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四年春,寒意未完全褪去的北京城,被一道石破天惊的人事任命搅动了风云。
御前会议的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户部尚书倪元璐正在陈述漕运的积弊,数字触目惊心:“……去年漕粮定额四百万石,实抵京师仅二百八十万石,途中漂没、损耗、被劫竟高达一百二十万石!”
“更有地方州县以‘漕贴’、‘淋尖’、‘踢斛’等名目盘剥百姓,虚报损耗,中饱私囊!”
“陛下,漕运之弊,已非疥癣之疾,实乃心腹大患!”
端坐于御座之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面色平静,但眼底深处却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大臣耳中:“倪爱卿所言,句句属实。朕登基以来,整顿吏治、肃清边患、革新币制,所为者何?”
“乃欲中兴大明,再造太平!然若连这维系国本的漕运都如此千疮百孔,朕的雄心,岂不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他目光扫过殿内诸臣,尤其是在几位素有清望、但与江南士绅关系匪浅的老臣脸上略作停留。
“漕运之弊,人所共知。然积弊之深,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以往并非无人想改,而是阻力太大,动辄得咎。以至于因循苟且至今,养痈遗患!”
内阁首辅孙承宗出列,沉声道:“陛下所言极是。然改革漕运,如履薄冰,需得一刚正不阿、胆大心细、且不畏强权之干臣主持,方可有望。”
“孙先生所言,正合朕意。”崇祯点了点头,目光陡然锐利起来,“朕意已决,漕运非改不可!而且,要以雷霆万钧之势去改!”他提高了声调,“拟旨!”
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立刻上前,展开黄绫。
“吏部左侍郎路振飞,忠勤体国,素着清望,办事干练,不避权贵。”
“着加封都察院右都御史,实授漕运总督,总理漕运事宜,兼领漕运改革全局!赐尚方宝剑,准其便宜行事!”
“路振飞” 这个名字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窃窃私语。”
“路振飞此人,确实以刚直敢言、手段强硬着称,在吏部任上就得罪了不少人。”
“皇帝选他,摆明了就是要用一把快刀,去斩乱麻!
然而,更让众人心惊肉跳的还在后面。
崇祯继续口述旨意,语气不容置疑:“漕运改革,首在畅通。为确保新政推行,震慑不轨,特谕:登莱巡抚孙元化,即日抽调麾下精锐鲁军五千人,配齐枪炮,划归漕运总督路振飞节制,专司漕运沿线护航、弹压之责!”
“沿途文武官员,皆需配合,若有怠慢或阻挠,路振飞可凭尚方宝剑先行拿问!”
“若遇武力抗法、聚众闹事、阻塞漕道者……”
崇祯停顿了一下,殿内落针可闻,“……不论涉及何人,背景如何,均视为叛国,路振飞有权临机决断,先行后奏,格杀勿论!”
“嘶——” 殿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叛国”、“格杀勿论”、“先行后奏”!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意味着皇帝赋予了路振飞近乎无限的权力和极其强硬的手段。
这已不是简单的改革,而是一场战争的前奏!
皇帝这是要将整个旧漕运利益集团连根拔起!
旨意宣毕,崇祯根本不给任何人反驳或劝谏的机会,直接宣布退朝。
官员们神色各异地走出文华殿。
孙承宗、徐光启、倪元璐等支持改革的实干派面露凝重,但眼神坚定,他们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但必须打。
而以几位江南籍贯的官员为首的一些人,则面色苍白,眼神交换间充满了焦虑和怨毒。
“陛下此举……是否太过操切了?”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翰林低声对同伴道,“漕运牵扯多少人家?如此强硬,万一激起民变……”
“民变?”
旁边一位官员冷笑一声,压低声音,“李公,你以为是民变?那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漕帮那些人,是那么好相与的?还有沿河那些靠漕运吃饭的卫所、州县……路振飞这把刀虽快,就怕砍卷了刃,反伤自身!”
“唉,陛下年轻气盛,被身边几个小人怂恿,怕是听不进逆耳忠言了……”
另一人摇头叹息,目光却瞥向走在前面、面无表情的曹化淳和王承恩,意有所指。
这些议论虽然低声,却像瘟疫一样在官员中蔓延。
旧的漕运利益集团,如同一头被惊醒的巨兽,虽然感受到了致命的威胁,但绝不甘心引颈就戮。
他们盘踞运河百余年,关系网从地方一直延伸到京城各部院,甚至宫内也有他们的眼线。
他们坚信,法不责众,只要抱团抵抗,制造足够大的麻烦,让漕运瘫痪,让京师缺粮,皇帝就不得不妥协。
而被推到风口浪尖的路振飞,此刻正在乾清宫偏殿接受皇帝的秘密召见。
崇祯褪去了朝堂上的威严,语气却更加凝重:“路爱卿,朕知道将此重任交给你,是将你放在了火山口上。前方的明枪暗箭,绝不会少。”
路振飞撩袍跪地,声音铿锵:“陛下信重,臣万死不辞!臣深知漕运之弊,已深入骨髓,非用猛药,不能去沉疴!臣不怕得罪人,只怕有负圣恩!”
“好!”崇祯亲手扶起他,“朕要的就是你这份决心。记住,你此去,代表的不仅是漕运总督,更是朕的意志!”
“你的背后,是朕的新军,是朕的内帑,是整个大明变革的决心!不要怕流血,不要怕非议。但凡有敢挡路者,无论是江湖草莽,还是朝廷命官,皆可杀之!”
崇祯从王承恩手中接过一个密封的锦盒,递给路振飞:“这是朕给你的最后一道护身符。里面是几张名字,以及‘暗刃’的联系方式。”
“若遇寻常武力无法解决的难题,或需清除某些躲在暗处的毒蛇,可凭此物求助。”
路振飞双手接过,感觉重逾千斤。
他明白,这不仅是一道旨意,一场任命,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而他,就是皇帝陛下钦点的先锋大将。
“臣,领旨!必当肃清漕弊,畅通国脉,以报陛下!”
当路振飞带着尚方宝剑和密旨,昂首走出紫禁城时,整个大运河沿线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一场席卷旧秩序的风暴,即将在看似平静的河面上骤然掀起。
而朝堂之上的暗流,也正悄然转化为运河之上的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