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青云”核心初次展现锋芒,三年已过。在这三年里,人类文明在希望与焦虑的双重驱动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青云”引擎被不断优化和迭代,其理论极限被一步步推向更高,“青云-II”型已经能够稳定地将航行速度提升至光速的15%。基于“时空之尘”和更深层次空间理解的新型舰船材料也在不断涌现,人类舰队的活动范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太阳系外扩张。
然而,曲速航行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更有一种日益增长的、如同背景噪音般无法忽视的焦虑——每一次曲速泡的生成和湮灭,都在宇宙的幕布上留下一道独特的、非自然的涟漪。张诚和“维度科技专项委员会”的成员们,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这涟漪会引来何种注视。
在这种背景下,对邻近星系的主动探测,具有了远超科学探索的战略意义。他们需要知道,邻居们是友善?是沉默?还是……已经遭遇了不测?
鲸鱼座t星,一颗距离地球仅11.9光年的类太阳恒星,长期以来一直是地外文明搜寻(SEtI)计划的重点关注目标。它拥有多颗行星,其中t星e行星位于宜居带内,质量约为地球的四倍,是一颗“超级地球”。过往的凌星观测和光谱分析曾发现其大气中存在可能与非生物过程无关的甲烷和氧气异常波动,但始终缺乏决定性证据。
装备了“青云-II”引擎和最先进探测设备的无人舰队“先驱者3号”,承载着人类的期盼与隐忧,于2052年悄然启航,目标直指鲸鱼座t星系。
经过近三个月的曲速航行(以飞船参照系计算),“先驱者3号”顺利抵达鲸鱼座t星系外围。舰队首先在远距离对星系内的行星进行了全面扫描。
t星e行星,很快就被锁定。扫描结果令人振奋又困惑:行星表面显示出大规模、结构复杂的人造物体特征,其几何形态和分布规律绝非自然形成。城市!毫无疑问,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
但令人不安的是,整个行星笼罩在一种诡异的寂静中。没有检测到任何形式的无线电信号、能量波动或热辐射异常——没有活动的迹象。
舰队指挥AI(基于“伏羲”架构)按照预定程序,谨慎地靠近,并向行星轨道释放了数颗高分辨率侦察卫星和大气探测器。
当第一批高清图像传回位于火星的深空控制中心时,所有目睹者都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窜上头顶。
那确实是城市的遗迹,其规模之宏大,结构之精巧,远超人类历史上任何建筑奇观。高耸入云的尖塔如同森林,巨大的穹顶建筑覆盖着广阔的区域,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即便在残破状态下依然清晰可辨。有些建筑风格呈现出流畅的有机曲线,有些则充满了锐利的几何切割感,显示出高度多元化的文化和审美。
然而,这些宏伟的城市,此刻却是一片触目惊心的废墟。而且,其毁灭的方式极其诡异——
并非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痕迹,并非地震造成的结构性坍塌,并非侵蚀带来的风化残破。
而是一种……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瞬间“熔解”和“撕裂” 的状态。
巨大的金属结构如同被高温蜡烛般弯曲、滴落,凝固成怪诞的形状;晶体材料构筑的建筑仿佛被巨大的爪子划过,留下光滑而深刻的切痕,断面处闪烁着不祥的幽光;整个城市的地表覆盖着一层玻璃化的物质,像是被瞬间的极致高温熔化后又迅速冷却。没有火灾的灰烬,没有撞击的坑洞,没有武器交火的残骸。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没有尸体。
侦察卫星扫描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穿透了部分尚未完全坍塌的建筑。没有探测到任何大型生物体的有机残留物,无论是骨骼还是腐化物。街道、广场、房屋内部……空空如也。仿佛这个星球上所有的智慧生命,都在某一瞬间,连同他们存在的物理证据,被彻底抹去了。
