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到账的第二天,林野和苏晚就约了张教授、陈老爷子、莫青山还有古物修复工作室的陈师父,在医学院的会议室召开了“古艺医学创新基金”筹备会。
会议室的长桌上,摆着针灸固定支架的优化原型、《医武同源录》的校勘稿,还有柳振南那只南宋官窑青瓷梅瓶的复刻模型——这是林野特意请陈师父制作的,用来直观展示古艺传承的价值。
“成立这个基金,主要有三个目的。”林野站起身,对着众人说道,“第一,资助古艺医学融合研究,比如用秦老的锻机技艺改良康复器械,用赵老的草药知识研发理疗产品;第二,保护和整理濒危古艺,像莫宗师的医武技艺、柳先生的古玩鉴定知识,都需要系统记录传承;第三,推广古艺医学成果,让改良后的医疗器械、理疗方法,能走进更多基层医院和社区。”
张教授点点头,补充道:“我已经和学院沟通好了,基金可以挂靠在医学院的科研处,享受相关的政策支持。另外,我还联系了几位企业家朋友,他们听说基金的宗旨后,也表示愿意追加投资。”
陈老爷子摩挲着手中的紫砂壶,笑着说:“古艺不能只躺在博物馆里,能和医学结合,治病救人,这才是最好的传承。我愿意把我多年的针灸经验整理出来,作为基金的首个研究参考资料。”
莫青山也说道:“我可以负责基金的古武养生板块,把《医武同源录》里的养生拳术改编成适合不同人群的康复功法,配合器械使用,效果肯定更好。”
陈师父则表示:“我会发动古玩圈的朋友,帮忙搜集与医学相关的古物资料,比如古代的医疗器械、药谱手稿,为研究提供更多线索。”
筹备会开得十分顺利,基金的管理章程、研究方向、资助标准很快就确定下来。林野担任基金负责人,苏晚负责项目统筹和数据管理,张教授、陈老爷子等担任顾问,指导研究方向。
基金成立后的第一笔投资,林野和苏晚决定用在康复器械的改良上。他们目标明确:借鉴秦风的机关术,研发一款“灵枢关节康复仪”,专门针对中风后遗症、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
“中风患者的关节活动受限,传统康复器械大多笨重且调节不精准。”苏晚展示着设计草图,“我们可以借鉴乾坤罗盘的万向轴结构,让康复仪的关节能360度灵活调节,同时融入莫宗师的经络知识,在接触点设置温和的穴位刺激模块。”
林野补充道:“材料方面,我们可以用秦老提到的阴沉木和轻质合金结合,既稳固又轻便,还能加入赵老的草药理疗——在接触垫里嵌入艾草、丹参等草药的提取物,通过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为了让设计更完善,林野召唤了秦风、莫振庭和赵老三位灵体协同。三位灵体的虚影同时出现在工作室,围绕着设计草图展开讨论,各自提出专业建议。
“关节连接处要用‘嵌套式机关’,借鉴古兵器的锁扣原理,既保证稳定性,又能精准控制活动幅度。”秦风的虚影指着草图说道。
莫振庭的虚影则强调:“穴位刺激模块的力度要分三级调节,针对不同恢复阶段的患者,避免刺激过度损伤经络。”
赵老的虚影补充道:“草药提取物要采用缓释技术,让药效持续释放,同时要避开过敏成分,确保安全性。”
在三位灵体的协同指导下,设计方案很快就完善好了。林野联系了之前合作的工程实训中心,定制了康复仪的核心零件,又找了专门的医疗器械厂家,负责外壳制作和草药模块的生产。
与此同时,针灸固定支架的专利证书也顺利下来了。林野和苏晚选择了一家注重创新的医疗器械公司合作量产,约定将产品利润的10%注入基金,形成“研发-量产-反哺”的良性循环。
一个月后,第一台“灵枢关节康复仪”原型制作完成。这台康复仪通体呈浅棕色,主体采用阴沉木纹理的环保材料,关节处的万向轴灵活顺滑,接触垫散发着淡淡的草药清香,既美观又实用。
为了测试效果,他们邀请了市康复医院的10位中风后遗症患者参与临床试验。第一位患者是位五十多岁的大叔,右侧肢体偏瘫,关节僵硬,无法自主活动。
康复师按照操作说明,将大叔的手臂固定在康复仪上,调整好活动幅度和穴位刺激强度。启动后,康复仪的关节缓慢转动,带动大叔的手臂做屈伸运动,接触垫的热敷功能让大叔感觉手臂暖暖的,没有丝毫不适。
“以前做康复训练,疼得我直咧嘴,现在这个仪器戴着挺舒服,还能感觉到胳膊有点麻酥酥的,像是有股气在动。”大叔笑着说道。
林野能感受到,莫振庭的灵体正通过康复仪的穴位刺激模块,引导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赵老的灵体则在观察草药模块的效果,时不时传递调整建议;秦风的灵体则在检查关节结构的运转,确保没有卡顿。
连续使用一周后,大叔的右侧手臂已经能自主做简单的屈伸动作,关节僵硬的情况明显改善。其他患者的临床试验效果也十分显着,8位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提升了30%以上,7位患者反馈疼痛评分明显降低。
“太神奇了!”康复医院的院长看着测试数据,赞叹道,“这款康复仪不仅结合了古艺和现代医学,还兼顾了实用性和舒适度,非常适合基层康复机构推广。”
消息传开后,不少医院都纷纷联系林野,表达了采购意向。基金也收到了第一笔量产反哺的资金,加上张教授朋友的追加投资,基金规模很快就突破了500万。
林野和苏晚又用基金资助了几个有潜力的研究项目:一位中医学院的学生,用赵老的草药知识研发了缓解失眠的药枕;一位工程系的学生,借鉴秦风的机关术,设计了轻便的便携式针灸箱。
这天,林野和苏晚来到古物修复工作室,给陈师父送康复仪的复刻模型。陈师父看着模型,眼眶有些湿润:“师父要是能看到,他的锻机技艺能做成康复仪,帮助这么多患者,肯定会很欣慰。”
林野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虚拟面板弹出提示:
【系统提示:基金成立后,古艺医学融合成果显着,灵体传承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奖励:灵韵值1000点,当前灵韵值6240点】
【解锁新功能:灵体技艺共享——可将已掌握的古艺技能,通过基金项目传授给他人,提升技能传承效率】
【检测到15公里范围内存在新的玄级灵体波动,灵息属性:“传统正骨”“经络推拿”,是否执行定向搜索?】
林野和苏晚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期待。基金的启航,只是古艺新生的开始。那些跨越时空的灵体传承,那些沉淀千年的古老智慧,正在他们的努力下,以全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而新的灵体线索,又将带来怎样的故事与传承?林野深吸一口气,在心中默念:“执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