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的手指刚从录制键上抬起,房间里还残留着直播结束时的余温。林悦一个箭步冲上来,差点把手机支架撞翻:“十万!真的破十万了!”她眼睛亮得像刚充完电的灯泡。
张峰也咧着嘴站起来,顺手把嘴里那根笔往桌上一扔:“我说什么来着?这波不火都难。你刚才那句‘谢谢你们愿意把心里的声音借给我’,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苏然笑了笑,没接话,只是低头看了眼手机屏幕。后台数据还在跳,粉丝数像坐了火箭,观看回放的人数也在蹭蹭上涨。他靠在椅子上,肩膀松了下来,整个人像是刚从一场高强度比赛里撤下来,累但痛快。
几个小时后,他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平台,随手点了条标题为“苏然读心术真相曝光”的视频。画面里是个戴眼镜的男人,正用红圈标注他直播时的眼神变化节奏。
“注意这里——”那人指着某帧画面,“主播说‘南风不解寒’之前,弹幕刚飘过一条‘奶奶住院’的暗示。他根本不是读心,是看弹幕预判加心理引导!”
苏然皱了皱眉,又点开另一条。这次是个匿名账号发的长文,洋洋洒洒三千字,从话术结构、情绪铺垫到观众心理操控,分析得头头是道。文末还附了一张聊天截图,说是“内部人员透露”,称苏然团队雇了个心理学研究生专门设计台词模板。
他盯着那张图看了几秒,手指悬在转发键上,最后还是熄了屏。
客厅安静下来。林悦端着杯热牛奶走过来,轻声问:“看到那些评论了吗?”
“嗯。”他接过杯子,没喝,“有人说我是骗子,还有人说我帽子炸了是故意演的苦肉计。”
“谁信那种话啊。”她在他旁边坐下,“我们都知道你是真的能听见。”
苏然点点头,却没说话。他知道她是真心相信他,可这种相信更像是一种情感支撑,而不是事实证明。观众要的不是“我相信”,而是“你能让我信”。
他起身走到阳台,打开直播录像,重播那段最打动人的部分——他说出“南风不解寒”时,镜头里的自己眼神沉静,语气平稳,没有任何弹幕提示,也没有刻意停顿。
可问题是,没人能看到那一刻他脑中闪过的清晰感知:那种混杂着担忧与自责的情绪波动,像一根细线,直接牵到了对方心里。
他反复拖动进度条,一遍遍看。直到凌晨一点,手机电量只剩百分之十二,他才关掉视频,靠在墙边低声说了句:“我不是靠剪辑吃饭的。”
第二天早上七点,阳光已经照进客厅。苏然穿着运动裤和旧t恤,蹲在地上拆一个新买的魔术道具箱。金属环、丝巾、空白卡片整整齐齐码在地毯上,旁边还放着一支记号笔。
林悦端着煎蛋进来,看见这一幕愣了一下:“你还打算继续练?”
“不然呢?”他抬头笑了笑,“越有人说假,我越得练真。”
她没再说什么,把早餐放在茶几上,默默退到厨房洗碗。水龙头哗哗响着,偶尔传来瓷盘碰撞的轻响。
苏然拿起一张卡片,在背面写了三个字:练下去。然后把它夹在道具包最外层,正对着自己的视线。
他开始重复昨天直播里的动作流程。第一步,从帽子里抽出红丝巾;第二步,让金属环穿过丝巾却不解结;第三步,在观众默念时闭眼停顿三秒,再准确说出内容。
前两步顺利,第三步卡住了。
他闭着眼,脑子里却全是昨晚那些质疑声。“是不是每次都要等弹幕提示?”“有没有可能你自己也在骗自己?”这些声音搅在一起,让他没法集中。
睁开眼,他把卡片往地上一拍,重新开始。
第十遍的时候,动作终于连贯了些。他能在抽出丝巾的同时自然转身面向镜头,也能在沉默三秒后流畅开口。但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不是技巧的问题,是感觉。
就像唱歌跑调的人,音准对了,可还是不像在唱歌。
他停下来,盯着那根红丝巾看了会儿,忽然意识到——以前他是靠着一股莽劲往上冲,现在却被“怕被人说假”给绑住了手脚。
“操。”他小声骂了一句,把所有道具收进箱子,又全部倒出来。
这一次,他不再追求完美衔接,而是逼自己回到最初的状态:不管有没有人信,先让自己信。
他闭上眼,想象直播间里坐着一个个真实的人。有人刚加班回家,有人正躲在被窝里哭,有人一边看直播一边想着明天要不要辞职。
他重新开始演练。
动作依然生硬,节奏仍有断裂,但他不再停。错了就重来,慢了就加速,直到额头冒汗,手臂发酸。
林悦站在厨房门口看了很久,没敢打扰。直到他停下喝水,才轻声问:“中午想吃什么?”
“随便。”他抹了把脸,“等我把这套流程顺下来再说。”
她点点头,转身准备出门买菜。临走前回头看了一眼,发现他又拿起了那张写着“练下去”的卡片,贴在了冰箱门正中央。
中午十二点半,张峰发来一条消息:“刚刷到个大V转发你的视频,说你是‘当代心灵魔术第一人’,底下吵翻了。”
苏然回了个“哦”。
对方又补了一句:“有人骂你是神棍,也有人说你该上春晚。流量已经炸了,平台估计要给你推首页。”
他放下手机,没回复。
屋里只剩下他自己,地毯上的道具散了一地。他坐在中间,手里捏着那个金属环,一遍遍练习穿绳的动作。
手指磨得有些发烫,但他没停。
他知道,现在外面说什么的都有,可那些声音再响,也盖不过他自己心里那个念头:
只要还能听见一次真正的心声,他就没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