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一骑快马飞驰而至,信使滚鞍下马,呈上一封急报。
大汗!紧急军情!旅顺、金州...失守了!
什么?!皇太极猛地转身,一把夺过军报。当他看清内容时,额角青筋暴起。
军报详细描述了明军如何在一日之内连克两城,又如何用神奇的材料在短短数日内筑起坚固堡垒。更令他震惊的是,明军竟然装备了大量新型火器。
毛文龙...孙元化...皇太极咬牙切齿,好一个声东击西!
他立即召集群臣议事。大帐内,气氛凝重。
代善首先发言:大汗,旅顺、金州失守,我军后路受到威胁。不如暂且退兵,从长计议。
莽古尔泰却反对:我军已在喜峰口苦战多日,此时退兵,前功尽弃!
就在争论不休时,又一份急报传来:明军登莱水师正在辽东湾频繁活动,似有继续北上之势。
皇太极陷入沉思。他意识到,这绝不是简单的边境冲突,而是明军精心策划的战略行动。
传令:皇太极终于做出决定,阿敏率两万兵马回援辽东,务必夺回旅顺、金州。其余各部,随我进攻古北口!
这个分兵的决定,很快被证明是个致命错误。
消息传到北京时,崇祯正在与孙承宗分析战局。
陛下神机妙算。孙承宗赞叹道,皇太极果然分兵了。
崇祯看着沙盘:这是他必然的选择。旅顺、金州就像两把尖刀,直指他的心脏。
与此同时,在旅顺,毛文龙接到了新的旨意。
东江伯毛文龙:着你部固守旅顺、金州,牵制敌军。若敌来攻,可依城固守,不可浪战。
毛文龙会意一笑,对陈继盛说:陛下这是要我们做钉子,牢牢钉在辽东。
陈继盛有些不解:大帅,我们刚刚大胜,为何不乘胜追击?
你啊,毛文龙指着地图,看看这里。
地图上显示,阿敏率领的两万后金精锐正在急速南下。
陛下是要我们以逸待劳。毛文龙眼中闪着精光,等阿敏来攻,我们再给他一个惊喜。
十月三十日,阿敏大军抵达金州城外。看着眼前这座已经完全变样的城池,这位久经沙场的后金将领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原本低矮的土城墙,如今变成了高大坚固的水泥堡垒。城头炮台林立,守军严阵以待。
这才几天...阿敏难以置信,明军是怎么做到的?
副将建议:贝勒,不如先围而不攻,等后续部队到来。
阿敏却摇头:大汗还在喜峰口苦战,我们必须速战速决。
他决定立即攻城。然而,后金军很快就尝到了苦头。
守军的燧发枪射程远超弓箭,后金军还没进入射程就遭到猛烈打击。好不容易冲到城下,又要面对密集的炮火。
一天激战下来,后金军伤亡两千余人,却连城墙都没摸到。
十月二十日,黎明前的古北口笼罩在浓重的寒意中。守将周遇吉像往常一样巡视城防,这位以勇猛着称的将领此刻眉宇间带着忧色。他的麾下只有三千守军,而且大半都是新兵。
将军,探马已经两个时辰没有回报了。副将低声禀报。
周遇吉心中一凛,立即下令:全军戒备!点燃烽火!
就在烽烟刚刚升起之时,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骑兵。八旗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皇太极亲率的主力如同潮水般涌向古北口。
果然来了!周遇吉握紧刀柄,传令,准备迎敌!
与喜峰口不同,古北口的防御要薄弱得多。城墙低矮,火炮也只有区区十门。但周遇吉毫不畏惧,亲自站在最前线的垛口后。
皇太极在望楼上观察着古北口的防御,嘴角露出冷笑:果然如范先生所料,这里才是蓟镇的软肋。
范文程在一旁躬身道:大汗英明。周遇吉虽勇,但兵力单薄,城墙低矮,半日可破。
传令莽古尔泰,一个时辰内拿下古北口!
战斗在晨曦中打响。后金军如潮水般涌向城墙,云梯纷纷架起。
放箭!周遇吉怒吼。
箭雨倾泻而下,但后金士兵顶着盾牌继续攀登。更糟糕的是,守军的箭矢很快就要用尽了。
将军,箭矢不多了!
周遇吉咬牙:用滚木擂石!
战斗异常惨烈。虽然守军拼死抵抗,但兵力悬殊实在太大。不到一个时辰,就有多处城墙被突破。
将军,东门失守了!
周遇吉浑身是血,依然奋力砍杀:退守内城!
就在这危急时刻,远处突然传来号角声。一面字大旗出现在地平线上。
是满桂将军的援军!
满桂率领五千骑兵及时赶到,从侧翼杀入后金军阵。这支生力军的到来,暂时缓解了古北口的压力。
周将军,还能战否?满桂大声问道。
周遇吉抹去脸上的血迹:满将军来得正好,让我们并肩杀敌!
然而,皇太极早就料到会有援军。他亲自率领正黄旗精锐截住了满桂。
满桂,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两军在古北口外展开激战。满桂虽然勇猛,但兵力处于劣势,渐渐陷入重围。
将军,我们被包围了!
满桂挥舞长刀,连斩数敌:为国捐躯,就在今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南方又传来震天的脚步声。一面字大旗迎风招展。
天雄军到此!
卢象升率领一万天雄军及时赶到。这支生力军的加入,顿时扭转了战局。
皇太极见明军援军不断,知道难以速战速决,只得下令退兵。
古北口虽然暂时保住了,但城墙多处破损,守军伤亡惨重。
满桂和卢象升清点战场后,心情沉重。
阵亡一千二百,伤者近两千。周遇吉声音沙哑,若不是两位将军及时来援,古北口恐怕...
卢象升摇头:周将军以三千兵力抵挡数万敌军,已是非常了得。
消息传到北京,崇祯立即召集紧急会议。
古北口虽然守住,但已经暴露了我军防御的薄弱环节。孙承宗面色凝重。
洪承畴指着地图:皇太极显然改变了战略。他不再强攻喜峰口,而是要寻找防线的突破口。
传令孙传庭,崇祯当即下令,立即率部移防古北口。告诉赵率教,喜峰口留一万守军,其余部队支援古北口。
他沉思片刻,又补充道:再告诉毛文龙,可以在辽东加大攻势,迫使皇太极分兵。
这个决策很快显示出效果。
就在皇太极准备再次进攻古北口时,辽东急报传来:明军东江部队正在威胁海州。
大汗,明军这是要断我们的后路啊!代善焦急地说。
皇太极陷入两难。继续进攻,后方危险;就此退兵,前功尽弃。
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再分兵三万回援辽东,自己亲率剩余部队继续攻打蓟镇。
这个消息被明军哨探及时获知,快马报往北京。
崇祯闻报,知道决战的机会来了。
皇太极分兵,正是我军反击的良机。传令各路大军,三日后发动总攻!
然而,就在明军准备反击之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蒙古喀尔喀部突然南下,直扑宣府。
形势陡然变得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