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奖颁奖典礼,被称为“娱乐圈鸿门宴”。
林仲秋凭借《深宫怨》里的女配提名最佳新人,而白薇薇则入围最佳女主。
红毯前,林仲秋的礼服被“意外”划破——是李姐安排的,想让她在全网面前出丑。小圆急得快哭了:“姐,怎么办?备用礼服也被偷了!”
林仲秋却异常淡定。
她让小圆去附近的劳保用品店买了件反光防护服,又借了把剪刀。
十分钟后,当她走上红毯时,全场寂静。
她穿的“礼服”,是件被剪得利落有型的橙色防护服,袖口和裙摆剪出不规则的弧度,脚上是双马丁靴,手里还拎着个透明标本盒——里面装着她在真人秀种的玉米,玉米粒被串成了项链。
“这是……什么时尚?”主持人都结巴了。
林仲秋对着镜头,笑得坦荡:“这叫‘劳动者时尚’。防护服来自农民工兄弟,玉米来自乡村的土地,比那些穿一次就扔的高定有意义多了。”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星途资本老总赵坤,“听说今年的环保主题是‘可持续时尚’,我这算不算响应号召?”
赵坤的脸黑得像锅底。他本来安排了水军,准备在林仲秋出丑时刷“滚出娱乐圈”,现在全傻眼了。
白薇薇穿着价值千万的钻石礼服,站在旁边像个移动珠宝盒,却被林仲秋的“土味战袍”衬得格外空洞。
记者们的镜头全往林仲秋身上怼,没人再看她。
颁奖环节,最佳新人奖爆冷颁给了林仲秋。
她上台领奖时,手里还抱着那盒玉米。
“谢谢评委。”她的获奖感言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这个奖,我想颁给所有认真生活的人——种玉米的农民,检测毒道具的技术员,还有在荒野里帮过我的老周。”
她举起玉米,“这颗玉米比奖杯重,因为它能填饱肚子,而有些奖杯,只能装装样子。”
台下的赵坤气得摔了杯子。但他没注意,直播弹幕已经炸了:
“这才是真·人间清醒!”
“突然觉得我的高定裙子不香了”
“苏晓晓能不能别当演员了,去开农业频道吧,我肯定看!”
后台,白薇薇拦住林仲秋:“你到底想怎么样?”
林仲秋看了眼提示器,她的恶意值已经红得发紫。
“不想怎么样,”她笑了笑,“就是觉得,娱乐圈的地太贫瘠,得像种玉米那样,多施点肥,少耍点手段。”
她绕过白薇薇,往出口走。小圆追上来:“姐,我们真的火了!好多公益组织找你合作!”
林仲秋抬头,看到天上的月亮很亮,像极了第一个世界沙漠里的星空。她突然想起系统面板——黑料指数已经降到70%了。
“才刚开始呢。”她笑了笑,“这娱乐圈的地,我得好好耕耕。”
《深宫怨》播出后,林仲秋饰演的女配火了。不是因为戏份多,而是因为她那“像解剖课一样精准”的演技——被扇耳光时下颌骨的角度,中毒时瞳孔的收缩速度,甚至连哭的时候嘴角抽搐的频率,都被网友做成了医学分析视频。
但毒舌影评人“老刀”却写了篇长文:《苏晓晓的演技,是科学的胜利还是艺术的悲哀?》,嘲讽她“把表演变成了生理反应演示,毫无灵魂”。
这篇文章被星途资本推上热搜,#苏晓晓 没有灵魂的演员#刷了屏。
白薇薇团队趁机买水军,说“科班出身就是不一样”,暗讽林仲秋是野路子。
林仲秋看到文章时,正在给小圆讲怎么辨别变质牛奶。“老刀?”她挑眉,“就是那个说《霸王别姬》‘节奏太慢’的家伙?”
