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步入二零一八年四月,北半球春意渐浓,然而国际政治与暗战领域的寒流却陡然加剧,凛冬般的肃杀之气弥漫在无形战场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在“盘古”、“伏羲”、“羲和”三大战略技术方向上的高歌猛进,如同三柄利剑,悬于旧秩序主宰者的头顶。“破晓”电池与“生命一号”凭借无可匹敌的性能和逐步扩大的合规出口,正以润物无声却又无可阻挡的方式,重塑着全球能源、健康产业的格局,更悄然改变着地缘政治的筹码。这种基于绝对技术优势的“阳谋”,让以山姆国为首的某些势力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近乎窒息的战略焦虑。当常规的商业竞争、外交围堵和舆论抹黑收效甚微,甚至因其自身的双重标准而屡屡受挫后,潜藏于水面之下的鳄鱼,终于按捺不住,开始亮出獠牙,施行一系列更高风险、更无底线的破坏行动。
山姆国,华盛顿特区,一场高度机密的闭门会议在白宫战情室召开。与会者仅限于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中情局(cIA)局长、国家安全局(NSA)局长等核心幕僚。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先生们,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再优雅地争论了!”总统面色铁青,拳头重重砸在橡木桌面上,“中国人的技术优势正在以指数级速度转化为战略优势!‘破晓’在动摇我们的能源霸权和经济根基,‘生命一号’在提升其国民素质和国际软实力,而那三个该死的秘密计划……天知道他们到底进展到了哪一步!我们必须采取更直接、更有效的行动,延缓甚至打断他们的进程!”
cIA局长,一位以行事狠辣、不择手段着称的冷战老手,眼神阴鸷地开口:“常规的情报搜集和外围渗透已经不足以获取核心机密。我们评估,必须启动更高风险的‘鼹鼠’唤醒和策反计划,目标直接指向他们的核心科研团队。同时,网络攻击需要升级,从骚扰转向旨在造成实质性破坏。此外,有必要在物理层面,对他们的国际供应链和关键设施进行‘非对称’干扰。”
一番激烈而短暂的争论后,一份名为“普罗米修斯之火·第二阶段”的绝密行动计划获得批准。其核心要义不言自明:既然无法拥有火种,那便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那持火者拖入黑暗,或至少让那火焰暂时熄灭。
四月中旬,金城,一个看似普通的周末夜晚。
“盘古计划”外围研究所的一位中年副研究员李志平,在结束一天的加班后,像往常一样走向停车场。他心情有些烦闷,近期因一个技术难题久攻不克,受到了项目组长的批评,加之家庭的一些经济压力,让他倍感疲惫。
就在他准备拉开车门时,一个穿着得体、面带和善笑容的中年男子拦住了他。“李先生,您好,冒昧打扰。我是‘环球前沿技术咨询公司’的王经理,我们公司非常欣赏您在材料领域的造诣,不知是否有兴趣聊一聊?我们可以提供远超您目前收入的顾问职位。”
李志平本能地警惕,想要拒绝。但对方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心中一动:“我们了解到您最近在‘场稳定材料界面’研究上遇到了一些瓶颈,我们公司恰好有国际顶尖的专家资源,或许能提供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对方精准地说出了他正在攻关的非核心但关键的技术难点。
鬼使神差地,李志平跟着对方坐进了不远处一辆看似普通的黑色轿车内。车内经过特殊处理,信号屏蔽。自称王经理的人不再绕圈子,直接亮出底牌:“李先生,明人不说暗话。我们对你所在的‘盘古’项目核心数据非常感兴趣。只要你愿意合作,我们可以立刻支付五百万美元,并安排你和家人安全抵达山姆国,享受顶级的生活和科研环境。”
李志平瞬间脸色煞白,冷汗浸湿了后背。“你……你们是……”
“我们是谁不重要。”王经理笑容不变,语气却带着冰冷的压力,“重要的是,这是你改变命运的机会。想想你在国内的房贷,孩子的教育费用,还有你在研究所里受的窝囊气。跟我们合作,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巨大的诱惑与极致的恐惧在李志平脑中激烈交战。就在他意志即将崩溃的边缘,他猛然想起了入职时签署的保密协议,想起了基地里那些日夜奋战、头发花白的老院士,更想起了那位年轻得过分、却仿佛无所不能的总师张诚……一种难以言喻的羞愧和责任感涌上心头。
他猛地推开车门,声音颤抖却坚定:“你们找错人了!”