只有死寂。一种沉重得令人窒息的、绝对的死寂。整个行星,就像一座巨大无比、刚刚落成却已空无一人的坟墓,墓碑上刻满了无声的恐怖。
控制中心内,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被这超乎想象的毁灭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这绝不是他们认知中的任何一场战争或自然灾害所能造成的。
“先驱者3号”的指挥AI判断行星表面存在未知风险,决定优先寻找可能的信息存储设施。通过扫描行星的地质结构和能量残留,它很快在城市群中心区域的下方,发现了一个深度达数公里、结构异常坚固、且有微弱能量信号传出的地下设施。
一艘小型、坚固的着陆器被派往该区域。它小心翼翼地降落在玻璃化的地面上,释放出多功能工程机器人。机器人找到了设施的入口——一扇由未知合金铸造的巨型闸门,已经严重扭曲变形,但似乎内部的维持系统仍在最低限度运行。
经过数小时的谨慎切割和破解,机器人终于进入了设施内部。里面是一个巨大的球形空间,中央悬浮着一个由复杂晶体和金属构成的、直径约十米的复杂结构体。它表面黯淡,只有少数几个节点如同垂死星辰般微弱地闪烁着蓝光。
当机器人的扫描光束照射到该结构体时,它似乎被“激活”了。一道微弱的光芒扫过机器人,随后,一段经过复杂编码、但似乎内置了某种宇宙通用数学逻辑基础的信息流,被发送了出来。经过“伏羲”系统的紧急破译,一段合成的、毫无感情波动却又蕴含着无尽悲凉的声音,在控制中心响起,直接使用了人类语言中最接近的词汇和概念:
“识别……非本地信息模式……检测到碳基智慧生命特征……符合‘新生文明’初级定义……”
“我是‘谐振者’文明最后的知识保管者,遗迹守护单元……按照你们的理解,可以称我为‘守墓人’。”
“能量储备低于维持长期存在阈值……侦测到你们的探测行为……启动最终记录回放协议……”
“守墓人”没有询问来意,没有表达欢迎或敌意,它只是像一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开始播放它守护了不知多少岁月的、文明最后的记忆。
全息影像在控制中心展开,伴随着“守墓人”毫无波澜的解说:
影像首先展示的是“谐振者”文明的辉煌往昔。那是一个与人类迥异却又在某些方面惊人相似的智慧种族。他们体型修长,拥有复杂的附肢和散发着柔和生物光的表皮,他们的社会结构高度协同,个体意识通过某种生物场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共鸣网络”,共享知识、情感和创造力。他们在物理学、工程学和艺术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的城市曾经灯火通明,飞行器如同流动的霓虹,穿梭在摩天楼宇之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我们的文明,曾如你们一样,仰望星空,渴望理解宇宙的奥秘。”“守墓人”的声音如同背景音般叙述着,“我们掌握了恒星的能源,改造了我们的星球,我们的探测器也曾驶向邻近的星系……我们一度相信,我们是宇宙中幸运的宠儿。”
影像变换,展示了“谐振者”文明后期的重大科研项目——一个规模空前庞大的实验设施,旨在探测并尝试撬动宇宙的额外维度(类似于人类正在探索的维度科技)。科学家们兴奋地宣称,这将带领他们窥见物理学的终极圣杯,获得近乎神只的力量。
“我们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守墓人”的声音第一次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可能是模拟出来的“停顿”。
“在一次超高能级的维度共振实验中,我们未能完全控制住能量的泄露。一道超越我们理解范畴的、蕴含着本宇宙基本物理信息的‘强信号’,如同黑暗中点燃的篝火,穿透了维度屏障,向着宇宙深处广播出去……”
影像骤然一变!显示的是全球监测网络捕捉到的、一道无法形容其色彩和形态的“波纹”,以超光速从宇宙深处扫荡而来,瞬间掠过了鲸鱼座t星系!
