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01”的存在,像一根无形的尖刺,抵在人类文明的太阳穴上,让每一个知情者都无法安眠。联邦最高安全委员会的秘密会议厅内,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环绕的全息屏幕上,不断重复播放着那个微小、黑暗、以诡异“之”字形在奥尔特云外围滑行的物体影像,旁边是密密麻麻、令人不安的监测数据。
如何应对这个不请自来的“客人”,成为了摆在人类面前最棘手、也最危险的战略难题。三种选择,如同三条通往未知深渊的道路,每一条都布满了荆棘和陷阱。
“主动攻击!”军方强硬派的代表,理查德·索恩上将,声音如同撞锤,敲击着每个人的耳膜。他指着“阴影-01”的模拟图像,“它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我们部署在柯伊伯带的‘利剑’级巡逻舰,一发反物质鱼雷就能让它彻底湮灭!我们必须展示力量,告诉任何潜在的观察者,我们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然后呢?”联邦外交与安全首席顾问,冷静的伊莎贝拉·吴博士立刻反驳,“索恩将军,我们对其技术水平一无所知。攻击是否会引发不可预测的能量爆发或信息泄露?即使成功摧毁,是否会像拍死一只蚊子一样,反而暴露了我们手掌的位置和力量,直接引来更庞大的、我们无法抗衡的‘收割者’舰队?这无异于在黑暗中点燃火把,向所有猎手宣告我们的存在和敌意!”
“那么尝试接触呢?”另一位科学家代表提出,“发送更复杂的、包含和平意愿的信息?或许它只是一个中立的观察者?”
“风险同样巨大。”情报分析部门的负责人摇头,“它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贸然接触,可能会被对方解读为挑衅,或者暴露我们急于沟通的软弱。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保证沟通渠道的安全。任何形式的信息交换,都可能成为对方分析我们科技水平、社会结构甚至思维模式的窗口。在我们对它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这等于敞开大门邀请敌人进来参观。”
“难道就放任不管?”索恩上将几乎是在低吼,“让它像在自己家后院一样,大摇大摆地扫描我们的一切?谁知道它下一刻会做什么?会不会突然向某个方向发射一个信标?”
“放任,至少在目前,风险似乎是‘已知’的。”张诚的声音平静地插入争论,他一直在沉默地倾听着各方意见,“它只是在观察,没有表现出攻击性。我们的‘面壁计划’仍在有效运作。但主动攻击或接触,带来的风险是‘未知’的,可能瞬间将我们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委员会主席身上。
“我提议,采取‘静默监视,有限干扰’的策略。”张诚阐述了他的构想,“我们既不主动挑衅,也不被动挨打。我们要像最优秀的潜行者,不仅隐藏自己,还要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去干扰‘猎人’的感官,引导它的视线离开我们的要害。”
这个提议,充满了东方智慧中的迂回与审慎。它既不热血,也不怯懦,而是在绝对劣势下,一种极其冷静而精妙的求生之道。经过又一轮激烈的辩论和风险评估,联邦最高层最终采纳了这一策略。
一场无声的、跨越数亿公里、在人类认知边缘展开的顶级博弈,悄然拉开了序幕。
虚拟战略指挥中心(VScc)被激活。这是一个分布在全球数个绝密地点的、基于“灵境”最高权限构建的协同指挥网络。参与其中的,只有最顶级的战略分析师、引力物理学家、情报专家以及少数拥有决策权的将领和张诚本人。他们以意识投影的形式,汇聚在一个模拟的、实时反映太阳系外围态势的虚拟空间中。
在这里,巨大的全息星图上,“阴影-01”被标记为一个不断移动的、散发微弱红光的点。围绕着它,无数代表人类监测平台的蓝色光点,如同警惕的萤火虫,保持着绝对安全的距离,对其进行着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多角度的追踪。
“轨迹预测模型更新,目标将在74小时后进入扇区Kappa-12,该区域存在一个未被完全屏蔽的、早期深空探测器的微弱引力残留。”一名分析师报告。
“命令‘潜行者-7号’、‘潜行者-11号’监测平台,前出至预设点位L-5和L-9,进行重点监视。所有观测设备进入被动模式,能量辐射降至背景噪音水平以下。”指令被迅速下达。
