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鼎探测到的“混沌平衡小世界”,是多元宇宙中罕见的“混沌-本源共生区域”——此处的混沌能量未被污染,反而与元素、灵脉等本源能量形成“自主平衡循环”,原生修士通过“混沌平衡蛊”(能同时吸收混沌与本源能量,转化为“混沌平衡力”,既保留混沌的破坏力,又具备本源的稳定性),实现了“混沌无害利用”。这种技术若与联邦的混沌防御体系融合,可彻底改变联邦对混沌能量的认知,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共生”。石坚(混元境初期,盘古体系核心)作为探索负责人,组建“混沌平衡探索队”(含月璃、炎烈两名混元境初期修士,五名合道境大圆满修士,其中三名是专精混沌-本源协同的修士),前往小世界开展技术交流与资源采集。
抵达混沌平衡小世界后,探索队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小世界内的“混沌平衡林”中,每棵树木的根系吸收混沌能量,枝叶释放本源能量,树干表面的纹路能自主调节两种能量的比例,形成“混沌-本源循环带”;小世界核心的“混沌平衡池”中,池水呈紫黑与淡金交织状,池底的“混沌平衡晶”是能量循环的核心,晶体内的混沌与本源能量按5:5比例完美融合,无任何冲突;原生修士体表均佩戴“混沌平衡蛊”,蛊虫呈紫金双色,能随修士的战斗需求,自主切换混沌与本源能量的输出比例。
原生文明首领“卡隆”(合道境大圆满水准,擅长盘古-混沌协同)接待了探索队,双方展开技术交流:石坚展示联邦的“盘古平衡破界力”,能突破混沌失衡结界,但无法直接吸收混沌能量;卡隆则展示“混沌平衡力”,通过混沌平衡蛊转化后,混沌能量不仅不会侵蚀道果,还能强化开天力的破防强度,较联邦现有战力提升三成。交流中,双方发现核心技术瓶颈:联邦的盘古体系缺乏“混沌适配基因”,直接吸收混沌能量会导致道果震荡;原生文明的混沌平衡蛊则难以抵御高浓度污染混沌气,跨世界使用时容错率过低。
为突破瓶颈,石坚与卡隆决定联合研发“盘古混沌平衡蛊”——以联邦的多元本源共生蛊为基础,植入原生文明的“混沌平衡基因”,实现“混沌吸收-本源转化-战力强化”三重功能。研发初期,遇到关键难题:混沌能量的狂暴特性与盘古开天力的刚性破防存在“属性冲突”,强行融合会导致蛊虫核心崩解,首次试验中,十只共生蛊因冲突爆炸,道力冲击波甚至波及周边的混沌平衡树,导致部分树叶枯萎。
石坚通过分析混沌平衡晶的能量流动,发现混沌与本源的“共生节点”——盘古开天力可作为“混沌引导载体”,先将混沌能量按比例拆解,再与本源能量分层融合,避免直接冲突。他决定对自身的盘古平衡道纹进行改造:在道纹中嵌入“混沌引导层”(融合混沌平衡晶碎片的能量层),使盘古开天力能自主引导混沌能量的拆解与融合。经过十五次试验,首只“盘古混沌平衡蛊”成功培育——蛊虫呈紫黑与暗金双色,与石坚共生后,他的盘古开天力中融入混沌平衡力,挥出的“盘古混沌平衡斩”不仅破防强度提升四成,还能同步净化路径上的污染混沌气,实现“破防-净化”一体。
但研发过程中,新的问题出现:混沌平衡蛊在转化高浓度混沌能量时,响应速度较本源能量慢半息,导致战斗中出现“能量切换断层”。石坚通过反复调试,在蛊虫体表覆盖“盘古混沌适配膜”(用盘古开天力与混沌平衡晶能量制作的生物膜),彻底解决响应问题,使混沌与本源能量的切换间隔缩短至零息,完全适配联邦的战斗节奏。
在持续半个月的研发与实战测试中,石坚对盘古力与混沌平衡的理解不断深化——他领悟到“盘古法则的终极意义是‘破立共生’”:开天力不仅能“破”混沌防御,更能“立”混沌与本源的平衡,通过引导而非压制,实现两种能量的无冲突融合。这种领悟让石坚的道果产生剧烈异动——丹田内的盘古平衡道纹开始吸收混沌平衡晶的能量与混沌平衡力,逐渐凝聚出“盘古混沌平衡道纹”,道果周围的暗金混元力形成暗金与紫黑交织的双重光罩,对混沌能量的吸收效率提升五倍,甚至能在战斗中自主调节混沌与本源的比例,应对不同类型的敌人(如对抗污染混沌生物时,本源比例提升至七成;对抗防御型敌人时,混沌比例提升至六成)。
当石坚将盘古混沌平衡蛊传授给探索队的合道境修士,在模拟混沌清剿战中,四名修士的破防效率提升四成,且无任何道果侵蚀问题时,他体内的道果爆发出强光——盘古混沌平衡道纹彻底稳定,周身的盘古平衡力形成“盘古混沌平衡领域”,领域内的混沌能量会被自动转化为无害的混沌平衡力,修士进入领域后,盘古法则的领悟速度提升两倍。石坚的混元境初期突破深化,不仅完善了联邦的盘古体系,还为混沌能量的“无害利用”开辟了新方向,使联邦的混沌防御体系从“被动抵御”升级为“主动共生”。
探索队在小世界停留一个月,共采集混沌平衡晶五十颗、混沌平衡蛊核心碎片二十块,与原生文明达成“混沌平衡技术共享协议”——联邦向小世界提供污染混沌防御经验,原生文明则传授混沌平衡蛊的完整培育方法。返回联邦后,石坚将融合技术编写成《盘古混沌平衡力实战手册》,推广至所有盘古体系修士;同时,在混元圣地建立“混沌平衡实训场”,用带回的混沌平衡晶,为种子学员提供混沌共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