没有爆炸,没有火光,没有冲击波。
但在那“波纹”掠过之后的瞬间——
城市中,所有正在行走、交谈、工作的“谐振者”,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正在做什么,他们的动作全部瞬间凝固!紧接着,他们那散发着生物光的身躯,如同被抽走了灵魂的躯壳,光芒瞬间熄灭,柔软的表皮迅速失去光泽,变得灰暗、僵硬,如同风干了亿万年的化石,无声地倒伏在地。
他们的“共鸣网络”中,那原本如同交响乐般磅礴而复杂的集体意识场,在百分之一秒内,从鼎沸归于绝对的死寂。
不是死亡。是“消失”。是所有智慧个体意识本源的、被连根拔起般的抽离。
“……我们引来了‘收割者’。”守墓人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令人绝望的寒意,“它们并非以战舰和炮火降临。它们……更像是一种宇宙规律的执行者,一种针对‘过于喧哗’文明的……清理机制。它们收割的,不是物质,不是能量,而是智慧生命最本质的……‘意识’和‘信息’本身。”
影像最后定格在一片死寂的城市,无数倒伏的躯壳,以及那笼罩全球的、诡异的熔融与撕裂景象——那似乎是“收割”过程产生的、高维能量在三维空间留下的、微不足道的“副作用”痕迹。
“守墓人”的最后讯息,带着一种穿越了时空与毁灭的、血淋淋的警示,烙印在每一个人类听众的灵魂深处:
“沉默是金。”
“光芒……引来捕食者。”
播放完毕。“守墓人”核心的最后一点蓝光彻底熄灭,那个复杂的结构体变成了一堆真正的、毫无生气的废墟。
“先驱者3号”传回的数据和“守墓人”的记录,在地球联邦最高层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地震。
所有关于“系统”警告的怀疑,所有对“收割者”是否存在的侥幸心理,在这一刻,被彻底、无情地粉碎。
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模糊的警告,不是一个理论的推演,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曾经辉煌不逊于人类、甚至可能更先进的文明,因为一次看似“伟大”的科学探索,而招致彻底、干净、利落的灭绝!
“黑暗森林”法则,不再是一个哲学猜想,一个科幻小说中的设定。它是血淋淋的、被刻在11.9光年外一颗死寂星球上的宇宙现实!
“它们……它们收割意识……”一位参与会议的心理学家面色惨白,声音颤抖,“这比单纯的物理毁灭……可怕千万倍!”
这意味着,失败的下场,不仅仅是肉体的消亡,更是灵魂的湮灭,是所有记忆、情感、创造、爱……一切构成“我”之所以为“我”的本质,被当做养料吞噬!连进入历史、成为遗迹的资格都没有!
恐慌,如同致命的病毒,在知情者中间悄然蔓延。尽管消息被严格控制在最高层级,但那种沉重的、令人窒息的恐惧感,依旧无法完全掩盖。
张诚主持了紧急会议。他的脸色同样凝重,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恐惧解决不了问题。”他的声音打破了死寂,“‘守墓人’的警告,证实了最坏的情况,但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第一,‘收割者’确实存在,其威胁形式远超我们之前的想象。它们可能是一种基于某种宇宙底层规则运行的机制,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外星舰队’。”
“第二,高能级的、尤其是涉及维度的科技实验,是极其危险的‘光芒’。在我们拥有足够自保或隐匿能力之前,必须极其谨慎地控制相关研究的能级和范围。”
“第三,‘沉默是金’。我们需要加速‘面壁’计划的研发,必须找到一种能够完全隐藏我们文明信息活动的方法。”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张诚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面色苍白的人,“‘谐振者’的悲剧,告诉我们,退缩和隐匿 alone (单独) 是不够的。它们因为一次实验失控而被发现。但谁能保证,我们文明日常的能源消耗、曲速航行、乃至全球通讯,不会在某个我们无法理解的层面上,持续散发着能被探测到的‘光芒’?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
会议最终达成共识:一方面,全面提升“面壁”计划的优先级和资源投入,将其从理论研究和局部试验,转向全力构建包裹整个太阳系的、真正的“隐匿力场”。另一方面,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加快对“收割者”本质的研究,并基于“守墓人”提供的数据,开始制定极端情况下的……“文明火种”逃亡计划。
“先驱者3号”在完成全部探测任务后,按照指令,没有返回太阳系,而是启动了自毁程序,化作t星e轨道上一朵无声的烟花,避免任何可能的技术泄露或路径追踪。
但它在11.9光年外奏响的这首文明悲歌,其回响却长久地激荡在人类文明的核心深处。
鲸鱼座t星e,这颗曾经的“希望之星”,如今成了悬在每一个知情者头顶的、冰冷的警示牌。它无声地诉说着宇宙的黑暗与残酷,也清晰地标出了人类文明未来道路上,那条隐藏在星光下的、无比狭窄的生存界限。
是继续点亮科技树,冒险寻求一线生机?还是彻底转向隐匿,试图在沉默中延续?
没有人能给出确定的答案。
人类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前方是已知的毁灭,后方是可能的沉寂,而脚下,是充满未知与艰险的、通往未来的荆棘之路。
唯一确定的是,从这一刻起,人类对星空的仰望,不再仅仅包含探索的渴望与浪漫的想象,更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源于灵魂深处的战栗与敬畏。
星辰大海,既是征途,也可能是……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