何庆海明白了,这些人是想把自家姑娘嫁给大哥,话里话外意思是大哥是城里人,能吃商品粮,饿不着,每个月还有钱拿。
而这些婶子闲聊的内容就是旁敲侧击,问老娘大哥会不会给家里带粮食回来?程桂珍一开始没想那么多,就说他在厂子里吃饭,带回粮食干嘛?也不用,他就把工资钱带回来就行了,吃厂子里的,住厂子里的,我们也放心。
婶子们都接着说,大哥是个好孩子,是个孝顺的,他是城里人,也有城里的粮食本儿,那每个月那粮食不是在那儿闲放着吗?是不是也可以把粮食带回来一家人吃,那不是挺好的吗?程桂珍顺着这话想也是也说到下次老大再回来跟他说一下,把他那一份口粮领出来带回家里。
然而这些婶子接着又说农村好,农村妇女朴实,又说了一些城里的女人心眼儿多多么高傲。又说我们村儿里的人多么善良,孝顺,哎呀妈呀,可把何庆海听的浑身直冒鸡皮疙瘩,谁还不知道村里这些老娘们儿,大姑娘有多虎,有多能干架,跟男人一样干。 就何庆海自己知道村里不少大姑娘天天都叼着个大烟袋,那骂起仗来,不次于这些老娘们儿。
最后程桂珍也听出味儿来了,于是就说道,哎呀,我家老大将来找啥样的,我们也不参与,只要自己对心情就行,最起码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两个人都有工作,在这年月是不是能好养活一家人?几个婶子听了以后也没说啥,毕竟 都是奔着占便宜来的,万一同意找村里人,是不是自家姑娘也有机会?
这天,又有个婶子来了,拉着程桂珍的手说:“老姐姐,我家那闺女模样俊着呢,又勤快,就是愁着嫁不出去。我看你家老大一表人才,还在城里上班,要是能跟我家闺女成了亲,那可真是天作之合。”程桂珍听了,心里有些犹豫,她知道大儿子在城里有自己的打算,可又不好直接拒绝。何庆海在一旁听着,心中有了主意。他笑着对婶子说:“婶子,您家闺女的事儿我记着了。不过我大哥的事儿还得他自己做主,等他下次回来,我跟他提提。”婶子一听,乐开了花,连声道谢。等婶子走后,何庆海对老娘说:“娘,先别急着应承, 现在家家都吃不饱,要是娶回来一个媳妇儿知道家里啥情况,那娘家也都知道了,那咱家可不是养一个媳妇儿的问题,那都贴上来,你还能眼睁睁看着亲家饿着没吃的。
程桂珍听了何庆海的话,点了点头,“儿砸,你说得在理。只是这些天这么多婶子来提,我也不好全拒绝。本来大家在村里关系处的都挺好的,万一一口拒绝了,你说让人家多下不来台呀,以后在在村儿里可咋相处?”何庆海安慰道:“娘,咱也没把话说死,就先拖着。等大哥回来,让他自己拿主意。”
没过几天,何庆学回来了。何庆海把这些事一五一十地跟他说了。何庆学皱了皱眉头,“我在城里上班儿,而且我这年龄还太小,也不构成结婚年龄,城里现在都是 20岁才够领证结婚的,像我这年纪再等个三四年再说吧,让娘一口回绝,说我是城里人,要按城里的要求走,再一个没到年龄就结婚,厂里知道会被开除的,说严重一点就好了,可不能给人家留下什么错觉,一直拖着人家姑娘这多不好。
何庆海听自己大哥这样说也点点头,程桂珍听了以后也决定这样回复这些人,谁曾想何庆学到家没有一个小时,村里的几个婶子,陆陆续续都来了。程桂珍没办法都热情的招待着这些人,而这些婶子都互相看了一眼,都把脸扭到一边儿,不言而喻,大家来的想法都一样,都是想把自家姑娘嫁给自家大哥。
何庆海看着几个婶子拉着自己大哥在那儿闲聊问候着, 一个婶子夸赞道,哎呀妈呀,看这庆学这孩子长得多好,大高个儿,白白净净的,在城里上班儿就是好,你看一点儿都不跟村里人不一样,一看就跟我姑娘特别般配。 几个婶子,这个拉扯大哥一把,那个拉扯大哥一把都互相夸着,说跟自家姑娘相配,最后程桂珍实在看不过去,就跟几个婶子说道,别搁那块儿挎我儿砸了,他年纪小,脸皮薄,一说脸都红了,刚到家没一会儿,快让我儿砸去歇会儿吧,咱们先聊着,这几个婶子恋恋不舍的放开了何庆学, 在闲聊的过程当中,陈贵人就把自己儿子的想法说了,毕竟年龄还小,不到领证的年纪,厂里要是知道的话会被开除之类的话,说的挺严重,几个婶子脸色不是很好的,都告辞离开了,毕竟这一天出来也费体力,又费粮食的,这些天来自家特别勤快,都不知道这家浪费了多少粮食,最后等待的结果竟是这,当然不高兴。何庆海也知道, 这事儿过后,几个婶子基本上不会来自己家了。
当天晚上,何庆学把自己 三四年之内,不找对象的想法,告诉了程桂珍。程桂珍虽然有些遗憾,但也尊重儿子的选择。第二天,程桂珍跟那些还有想,把姑娘嫁过来的婶子,说明了情况。婶子们虽然有些失落,但也不好再说什么。村里关于何庆学娶亲的这阵风波,总算暂时平息了。
然而,平静没持续多久。这天,村里突然来了个神秘的外乡人,说是来给村里的姑娘说媒。他不知从哪听说了何庆学的事儿,直接找上了程桂珍。外乡人拍着胸脯保证,他手里有个城里姑娘,模样俊俏,知书达理,和何庆学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程桂珍心动了,毕竟是城里姑娘,跟儿子也算门当户对。又说城里人有工,作娘家要100斤细粮外加88块钱,如果同意就先让他把粮食礼钱拿过去。过几天带姑娘来。
何庆海却留了个心眼,他悄悄观察这个外乡人,总觉得他神神秘秘的,不像是正经媒人。晚上,何庆海把想法跟爹和老娘说了。何义也觉得此事蹊跷,决定先不答应。第二天,外乡人又来催促,何庆海直接质问他姑娘的具体情况,外乡人支支吾吾说不清楚。何庆海当场拆穿他,怀疑他是骗子。外乡人见事情败露,灰溜溜地走了。经过这次波折,何家更加坚定了等何庆学自己在城里找对象的想法,村里关于他娶亲的事儿,也再没人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