监视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有限干扰”。
“面壁计划”的核心——那张包裹太阳系的巨大“引力网”,此刻被赋予了新的任务。在VScc的精确操控下,部署在奥尔特云外围特定位置的引力锚点,开始进行极其细微、幅度被严格控制的能量输出调整。
这种调整并非直接攻击“阴影-01”,而是在其预定的扫描路径前方,或者靠近太阳系内部某些敏感区域(如能源传输路径、主要行星轨道)的边缘,人为地制造出一些微小的、看似自然的“引力涟漪”或“空间褶皱”。
这些扰动,其强度和特征被精心设计,模拟成路过的小型暗物质团块、微弱的星际介质密度波动,或者两个遥远引力源产生的干涉效应。它们的目的,是像微风拂过水面一样,轻微地“扭曲”“阴影-01”可能接收到的、来自太阳系内部的引力信号,使其探测数据产生难以察觉的“噪声”和“偏差”。
同时,在某些关键时刻,更精巧的引力场微调会被实施。通过多个引力锚点的协同作用,在“阴影-01”的侧翼或后方,制造出极其微弱的“引力梯度”,如同一种无形的“推力”,极其缓慢、极其温柔地,试图影响其运动轨迹,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略微偏离最危险的扫描路径,更像是被自然的星际环境“推离”,而非受到人为干预。
每一次“干扰”操作,都像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
“引力扰动幅度必须控制在10^-12以下,否则可能被对方识别为非自然现象!”
“能量注入时序必须完全随机,模拟量子涨落,不能有任何规律可循!”
“轨迹偏移量累计每小时不能超过一千公里,必须在其自身轨道修正的容错范围内!”
VScc内,指令和警告声此起彼伏。物理学家们紧盯着复杂的引力场模型,确保每一次“微操”都完美地隐藏在宇宙的背景之下。战略分析师则不断评估着“阴影-01”的反应,任何一丝轨迹的异常变化、任何一点能量读取的微小波动,都会引发紧张的讨论和策略调整。
这是一场心理战,一场技术战,更是一场意志的较量。
人类一方,如同在黑暗中与一个看不见的、技术远超自己的对手下棋,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既要达到干扰目的,又不能留下任何把柄。他们依靠的是对引力技术的精深理解、庞大的计算资源,以及一种近乎直觉的、对危险边界的把握。
而“阴影-01”,则始终保持着绝对的沉默和冷漠。它依旧按照那优化的“之”字形路径前进,对周围的引力环境变化,似乎没有任何明显的反应。它没有加速,没有转向追击可疑信号,也没有表现出任何被激怒或警觉的迹象。
这种沉默,反而更让人不安。
它是真的没有察觉到这些极其细微的干扰?还是早已察觉,却毫不在意,认为这只是宇宙背景的一部分?或者……它正在冷静地记录着这一切,分析着这些“自然”扰动背后可能隐藏的规律和意图?
没有人知道答案。
时间在无声的博弈中流逝,地球时间过去了数月,转而进入2068年。
“阴影-01”依旧在奥尔特云外围游弋,像一个永不疲倦的幽灵。人类的“静默监视与有限干扰”策略也在持续,双方形成了一种诡异而脆弱的“平衡”。
这种平衡,是以人类文明持续消耗巨大精力和资源为代价的。VScc需要常年维持高负荷运转,顶尖的科学家和战略家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更重要的是,“阴影-01”的存在,像一片巨大的乌云,笼罩在每一个知情者的心头。
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类,他们所谓的“安全”是何等的脆弱。他们引以为傲的“面壁计划”,在更高级的文明造物面前,可能仅仅是一层稍微厚实一点的伪装。
张诚在每一次战略评估会议后,都会独自沉思良久。他知道,这场静默的对峙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阴影-01”的耐心是无限的,而人类的资源和神经却是有限的。它就像一个悬停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何时会落下,或者,是否会引来更庞大的剑阵。
这场在太阳系边缘展开的、无声的博弈,没有硝烟,没有呐喊,却关乎着整个文明的生死存亡。人类在黑暗中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与一个未知的、强大的存在周旋着,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个决策都重若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