几乎在他冲出车门的同时,两辆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SUV如同幽灵般从暗处驶出,一前一后堵住了那辆轿车的去路。陈刚亲自带队,几名神色冷峻的安保人员迅速下车,控制了场面。那个“王经理”甚至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抗,便被干脆利落地制服。
“李研究员,受惊了。”陈刚对惊魂未定的李志平点了点头,“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后续事宜,我们会处理。”
原来,安全部门与陈刚的团队早已盯上了这个活跃在金城、以猎头公司为掩护的间谍网络。李志平近期的情绪波动和接触敏感信息的情况,也早已在监控之下。这次策反行动,反而成了引蛇出洞、顺藤摸瓜的契机。
虽然核心机密未泄露,但此次未遂策反事件,如同一声尖锐的警铃,让所有参与绝密计划的人员都再次绷紧了神经。内部的保密教育和审查措施变得更加严格。
策反行动受挫的同时,网络空间的攻击骤然升级。
四月下旬的一个深夜,炎黄集团总部以及位于深圳的“伏羲”计划外部数据备份中心,同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组织化的Apt(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
攻击源经过层层跳板伪装,最终指向几个位于东欧的僵尸网络。攻击者显然对炎黄集团的网络架构和防御策略进行了长期深入研究。他们不再试图正面强攻最坚固的堡垒,而是采取了更为刁钻的策略:
供应链渗透: 攻击者伪装成某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向集团内部某采购部门发送了携带高级木马的“最新报价单”邮件。
零日漏洞利用: 利用了一个尚未被公开的、存在于某款企业级协同办公软件中的零日漏洞,试图绕过防火墙,直接在内网横向移动。
数据加密勒索: 在成功侵入深圳备份中心的非核心存储区域后,攻击者没有窃取数据,而是启动了强大的加密程序,锁定了超过200tb的研发过程数据和部分非核心设计图纸,并索要巨额比特币赎金,企图制造混乱和延误研发进度。
一时间,深圳基地的警报凄厉响起,部分研究人员的终端屏幕瞬间蓝屏,显示数据被加密。
“启动‘长城’应急响应预案!”陈刚在网络战指挥中心厉声下令。他与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以及军方网战部队建立的联合防御机制瞬间激活。
“伏羲”智脑的早期预警模块发挥了关键作用,它在攻击发起的初期,就通过对异常数据流模式的识别,发出了最高级别的警报。安全团队迅速定位了初始入侵点,切断了受感染的内部网络连接。
一场无声的比特世界攻防战在光纤中激烈上演。攻击方的技术高超,手段狠辣;防御方则凭借“伏羲”的辅助决策、陈刚团队的专业素养以及国家力量的支撑,层层设防,顽强阻击。
经过长达三十六小时不眠不休的鏖战,攻击被成功击退。入侵路径被彻底清除,被加密的数据大部分通过备份得以恢复,仅造成约5tb的非核心数据永久丢失和数日的工作延误。对方索要赎金的目的未能得逞。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这绝不会是最后一次。数字深渊的硝烟,只会越来越浓。
物理世界的干扰也接踵而至。
五月上旬,一艘装载着首批供应给塞尔维亚的“破晓”电池模块和“生命一号”饮料生产线的万吨货轮“晨曦号”,在航行至马六甲海峡附近国际航道时,遭遇了“意外”。
先是两艘身份不明的快艇在其航线前方危险穿插,迫使“晨曦号”多次紧急避让。随后,该船的正常通信导航信号受到强烈且来源不明的电磁干扰,一度与岸基指挥部失去联系数小时。更令人愤慨的是,某区域大国的海岸警卫队巡逻艇以“涉嫌违规排放”为由,强行要求登船检查,在船上无理纠缠了近十个小时,严重延误了船期。
类似的“意外”在同期发生了数起,目标均指向向友好国家运输炎黄集团产品的货轮。其意图不言自明:通过制造事端、延误交付,来打击中国技术出口的信誉,离间中国与合作伙伴的关系。
面对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中国外交部进行了严正的交涉和抗议,海军也加强了对关键航道的护航和存在。但暗地里的黑手,依旧在寻找着下一个机会。
内外交困,暗流汹涌。策反、网攻、航道骚扰……敌对势力已然显露出狗急跳墙的疯狂。
然而,经历了风浪洗礼的炎黄集团和中国,并未因此慌乱。
金城总部,张诚在听取陈刚关于近期安全事件的综合汇报后,只平静地说了一句:“加强戒备,依法反击。我们的根基,不在这些魑魅魍魉的伎俩,而在实验室里,在每一个踏实的脚印里。”
他的目光掠过窗外,投向远方。他知道,对手越是疯狂,越是说明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且已经触碰到了对方最敏感的神经。
困兽之斗,固然危险,但也往往预示着,胜利的曙光,已然不远。真正的强者,无惧风雨,反而会在风雨中,将根基扎得更深,将脊梁挺得更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