她没发微博反驳,反而托人给老刀递了张纸条,邀请他来《生死线》剧组探班——这是她接的新戏,饰演一位战地医生。
老刀抱着看戏的心态来了。
片场正在拍一场“截肢手术”戏,没有特效,全靠演技。
林仲秋穿着沾血的白大褂,头发凌乱,眼神却异常坚定。
她拿着手术刀(道具),手在微微颤抖,不是害怕,是长时间手术的疲劳。
当“病人”因疼痛挣扎时,她突然吼道:“按住他!这是在救命!”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一条过。导演喊卡时,林仲秋还没出戏,扶着手术台大口喘气,额头上全是冷汗——她为了这场戏,真的跟着外科医生观摩了三台手术,还学了基础缝合。
老刀愣住了。他见过太多演员演“医生”,不是端着就是咋咋呼呼,从没见过这样的——动作或许不够标准,却有种“真在救人”的狠劲。
“你这演的是医生,不是法医。”老刀忍不住开口。
林仲秋擦掉脸上的“血”,笑了笑:“医生和法医都一样,都是救人救魂。
《生死线》片场的“截肢戏”成了业内传说。
老刀的探班文章最终没写成批评稿,反而变成了《当演技遇见手术刀》的长文,刊登在《电影评论》月刊上——
“苏晓晓饰演的战地医生,没有一句煽情台词,却在缝合伤口时,让我听见了千军万马的悲鸣。她的手抖得不合规范,却抖得像每一个在战火里挣扎过的灵魂。这不是表演,是对‘活着’最锋利的解剖。”
文章刊发那天,#苏晓晓 演技封神#冲上热搜。
有外科医生发微博:“她持手术刀的姿势,比某些医疗剧的顾问还标准——食指贴在刀背,手腕发力而非手臂,这是怕伤到病人的下意识保护动作。”
星途资本的赵坤气得砸了办公室的鱼缸:“一群瞎了眼的!她那叫演技?那叫耍小聪明!”
他立刻让白薇薇团队放出通稿,说林仲秋“为拍戏轧戏受伤”,暗讽她不敬业。
林仲秋正在剧组学包扎,看到通稿时,直接开了场直播。
镜头里,她穿着戏服,正在给群演包扎“伤口”,手法熟练得像个真护士:“说我轧戏的,看看这是啥?”
她举起一本《战地急救手册》,扉页上有军区医院护士长的签名,“我这三个月泡在军区医院,跟着护士长学包扎,每天给三十个‘伤员’练习,手都磨出茧子了,哪有空轧戏?”
她突然对着镜头笑:“倒是某些人,拍个医疗剧连听诊器都不会用,还敢说我不敬业?建议先去社区医院实习三天,学学怎么量血压。”
直播观看量破亿。
军区医院的官微还转发了视频,配文:“苏晓晓同志学习认真,考核成绩优秀,已达到‘战场初级急救员’标准。”
更绝的是,有家长发微博说:“我家孩子看完《生死线》片花,居然主动要学急救知识,说‘想成为苏医生那样的人’。”
这条微博被教育部官微转发,评论区全是“求急救科普”的留言。
林仲秋趁机联合剧组,推出了“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
她穿着戏服,在操场上教中学生包扎、心肺复苏,用拍戏的道具演示止血带的正确用法:“记住,止血带绕两圈就行,太紧会截肢——就像做人,太较真会伤了自己,太松又守不住底线。”
活动视频在网上疯传。有网友说:“这哪是演员?这是披着明星外衣的公益大使。”
《生死线》播出后,收视率破纪录。
林仲秋饰演的战地医生“陈念”,在最后一集用手术刀给自己取弹片的戏,被观众称为“年度最震撼镜头”——没有背景音乐,只有手术刀划开皮肉的“滋滋”声,她咬着毛巾,额头青筋暴起,眼神却始终盯着伤口,像在解剖自己的灵魂。
播出当晚,全国急救中心的咨询电话被打爆,全是问“取弹片真的能自己来吗”“止血带怎么用才对”的观众。
有急诊科医生调侃:“苏晓晓这是给我们招了多少‘预备役’啊?”