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决定参加明年高考的消息,如同在已近冰点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烧红的烙铁,瞬间蒸腾起弥漫天地的喧嚣与哗然。这股冲击波,首先毫无意外地在县一中内部炸开了锅。
当班主任在班会上例行公事般宣布“我们班的张诚同学,已决定报名参加明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时,整个高二年级,乃至通过飞速传播的消息得知此事的高三年级,都陷入了一种短暂的、近乎失聪的寂静。
随即,巨大的哗然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每一个教室、每一条走廊。
“什么?!高考?!张诚要高考?!”
“他不是才高二吗?不对,他年龄不是才八岁吗?!”
“八岁……高考?!我十八岁都觉得悬乎,他八岁?!”
“奥赛金牌保送不要,非要来挤高考这独木桥?这是什么操作?”
“疯了……这个世界疯了,还是我疯了?”
学生们脸上的表情精彩纷呈,有难以置信的惊愕,有看待外星人般的困惑,有对自身智商的深深怀疑,更有一种见证历史般的激动与茫然。如果说之前的奥赛金牌还带着一丝“天才专属领域”的距离感,那么高考,则是每一个普通学生都正在或即将亲身经历的、关乎命运的巨大现实。张诚这个决定,将他那“神童”的光环,以一种最直接、最接地气的方式,砸进了每个人的日常认知里,造成的震撼远比奥赛获奖来得更加强烈和直观。
“八岁高考”这四个字,像是最具传染性的病毒,迅速通过电话、口耳相传,从校园蔓延到整个县城,继而引发了更广泛的社会关注。本地论坛、贴吧瞬间被相关话题刷屏,报纸、电视台的新闻热线也接到了无数询问电话。
“听说县一中那个神童要参加明年高考?真的假的?”
“八岁孩子考大学?这能行吗?”
“是不是搞噱头啊?这也太夸张了!”
惊叹、质疑、好奇、期待……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将张诚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t县一中的领导们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压力依旧巨大。校长不敢怠慢,立刻将情况详细整理,正式向县教体局做了汇报。
教体局局长办公室内,气氛凝重而严肃。
局长拿着汇报材料,反复看了好几遍,才抬起头,看向面前的一中校长和书记,眉头紧锁:“消息确认了?张诚同学本人确实坚持要参加高考?不是学校或者我们哪个方面施加的影响?”
“局长,千真万确!”校长连忙保证,“是张诚同学自己在面对众多高校招生组时亲口提出的,理由是他不想留下遗憾,希望完整经历中学生涯。我们反复确认过他的意愿,非常坚定。”
局长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八岁……高考……这在我们县,不,恐怕在全省、全国都是头一遭啊。政策层面,有没有障碍?”
一位分管招生工作的副局长接过话头:“局长,政策上倒是没有明确规定年龄下限。原则上,只要具备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同等学力,都可以报名。张诚同学虽然按学籍是高二,但他实际掌握的知识水平,早已远超高中毕业要求,这是有奥赛金牌硬性证明的。从‘同等学力’的角度去认定,是有依据的。”
“但是,社会影响呢?”另一位领导提出担忧,“舆论关注度太高了,万一……我是说万一,考得不理想,那对我们县教育形象,对张诚同学本人,会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是啊,虽然我们知道他水平肯定没问题,但高考变数也多,题目适应性、临场发挥……”也有人附和。
会议室里议论纷纷,赞同与担忧并存。这确实是一个没有先例可循的决定,牵一发而动全身。
局长默默听着众人的讨论,目光再次落到材料上张诚那沉静的照片上。他想起了这个孩子一次次带来的奇迹,想起了他面对媒体和顶尖学府时不卑不亢、条理清晰的谈吐,那是一种远超年龄的沉稳与自信。
半晌,局长猛地一拍桌子,做出了决断:“好了!都别争了!”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他。
局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斩钉截铁:“我认为,我们应该支持张诚同学的决定!”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第一,这是学生个人的正当意愿和选择,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和支持,而不是因为怕担责任就扼杀这种可能性。第二,张诚同学的能力有目共睹,我们对他应该有信心!这不是盲目,是基于事实的判断。第三,这也是对我们县基础教育成果的一次极好展示!如果张诚同学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其正面影响将是巨大的!即便有些风险,也值得一试!”
他看向分管招生的副局长:“老王,你亲自负责,协调招生办和相关科室,严格按照政策规定,以‘同等学力’为依据,为张诚同学办理高考报名手续!确保流程规范,材料齐全,不能出任何纰漏!”
“是,局长!”王副局长立刻领命。
“一中这边,”局长又看向校长,“你们要做好张诚同学高考前的各项服务工作,包括信息确认、体检、心理疏导(虽然可能不需要),以及应对可能到来的更多媒体采访。既要保证他的学习不受干扰,也要确保高考报名事宜顺利进行。”
“请局长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校长和书记立刻表态。
教体局的拍板,如同一道明确的指令,让整个系统迅速高效地运转起来。
一路绿灯,就此开启。
县招生办专门指派了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一对一指导张诚准备“同等学力”认定的相关证明材料:三科奥赛金牌证书、历次超常的成绩单、学校出具的学业水平证明、以及几位特级教师的推荐信等等。材料准备齐全后,上报、审核、认定,整个过程畅通无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网上报名阶段,当张诚在老师指导下,登录高考报名系统,填写个人信息时,那个出生年份输入后自动计算出的“8岁”年龄,让负责审核后台数据的工作人员都愣了好几秒,反复确认无误后,才带着惊叹点击了“审核通过”。
现场确认、采集照片、指纹信息……每一个环节,张诚的出现都会引起一阵小范围的骚动和工作人员善意的、不可思议的惊叹。但他始终平静地配合着完成所有程序,那副沉稳的模样,反倒让那些见多了紧张考生的老师们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
当那张印着张诚略显稚嫩却目光坚定的照片、以及“报考科类:理科”、“应往届类别:应届”等信息的准考证,最终被打印出来,郑重地交到他手中时,意味着程序上的一切障碍都已扫清。
八岁神童张诚,正式获得了参加明年六月全国高考的资格!
这个消息被官方确认后,再次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越来越多的媒体记者涌入这座西北小县,希望能够采访到这位不断创造奇迹的孩子。县一中不得不加强了校园管理,尽力为张诚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而身处风暴眼的张诚,手中摩挲着那张薄薄却又分量千钧的准考证,眼神平静无波。
外界的喧嚣,赞誉也好,质疑也罢,于他而言,都只是背景噪音。他的目标清晰而明确——不是简单地通过高考,而是要在这场全国瞩目的竞争中,登顶折桂,拿下那系统奖励中最为丰厚的“八省第一”!
他将准考证仔细收好,目光再次投向书桌上那本翻开的《微分流形初步》。高考的硝烟尚未弥漫,但他已然为自己的下一场“战役”,准备好了最强大的知识与心态。学神之路,即将在这最平凡却又最广阔的舞台上,迎来一次全新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