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初月给四个孩子发了信息后,便和衣睡于沈沐言身旁,永远地闭上了眼。
等她再睁开眼时,已置身于初始房间。
系统:【宿主,恭喜你完成第三个位面的任务!现在为您结算上个位面的积分。】
【宿主,你的初始积分为42,上个位面购买的退烧丸1积分,投篮必进丸并指定球3积分,解毒丸2积分,生育止痛丸1积分,两次双胎丸4积分。】
【总共花费11积分,剩余31积分。】
【完成上个位面的生子任务获得20积分,生下二子二女额外获得8积分。】
【综上,宿主您的剩余积分为59。】
江初月点了点头,说道:“系统,我这次有些累,能不能多休息几天?”
系统:【鉴于宿主在以往位面的优异表现,可以酌情增加休息时间。】
“那我这次休息10天吧。”
【好。】
10天后,江初月开启了下一个位面的任务。
……
江初月醒来时,正坐于一个小书案前。
她面前的桌上有序摆放着笔筒、砚台、墨条、书尺、镇纸等一些用具。
环顾四周,屋子四方亮堂,好似学堂模样。有十数张桌椅整齐排放,皆坐满学子,书声朗朗。
最前方中央有一张两米长的檀木书案,一慈祥老妇端坐于首。
若不是看到旁边坐着的除了人,还有两只翻阅书籍的红毛狐狸外,她都要相信这是真的人间学堂了。
此处……
分明是一个狐狸洞!
这狐狸……
也不是寻常野狐……
而是能修炼幻化成人形的狐狸精!!
江初月心中暗道:“系统,我这是穿越到《聊斋志异》里了吗?看这情况,我现下是一只已经成精化形的狐狸,后面是不是要开启夜会书生的副本了?”
系统:【非也。】
江初月:“说人话!”
系统:【宿主,你只猜对了一小部分,你确实穿越成了一只刚能化形的狐狸,只不过,此处位面是仙侠世界,而不是你所说的聊斋狐妖与书生。】
江初月:“好吧,那你详细讲讲这个位面。”
系统:【原主江初月是只九尾狐,长相娇媚,追求者甚多。可她无心风月,只一心想修炼成仙,五百年没达成夙愿,抱憾而终。】
【气运之子是令丘山山神,洛川。千年不近女色,孤独终老。】
【原主与气运之子前世没有任何交集,故今生,宿主需要找到气运之子,和他相识相恋生子。】
江初月:“就这???这个位面信息也忒少了些,完全没有参考性啊。”
系统:【抱歉,宿主,此位面已知信息就这些。】
江初月瘫坐在椅子上。
得,看来得靠她自己搜罗更多有用信息了。
“小九,此刻还在早读,你怎坐成这副德性!”
最前面的老者一改慈祥模样,盯着江初月怒喝:“说了多少次了,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我们虽是兽类,却也是能幻化成人形的,和那些野狐自是不同,凡事也须多注意些!”
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坐于她右侧的娇媚女子忙站起来说道:“姥姥莫动气,九妹还小,这才入学几日,规矩还没学全,往后我定会多教导她。”
“小五,你又偏袒她。这孩子仗着自己是百年一遇的九尾狐,小小年纪就被她母亲和姐姐们宠成这般,往后还得了。”
姥姥双手交叉于胸前,从鼻腔冷哼出一声。
江初月忙站起来向姥姥躬了躬身,道:“姥姥恕罪,小九日后定会好好和五姐学习人间规矩。”
“好吧。”姥姥语气缓和下来,“既然早读已被打断,那我就来与你们说一些旁的。”
“如今令丘山狐族,就只剩我们这一支,我膝下儿孙中也只剩小十三小十四还未修炼成人形。不过令丘山有山神庇护,也比旁的野山安全许多。”
“只是……”
姥姥顿了一下,还未接下去说,第一排的小十三张开毛茸茸的嘴巴,急切问道:
“只是什么?”
姥姥用戒尺轻敲她的脑袋,继续说道:“只是需要注意两点。”
“这第一点嘛,便是要远离山脚下聚集的一堆书生。”
“姥姥,这是何故?”江梦璃不解道。
姥姥眼中闪过一丝怒意,转而又无奈地叹了口气:“小五,你忘了你三姐的事了?”
江梦璃道:“姥姥,您说的可是八年前,三姐在山脚下的破庙结识的那名书生?”
姥姥点了点头:“这书生本名张旭,是进京赶考路过此处,暂住在庙里的。他颇有学识,长得也是眉清目秀、仪表堂堂。”
“彼时晴雅才化人形,大字都不识几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既有容貌又有才情的书生。”
“这张旭也是个嘴甜的,三两句哄骗的晴雅非他不嫁,还拿出100两银子给他赶考用。”
“他收下银两后,假意与晴雅约定终身,说好高中后会来令丘山接她去京城享福,结果一去不回。”
“晴雅去到京城见了他才知,他高中状元后,已当了公主驸马。晴雅气急,找他当面对质,那张旭百般抵赖,前尘往事,更是一概不认。晴雅愤然,回了令丘山。”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姥姥又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怎知五年前,又一届科考筹备,山下破庙挤满了书生,粗略估计得有二十多个。有些没有屋子住的,就现搭帐子住。”
“那群书生每日从日出背书至日落,吵得山脚的兽类都搬到了山腰居住。”
“我派人下山打听了才知,那张旭酒后在其他文人面前炫耀自己的香艳往事,说自己赶考途中偶遇红粉佳人,那佳人不仅供他吃住,还给了他100两纹银作盘缠,直惹得众人羡慕连连。”
“这不,才有了五年前一众贫困书生聚集于山脚下彻夜读书。表为进京赶考,实则恐怕是为了和张旭一样觅得阔绰小姐,今后便可衣食无忧了。”
“直到现在,山脚下还时常有不死心的书生晃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